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建设绿美广东 创新“两山”转化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肖雄 林荫 摄

7月28月,清远市连州市共和村,一群鹭鸟在河滩觅食。

沈连清 摄

仁化县长江林场。张令 林荫 摄

2023年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开局之年。今年来,省林业局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投身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各地各有关部门担当作为、履职尽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积极响应,迅速掀起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热潮,上半年已基本完成林分优化提升年度任务,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开局良好。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一幅生态兴、生活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美广东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邵一弘 林荫

全民参与 掀起植绿护绿爱绿热潮

枫香舒枝展叶,铁冬青新芽萌动,火力楠摇曳生姿……从巍巍南岭到南海之滨,一片片多层次、多色彩的乡土阔叶林在南粤大地生根发芽。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开展以来,全省积极开展各项林业工作,植下新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每年上半年的春季造林是重要的林业工作节点。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俊光介绍,今年来,全省坚持科学绿化、适地适树,采取近自然经营模式营造阔叶混交林,上半年完成林分优化提升202.49万亩;完成森林抚育提升168.25万亩。

全省高位推动,各地全力以赴,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号召点燃了全民参与植绿护绿的热情。今年上半年,全省开展各类义务植树活动5830场次,植树约212万株,建设“巾帼林”“青年林”等主题林145片。省人大、省政协还在全省21个地市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与调研,积极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建言献策。

今年的义务植树活动中,省林业局还创新发布“认种一棵树”线上植树小程序,公布10个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以“互联网+”引领植绿护绿新风尚;“广东好人”、奥运冠军等携手为广东添绿,人人爱绿、积极植绿、自觉护绿的生动局面逐渐形成。

陈俊光介绍,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六大行动”直击短板、恰逢其时,受到各地林业工作者一致拥护。今年的各类造林活动中,各地各部门多选用省林业局编制的《广东省乡土树种名录》中的各类树种,这也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的要求。通过营造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植被,为南粤秀美山川注入鲜明底色。

为科学推进全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省林业局成立广东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的技术支撑团队,每一个地级以上市组织3人以上专家或科技人员的技术支撑小组,对地级以上市、县(区、市、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作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此外,省林业局加快推进岛上隔离试种苗圃等工作建设,选育优质树种为广东添绿美,增碳汇。

爱绿兴绿,示范先行。今年来,全省依托基础较好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拟建各类公园载体,打造不同类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193个,在林分优化提升、自然保护、义务植树、文化宣传、“两山”转化等方面作出示范,以点带面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走深走实。

全域创森 筑高质量发展绿色本底

万绿湖畔草木葱茏、春沐源小镇碧水青山环抱、白鹭岛公园群鸟蹁跹起舞……在今年申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河源,多个“创森”亮点场域为城市赋予别样生机。“近年来,河源完成造林与生态修复总任务146.06万亩,新造林抚育92.91万亩;全市义务植树尽责率97.31%,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6.01%,绿化覆盖率达42.64%,扎实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河源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推动全域创森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全省21个地市都加入了“创森”行列;自2022年韶关、茂名、阳江“创森”成功后,今年又有河源、汕尾、云浮等市申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此外,韶关始兴等27个县(市、区)加入了国家森林城市(县城)创建行列。

“创森”成为全省各地统筹城镇、乡村绿化美化,推进城乡一体绿美行动的重要平台。从乡村自然生态风貌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森林绿地建设、森林质量效益、乡村绿化管护和乡村生态文化6个方面入手,各地推进森林城镇、森林乡村建设,目前已建成广东省森林小镇175个,国家森林乡村440个,省级森林乡村622个。

陈俊光介绍,结合“百千万工程”,全省将高质量建设“森林城市群—森林城市—森林县城—森林城镇—森林乡村”五级创森体系。持续提升山边、水边、路边、镇村边、景区边“五边”绿化美化品质,深入开展“四旁”植绿活动,推进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加强立体绿化美化,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城镇和城市绿化提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家园。

