评论

汪逢春:岐黄贻德 泽被后世丨《中华英才》

原标题:汪逢春:岐黄贻德 泽被后世丨《中华英才》

汪逢春为《百年巨匠·中医篇》拍摄的巨匠之一。2019年9月10日,《百年巨匠——京城四大名医》开机仪式在京举行。央视CCTV-1《新闻联播》、新华社、中新社、央广网、光明网、中国中医药报、中国艺术报等报道了开机仪式。

汪逢春:岐黄贻德 泽被后世

汪逢春(1884年—1949年)

名朝甲,号凤椿,江苏苏州。近代医家。10余岁入名医艾步蟾门下学医。1908年赴北京,供职于法部,公余为患者诊治。1913年辞去法医职务,在北京前门外西河沿五斗斋应诊。1938年任国医职业公会会长,并筹办《北京医药月刊》。1942年创办国药会馆讲习班。毕生热心于中医教育事业,不遗余力提携后学。精究医学,博览群籍,治病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辨证施治。擅长治疗时令病及胃肠病,对于湿温病多所阐发。著有《中医病理学》《泊庐医案》等。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国医大师金世元接受《百年巨匠——汪逢春》采访片段

    2022年12月15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支持拍摄的《百年巨匠·中医篇》之“京城四大名医”在21家卫视和12家新媒体平台上线播出。乘着多年积累形成的品牌效应,大型文化工程《百年巨匠》再推出“京城四大名医”,借此钩沉出一段渐行渐远的历史以及誉满京城的四位国医大师。这其中,汪逢春便占有一席之地。

    汪逢春生于苏州殷实之家,因天资聪颖,国学基础深厚,深得父亲至交、吴门名医艾步蟾先生的厚爱。近水楼台,从12岁起,汪逢春便正式拜艾先生为师,从抄方到研读医学经典,再到户外采集百草辨识性味,步步紧随,一学就是十多年。

    清光绪末年,原本无心走科举路的汪逢春考中了法部的招考,于是进京任职。公务之余,他为同僚义诊屡见疗效,医道也愈加精进。由此他结识了学医路上第二位恩师——从商部隐退、学贯中西的御医力钧。

    《百年巨匠》美术篇顾问、宣传片代言人靳尚谊题写“百年巨匠”

    1910年,当师父力钧游历欧洲系统考察各国先进医学的时候,27岁的汪逢春无意留恋官场,辞去差事,在北京前门外一处小宅院正式以医为业。他宅心仁厚,不仅规定每天早上前五个号免诊费,在诊室常备些通关散、紫雪散等应急药物,而且还常常接济特别困难的患者,非但不收挂号费反倒贴补些药费。

    汪逢春将一天排得满满的,早晨5点即起到书房写日记,回顾前一天遇到的疑难情况,然后读书、念经及打坐,7点准时开门应诊,下午出诊,有时直到深夜。他为人低调,最反感送匾送锦旗,即便有人送了也绝不悬挂示人。

    在行医之余,汪逢春有听戏、收藏古玩等爱好。他常搜集喜爱的书籍、字画,待藏书日渐丰富时给书斋命名为“玄珠青简之斋”,而居所则叫“泊庐”,取淡泊明志之意。虽不求闻达,但汪逢春因酷爱昆曲,常与细菌学家庞敦敏、昆曲大王韩世昌及旧友们定期组织诗文酒会切磋技艺,畅论时事。1929年对抗国民政府“废中医案”的斗争就是利用这种形式发起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原所长李经纬接受《百年巨匠》摄制组采访

    就在孔伯华等人南下请愿的同时,汪逢春在北京联络中医界同仁,一起举办义诊宣传活动,向患者传授保健常识,防病于未然。同时,不轻易提笔的他开始撰写若干有针对性的文章,在文中反复强调:国医滋养了世代中国人,犹如心灵的母亲,我们当心存感恩,而不该接受新鲜事物之后就抛弃她,诅咒她。

    迫于舆论压力,国民政府先后在南京成立中央国医馆,在北平设立中药讲习所,颁布《中医条例》,规定了中医考核办法和立案手续。此后,汪逢春和萧龙友、施今墨、孔伯华四人同被推举为国医馆考试委员会主考官,负责所有中医考试。此后,在忙于诊务之余,四大名医纷纷投身教育,为中医的正规化、现代化教育播下火种。

