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美媒尴尬发现:没有“国产保护月”,好莱坞电影也打不过中国电影了

(观察者网讯)综合路透社和美国娱乐杂志《Variety》网站18日报道,17日中国大陆暑期档票房突破2019年同期178亿元,而“史上最强暑假”提前14天锁定。。在这份令人自豪的成绩单中,西方好莱坞电影扮演了“最小”的角色。

《Variety》我还发现了更尴尬的事情:今年,好莱坞电影终于进入暑期档,打破了以往每年6月到8月“国产电影保护月”的惯例,但这些电影居然是“国产电影”中国《爆杀》拿下冠军,就连《变形金刚》、《碟中谍》这样的超级IP都不再热门,拿下的票房连国产热门电影的零头都不到。

在当前全球电影市场整体表现依然疲软的环境下,中国市场今年却屡创佳绩。尤其是进入暑期档后,中国电影市场爆发出响亮的“双响”。

据国家电影局8月18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8月18日7时,今年暑期档电影票房已达178亿元,超过2019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177.79亿元。元,创历史新高。今年票房突破400亿元大关。2023年暑期档电影观影人次已突破4.35亿人次。

2023年暑期档票房榜前五名影片分别为:《消失的她》(35.21亿元)、《孤注一掷》(22.53亿元)、《八角笼中》(21.87亿元)、《封神第一部》(21.35亿元)、《长安三万里》(17.39亿元),全部都是国产作品,其中4部票房超过20亿元,也是史上最高。

《Variety》剧照

路透社和《Variety》还发现,中国国产电影在暑期档突飞猛进,表现远胜于《芭比》等好莱坞大片。微不足道。”

报道援引电影咨询公司ArtisanGateway的最新数据称,截至今年8月中旬,中国内地总票房比去年同期足足增长了72%,仅比去年同期低了6%。2019年同期,美国电影在中国内地市场的总票房为5.92亿美元(约43.12亿元人民币),远低于2019年同期的19亿美元(约138.352亿元人民币)。

《Variety》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与往年不同,今年中国大陆的影院没有“国产保护月”的做法。相反,引进好莱坞电影的频率几乎达到了疫情前的水平,从6月到8月中旬,基本上每周都有好莱坞电影上映,但这些电影几乎“全军覆没”,而且它们在国产电影面前彻底败北。“国产电影保护月”是2004年国家电影局从支持国产电影的角度口头下发的通知,希望全国各影院支持国产电影。月)期间,不鼓励引进海外大片。

这一时期被媒体和业界称为“国产电影保护月”。虽然不成文,但十几年来,国产片和进口片已经默契地形成了暑假期间“井水不犯河水”、暑假结束时“交接”的默契。。

“国产电影保护月”的初衷是为了在好莱坞大片来势汹汹的情况下,给国产电影一个喘息的空间。但没想到的是,好不容易“杀”进暑期档的好莱坞大片,如今却成了“被削弱”的一方。

61岁的汤姆·克鲁斯赤身裸体拼命搏斗,只为《碟中谍7》重新获得“好莱坞商业动作片最后的辉煌”的美誉。中国内地总票房不超过3.5亿元(目前3.46亿元)。

一个很揪心的对比是,作为一部集合了《生活大爆炸》所有元素,上映时又没有其他新竞争对手的电影,《碟中谍7》首映内地票房仅获得5400万元。发布当天,尚未发布。《八角笼中》近10天处于高位。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6月9日内地上映,内地票房6.55亿元)、《蜘蛛侠:纵横宇宙》(6月2日3.57亿元)、《芭比》(7月21日2.46亿元)))、《闪电侠》(6月16日,1.85亿元)、《疯狂元素城》(6月16日,1.14亿元)。

更惨的是《夺宝奇兵5:命运转盘》(6月30日,2392.1万元)和《忍者神龟:变种大乱斗》(8月11日,856万元)。这两部电影上映后存在感非常弱,几乎没有什么水花。

《速度与激情10》是一个特例。它非常重视中国票仓。将于北美上映前2天(5月17日)与中国大陆观众见面,关键推迟至7月16日。进入暑期档,但《超长边境》仅拿下9.83亿票房元到底。

时间回到6月份暑期档开始之前,《黑豹2》《蚁人与黄蜂女》《银河护卫队3》等热门超级英雄电影的成绩并不理想。

《Variety》提到,过去一年在中国市场唯一取得好成绩的可能是《阿凡达: 水之道》,该片将于2022年12月16日上映,内地票房近17亿元。不过,报道也指出,这一成绩的部分原因在于当时中国观众的“报复性消费”。

中国市场是好莱坞重要的票仓。西方一直通过电影和流行音乐向东方输出软实力,但近年来中国观众对好莱坞电影的兴趣有所下降。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项目主任乔纳森·沙利文表示,随着中美关系紧张、国内爱国主义情绪高涨,中国人正在重新评价西方文化的价值,并更加重视西方文化。愿意支持国产电影。

《华尔街日报》7月,他发表题为《连汤姆·克鲁斯都无法吸引中国影迷看好莱坞电影》的文章,谈论中国观众不再迷恋好莱坞电影。一位接受采访的中国观众直言:“人们对好莱坞电影不再抱有幻想”。

文章还称,一些好莱坞制片人显然意识到了自己在中国市场的尴尬处境。美国资深制片人贝拉·艾弗里坦言,我们不应该再抱有中国影迷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买单的想法。自以为是、狂妄自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美国网站《新闻周刊》援引6月的报道称,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也导致其消费需求影响了好莱坞的内容创作。

沙利文认为,好莱坞要想在中国保持成功,就必须开始制作更迎合中国人口味的电影——这与之前认为中国人的口味会变得更加西化的判断相反。

“我认为整个好莱坞都意识到中国市场的需求已经变得更加不同,”沙利文说。“过去,几个场景切换就足够了;需要更多定制产品来满足不断变化的观众需求。”

本文为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