今年2月23日,《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提出将有效提升森林、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林业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森林碳汇交易市场机制;4月4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全国首个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广东省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标志着我国首个蓝碳碳普惠方法学正式实施;2023年,多地实现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业务“零的突破”,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综合效益不断释放。

如今,绿色不仅是城市景观的一抹亮色,更是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下一步将通过开展全省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林业生态保护成效和生态产品价值监测评估,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陈俊光说。

全力奋进 探索“两山”转化新范式

7月9日,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自然教育”为主题的2023中国自然教育大会在广州圆满闭幕,3天的会期里吸引超过4万人参加。大会闭幕式上,第四批全国自然教育基地(学校)名单公布,广州再有18家基地上榜,扩充接近一倍。

自然教育活动的火爆及各类自然教育机构的迭代,反映着林业经济新业态的迅速成长,“砍树经济”蝶变“看树经济”步伐加快。今年来,广东还成功举办2023年“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活动和第四届粤港澳自然教育讲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广东故事广泛传播,绿美广东生态文化价值逐步显现。

传统的林业经济业态也在不断迭代升级。到森林里“吸氧洗肺”的人越来越多,森林康养产业附加值不断提高;林下种养进一步优化,优质南药、林产品层出不穷。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以全国4.3%的森林面积创造了约10%的林业产业总产值规模,连续13年居全国第一。省林业局还深入推进岛上苗圃、新品试种、种养耦合等创新工作,发现更多的“摇钱树”“致富路”。

森林是水库、粮库、钱库、碳库,“靠山吃山”成为广大山区实现乡村振兴的密码。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透露,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更丰富的“两山”转化途径正在走向现实——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不断完善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进一步放活林地经营权,规范集体林地流转,推进广州、韶关及五个区(市、县)开展全省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规范林地林木流转,激发集体林发展活力。

林业产业规模不断拓展。大力发展木本粮油产业,发展好竹子、中药材、花卉苗木等林业特色产业,做实做稳以森林资源培育为重点的第一产业,做大做强以林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第二产业,做精做旺以森林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加速培育。加大林业龙头企业、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培育发展力度,推动林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积极推动全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认定一批省级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林场、南粤森林人家,带动周边农户开展种植,发展林下经济,扩大经营规模。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积极筹办广东林业博览会,组织参展国家林业重点展会,打造“粤林+”特色品牌,推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数读

截至2023年6月底

全省完成林分优化提升202.49万亩,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营造红树林2.57万亩,修复红树林2.76万亩

完成森林抚育提升168.25万亩,已完成年度任务的84%,其中油茶新造27.92万亩、低改7.1万亩

举办义务植树活动5830场次,植树约212万株,建设主题林145片,参与人数54万人次

全省21个地级市全部加入建设森林城市行列,建成14个国家森林城市,27个县级城市加入了国家森林城市(县城)创建行列

建立8.4万株古树名木档案和图文数据库,累计实施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面积3.7亿亩次,防治作业面积539.48万亩次

全省护林员累计上线巡护456万人次,巡护总里程3737万公里

省级公益林效益补偿提高至平均45元/亩,连续16年提高

创新案例

梅州平远获得国家林长制激励

2022年林长制激励结果近日公布,其中,河北省承德市、浙江省长兴县、安徽省滁州市、福建省三明市、江西省抚州市、湖南省岳阳县、广东省平远县、贵州省江口县等8个市县因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成效明显,受国务院办公厅激励,安排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给予每个市2000万元、每个县1000万元的支持奖励。

作为广东省唯一的获激励地区,梅州市平远县的一系列做法走在全国、全省前列。自2019年被列入广东省全面推行林长制试点以来,该县陆续推行“林长+”等措施,森林资源有效恢复,“两山”转化不断提速。

至2022年,平远县森林覆盖率由77.24%增至77.55%,森林蓄积由767万立方米增至868万立方米。2019年至今完成森林碳汇工程及高质量水源林建设共27998亩,森林抚育158490亩,建成绿美古树乡村2个。

