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980年,北京火车站被炸,邓公召开紧急会议:终止延续20年的国策

原标题:1980年,北京火车站被炸,邓公召开紧急会议:终止延续20年的国策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80年10月29日,下午6点15分,北京火车站的候车厅里,人头攒动、喧嚣鼎沸。

来来往往的旅客或是焦急、或是从容不迫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班列车。

突然,只听“轰”的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传来,随之而来的一股气浪。

将整个候车厅的玻璃尽数震碎。随之而来的是哭声、哀嚎以及寻求帮助的呼喊声。

候车大厅此刻早已乱作一团,无数乘客发疯了一般向着厅外冲去,生怕再多停留一会儿会丢了性命。

虽然接到报警后的公安,仅用了不到20分钟就稳定了现场秩序,并且妥当处理好了善后工作。但在事后的调查里,依然发现有10名乘客当场死亡,89名乘客重伤。

此刻,任谁也想不到,这场恶性案件的来龙去脉,最终却引发了一场对于国策的大争论,并且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真凶是谁

一场如此恶性的爆炸案件,加上发生在首都的车站,自然会第一时间引起公安的全力关注。

在候车厅的人员疏散完毕后,公安立刻投入了紧张而有序的调查工作中。

这个时候的现场看上去惨不忍睹,受害者遗体七零八落地遍布在废墟中。

面前是这么杂乱的景象,显然不可能进行更深度的证据搜索。

于是公安便组织人手,先将遗体抬出了候车厅,整齐摆放好,然后等待着受害者家属前来认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又一个受害者家属前来,陆陆续续地把门口的尸体带走。

到了第二天,公安发现门口摆放的十具尸体中,只剩下了一具没有人前来申领。

于是公安人员,就打算将这具尸体先带到医院的太平间存放,以便于接下来进一步寻找他的亲人。

但当公安前去抬起这具尸体时,却发现它所受的爆炸伤害极为严重,甚至可以说是所有遇害者中最严重的。

他的上半身有一个巨大的口子,整个人如果不是骨头连着,几乎要散架了,面部已经全部损毁,几乎看不出他的正脸。

看着这具基本上已经彻底被破坏掉的尸体,公安人员几乎在第一时间敏锐地判断出,这具尸体很有可能就是本次爆炸的爆炸源。

因为按照这具尸体的受损害程度来看,除了最靠近爆炸源或者本身就是爆炸源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合理的理由,能解释它为什么会受这么大的破坏。

随即公安也展开了对这具尸体的搜索和调查,而搜索的结果,果然验证了公安的判断。

从他身上搜到了不少火药的痕迹,而在他身上的伤口处也有爆炸的伤痕。

至此,几乎可以确定这具尸体就是本次爆炸的犯罪嫌疑人,真凶终于水落石出。

但随即,另一个麻烦也摆到了公安面前,那就是这个人究竟是谁?他的作案动机又是什么?因为没有家属前来认领他的尸体,警方无法得到进一步的信息,调查顿时陷入了僵局。

直到一个细节的出现,为案件展示了一条全新的方向。

小米破案

在对死者的身体进行检查时,调查人员从死者的口袋里,发现了三粒小米。

调查人员本以为这三粒小米,是死者购买粮食的时候遗留在口袋里的。

但是刑警队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刑警,看了之后却不同意调查人员的观点,这位老刑警笃定地说,三粒小米绝对不是拿来自己吃的。