    汪逢春会定期指导学生,每月逢初一、十五停诊,讨论病例,不分中西。凡遇疑难大症,也会邀请著名西医刘士豪、汪国桢等一起研讨,学生们恭听记录。林巧稚、田凤銮等妇产科专家也曾应邀在此交流分享。汪逢春常对弟子们说,不能抱残守缺,孤陋寡闻。他还常教导弟子,既要明医理,又要明药理,强调医药不分家。

    汪逢春虽崇拜道家的洒脱,佛家的慈悲,但内心底色仍是儒家的,追求济世救民。1938年秋,他被中医同仁推举为北京国医职业分会会长,为中医学术之发展,奔走联络中医界同道,积极筹备创办医药杂志。1939年1月,汪逢春主编的《北京医药月刊》问世,以专业与通俗相结合,开设“医药研究”“专著”“医案医话”等栏目,也有本市医药消息、各地医药及卫生要讯及“医林文艺”等小说连载,虽发行不足一年,却为同行及广大中医爱好者大开方便之门。

    此后他又主办了国医讲习会,教授中医痰饮学等科目,介绍病种的分类、症候、病理和治法。他为数不多的著述《泊庐医案》就是在学生们的强烈要求下集结成册,并由汪逢春自费刊印赠予学生的。

    2021年1月15日,《百年巨匠——京城四大名医》主创团队拜访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并向其汇报项目进度

    《泊庐医案》共收录汪逢春临床医案142例400余诊次,详细记录了治病方法和用药特色,能够充分反映汪逢春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后人根据此书对照力钧著作发现,师徒二人都有善治脾胃病及喜用甘温益气药来治疗脾胃虚劳的共同之处。汪逢春还善用鲜药以解暑湿,用曲类药来振奋脾胃功能。

    《百年巨匠——汪逢春》巨大的信息量、丰厚的史实背景以及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均离不开大量一手资料的收集。汪逢春的恩师力钧的后人、爱徒赵绍琴的后人、义子张绍重等以及史学专家接受采访,参与影片的制作,他们的追忆和补充反复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汪逢春一生从未置办过产业,故去后他的书籍捐献翰文阁,字画归故宫博物院收藏,他把全部所有都倾注在治病救人和教育中医药人才的事业上。一代巨匠,虽无恒产,著述颇少,却以一手仁术解百姓之疾苦,纾万家之困难,以无我之精神,浸润人心,启迪后世。

    ——原文刊载于《中华英才》半月刊

    2023年第14期

    文章来源 | 中华英才半月刊

    *文章及图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已标明来源,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即作处理。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央视CCTV-1《新闻联播》报道纪录片《百年巨匠——京城四大名医》开机

      2019年9月10日,领导、嘉宾共同启动《百年巨匠——京城四大名医》开机仪式

      2019年9月10日,出席《百年巨匠——京城四大名医》开机仪式的领导、嘉宾合影留念

      监制 | 厚轩

      美术编辑 | 神奇海螺

      《百年巨匠——林语堂》开机仪式在福建漳州举行

      《百年巨匠》再度入选“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

      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巍然耸立

      关于我们

      大型文化项目《百年巨匠》是中国第一部聚焦20世纪为中华文明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师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百年巨匠(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

      《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连续两年入选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是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项目、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和纪录片重点项目(2018),还是中央电视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项目,也是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市政府文化创新发展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区文化艺术创作扶持专项基金的资助项目。已获得16项纪录片大奖。

      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师的拍摄已全部完成,分为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师的拍摄已于2018年启动,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国学篇、建筑篇、中医篇、戏曲篇、电影篇,计划陆续完成,届时将以“百年·百人·百集”纪录片、“百位大师特展”、“百部图书出版”献礼。

      拍摄完成的《百年巨匠》纪录片,陆续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发现频道、国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各省级卫视、海外电视台等国内外218家电视台播出,受到广泛好评,屡创同类纪录片收视率新高。《百年巨匠(国际版)》启用8种语言向全球播出。

      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据CSM全国测量仪统计结果,《百年巨匠》累计触达受众共102亿人次。

      《百年巨匠》系列丛书已连续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学习读本,发放到全国近千所高校。

      《百年巨匠》已成为文化领域最高端的现象级品牌之一,并以其独特优势搭建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诠释和展示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