目前,平远县林下经济种植面积达21万亩,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3家(其中国家重点林业龙头企业2家),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家,专业合作社12家,带动5200多户农户参与发展林下经济。

一系列成效折射着平远林业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依托林长制,平远林业发展由部门工作上升为党政主要领导责任,由林业部门“小马拉大车”转变为各级各部门“同唱一台戏”,林业治理能力大为提升。自林长制试点开展至今,平远陆续设立县林长制办公室,县林长制事务中心等机构。制定《平远县林长制工作方案》及县级林长制会议、信息公开、督查、考核等配套制度,全县林长制工作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积极构建“巡林制度化、护林网格化、巡检智能化、考核规范化”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机制,创新管护体系。

平远县委书记、县长亲任总林长,将全县划分为12个责任区,分别由12名县领导担任县级林长,责任区内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重大问题,由林长负责协调解决。通过建立林长巡林制度,各级林长在责任区域开展日常巡林、集中巡林和专项巡林。实现网格化无缝隙管理。在移动端,“林长制”APP和林长制巡护管理系统,实现实时跟踪、定位和视频监控,巡护管理系统自动对护林员进行综合考核。

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林长制正激发更高效的林业治理效能。截至目前,全省共设立各级林长9.7万多名,省市县镇村五级林长体系全面建立。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以落实林长制为统领,推动各地和有关单位落实“护绿”职责。

一线实践

262万公顷天然林

擦亮绿美广东底色

在韶关仁化县锦江两岸公益林示范区内,一幅用2万亩连片苍翠天然林绘就的生态图景美轮美奂,为保护好锦江珍贵的“一江碧水”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支撑;在仁化县长江林场内,木荷、香樟、米槠、锥木、湿地松、杉木等优质树种汇集成3600亩的国有天然商品林大径材培育基地。林场场长刘树涛介绍,该基地拟通过30年的培育,使目标树种逐步培育成大径级林木,实现树种密度达60株/亩。截至目前,仁化县开展天然林大径材培育基地建设约7000亩。

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近年来仁化县多措并举,积极构建以天然林为基础的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结合林长制、古树名木保护、森林防火等林业重点工作开展天然林资源保护管理。引导天然商品林经营权利人或村集体签订天然商品林管护协议,明确和落实天然商品林管护范围以及相应权利义务,目前,全县已完成天然商品林管护协议签订面积约39.8万亩。“我们按照广东天然林保护和公益林将并轨管理的方向,积极宣传发动权利人将天然商品林申请纳入公益林管理,享受效益补偿政策。”仁化县林业局三级主任科员张建忠说。

据仁化县林业局局长徐于冠介绍,目前,仁化县纳入天然林保护总面积约8.21万公顷,其中,公益林中的天然林面积约5.55万公顷,商品林中的天然林面积为2.66万公顷。

仁化的绿水青山是广东天然林保护修复工作成效的缩影。今年是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第25个年头,长期以来,广东坚守绿色理念,以林涵水,筑牢南粤生态安全屏障,走出了一条以绿水青山激活南粤“美丽经济”的道路。据统计,目前,全省已上图入库天然林面积约262万公顷,占全省林地面积的24.3%,擦亮了广东绿水青山底色,为广东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态保障。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明确,要实行天然林保护与公益林管理并轨,加快构建以天然林为主体的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为科学、高效、精准管理公益林,推动天然林和公益林并轨管理工作,近年来,广东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把公益林和天然林作为一个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来综合施策,将推进集体天然商品林纳入公益林管理,实现天然林保护和公益林管理并轨,全面提升公益林和天然林森林群落的整体质量。广东省天然林中,有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 235万公顷,占89.7%。

据广东省林业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目前,全省尚有部分森林质量高的天然林作为商品林经营。下一步,广东将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和公益林管理并轨,进一步释放绿色发展空间,通过天然林的补进等,间接提高公益林森林质量,实现既优化公益林的结构和布局,又推动社会主体盘活利用森林资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保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