因为没有人在购买粮食后,会把粮食放到口袋里,反倒更像是鱼饵。

调查人员听到老刑警的说法,顿时觉得眼前一亮,于是进一步向老刑警询问。

老刑警见状就把自己知道的信息和盘托出,原来他早年曾在山西地区生活过,知道在山西地区有一种钓鱼的方式,就是用小米当作鱼饵进行垂钓。

而且这种方式,至今还在山西地区流行。

听了老刑警的解释,调查人员感到抓住了一丝线索,于是就开始对北京火车站四周的山西籍居民进行盘查。

就在这个过程中,另一个线索也被调查人员找到。原来死者的鞋,并没有受到爆炸的波及,基本上还算保存完好,从死者鞋的夹缝中,调查员找到了一些铁屑。

鞋上有铁屑能说明什么呢?说明死者应该是经常在机场或者金属厂周围活动,甚至于直接在这种厂里工作,否则他的鞋上不会沾有铁屑。

而这就更进一步的缩减了公安人员的调查范围。至此,一幅犯罪嫌疑人的生前画像被勾勒了出来:年龄30到35岁之间,身高在1米7左右,山西人,在机械厂或者金属厂工作。

有了这份基本的犯罪肖像,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身份很快便水落石出。

某天,公安人员前往北京火车站附近的郊区例行排查时,一个偶然间看到画像的人,下意识惊呼:这不是王志刚吗?

于是公安人员马上将这个人带回了派出所,进行下一步询问。

这下子,得到了犯罪嫌疑人的详细信息。

为何作案

犯罪嫌疑人名叫王志刚,而认出他的人,是他的邻居。

根据王志刚的邻居供述,王志刚前两年一直在山西插队。据他自己说,是在山西的拖拉机厂工作,只不过最近几天刚刚回了北京,他也没跟别人说回到北京到底是要干嘛?

而且回来这几天一直神神秘秘的。说完这些,邻居又接着对公安提供了一个信息,那就是王志刚有一个同胞兄弟叫做王志强,这段时间一直跟王志刚住在一起。

公安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刻上门找到了王志强。

这个时候王志强还在寻找失踪了好几天的王志刚,他以为自己的哥哥又回了山西。

当得知自己的哥哥在爆炸中被炸的面目全非后,王志强一时之间根本不敢相信,一直到情绪平静下来后,才向警方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据王志强称,哥哥这次回北京,是因为刚跟女朋友分手,所以想来北京散散心。

就连王志强也不知道,自己的哥哥竟然做出了这种恶性案件。

事情到此似乎已经水落石出,作案人员就是这个叫王志刚的山西青年。

但是笼罩在调查人员心目中的阴影还未散去,因为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没有被补上,那就是王志刚为何要犯下这么严重的罪行?

要知道根据目前熟悉王志刚的两个人概述,王志刚本身并不是作恶多端或者曾经有过案底的坏人。相反,一直以来他还都是一个相对安分守己,认真工作的青年。

那么他突然做出这样的案件背后,是否有着其他原因?甚至于是否他是被人蛊惑的呢?

于是公安人员便前往,王志刚之前工作过的山西运城拖拉机厂进行调查。

而这一调查下来,才将王志刚前后作案的所有经过和起因,查了个清楚。

真相大白

其实王志刚并不是山西人,相反,他是不折不扣的北京人。

王志刚的家庭出身其实也算不错,父母都是旱涝保收而且有编制的工人。

王志刚本身的学习成绩也挺好,如果不是因为赶上动荡的年代,其实王志刚完全可以顺利地考个高中,然后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成为一个体面人。

但是在时代的捉弄下,王志刚却不得不成为一个知识青年,参与到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过程中。

从首都来到了山西万荣这样一个偏僻的小城,他自然对自己的生活感到非常不满意,于是在当知青的过程中,王志刚向周围的人反复询问,到底怎么做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经过了长时间的打听,加上自己暗自的琢磨,王志刚终于找到了一条路。什么路呢?那就是参军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这样在他退伍的时候,就有可能被分配回家乡。

于是他说干就干,因为自己身体素质不错,而且足够机灵,于是王志刚就在1973年,正式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军人。

而且因为他文化水平比较高,所以在军队上还被分配去当了爆破兵。

爆破兵这个兵种可不简单,需要的是细心加上聪明,更要熟练的掌握各种炸药的制作方法和存放手法。

所以这个兵种,对于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

王志刚在这个岗位上做的也还不错,甚至在部队里受到了多次嘉奖。

但这些嘉奖从本质来说,对王志刚都没有什么意义。

因为他内心想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赶快当完兵然后退伍,被部队分配回家乡。

他不想再回到山西万荣这个小地方,也不想继续在外吃苦遭罪了。

可惜天意弄人,在王志刚顺利退伍后,部队给他下发的转业地区依然是山西。

他还是没有能够回到北京,只不过不幸中的万幸是,他不用再回到万荣这样一个小地方,而是去了山西运城,这样一个相对比较大的城市。

到了运城后,王志刚被分配进了运城市拖拉机厂工作。

刚一到拖拉机厂的一段时间,王志刚还对这座城市有一定的新鲜和好奇感,在工作上也认真努力,颇受厂里领导的青睐。

可时间一久,强烈的思乡之情,又让王志刚开始怀念北京。

于是他每天除了工作外最常做的事情,就是一直缠着自己厂里的领导,希望领导能向上级报告,将自己调回到北京。

这个行为做的可以说非常欠考虑,毕竟没有哪个领导喜欢一个心不在工作上的员工,尤其是这个员工还整天想着要溜号。

时间一久,整个厂里的大小领导,都对王志刚充满厌恶,在工作中也开始给他穿小鞋。

而王志刚本来对运城就没什么好感,面对这种情况,开始变得更加烦闷和暴躁。

就在这个王志刚情绪非常低落的时间段,他谈了一个女朋友。

这个女朋友既喜欢王志刚身上的谈吐气质,又喜欢王志刚拥有的北京户口。而王志刚则喜欢这个女生,年轻漂亮、活泼可爱。

有了爱情的滋养,王志刚的情绪恢复了一些。

但好景不长,在某次王志刚向领导递申请又被打回来后,他在心情焦虑的情况下,跟同事产生了冲突,还动手打了人,结果因为这件事背上一个处分。

面对他身上的处分,王志刚的女朋友觉得他前景无望,也对向他提出了分手。

这毫无疑问是压垮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自此王志刚的心态全面失衡。

于是他想办法利用自己前军人的身份,搞到了破坏力超级强大的TNT炸药,还自己研究出了一套引爆的系统。就打算趁人群密集的时候,制造混乱。

经过严密的侦查,最终他选定的地点,就是北京火车站。

于是也就有了最开始的那惨绝人寰的一幕。

万人命运

王志刚的作案经过大白于天下,但谁都没有想到,随之而来的影响却越来越大。

1980年,正值改革开放两周年,人们的思维开始逐渐开放起来,很多人都已经不再满足于旧时代身份固定以及阶层固定。

尤其是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他们渴望着自己拥有更自由的生活和人生。

王志刚这件事,在这个社会环境下,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很多人借此去思考,知识青年这个群体,到底应该怎样面向未来去生活?

诚然王志刚是个太过于极端的案例,但是他在作案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挣扎和痛苦,却是真实的,能引起很多人共鸣的。

而邓公也敏锐观察到了这个思潮,于是他主动过问起了这个案件,并且对于案件做出了自己的批示。

此后邓公还召开了大会,具体讨论知识青年这个群体,是否应该继续上山下乡。

最后得出的结果,是取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个政策。

因为时代已经跟之前不同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还是应该朝着社会自由,整个阶层流动和开放的道路前进。

上山下乡这个政策,明显已经落后于时代了,是时候想办法将其取消了。

于是乎,因为这起爆炸案,一个执行了二十多年的国策,就此终结。

而中国也自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飞速发展的时代。

参考资料:

《新中国第一起爆炸案》人民公安,穆玉敏

《改革开放后第一起公开报道的突发事件》新闻爱好者,陈力丹

《爆炸案罪案研究》黑龙江大学,楚会萍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