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的竞技盛宴
——北大荒首届农耕文化大赛侧记
金秋北大荒,风景如画,稻谷飘香;
广袤田野间,人声鼎沸,彩旗飘扬。
8月27日,北大荒首届农耕文化大赛在江川农场隆重举办。
新华社、《农民日报》《经济日报》《黑龙江日报》、央广新闻、极光新闻、北大荒摄影家协会等数家媒体、协会聚焦于此。8个分公司和哈尔滨有限公司9支代表队齐聚一堂。
活动现场,载歌载舞、气氛热烈,处处闪耀着动人的色彩——金黄的稻田、鲜红的旗帜、多彩的服装……
这场别开生面的大赛,是对辛勤耕耘的致敬,是对喜迎丰收的祝福,是古老农耕文明焕发的新时代光辉。
本次大赛由北大荒融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红兴隆分公司、江川农场协办,以“富饶黑土地 丰收北大荒”为主题,以传承农耕文化为主线,以农业生产为背景,紧扣农耕、农情、农趣设置活动项目。通过比赛传承悠久厚重的农耕文化,弘扬历久弥新的北大荒精神,激发创新创业的充足干劲,为北大荒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助力农业强国建设凝聚蓬勃力量。
随着一波波震耳欲聋的锣声响起,8项活动接续开展——
“颗粒归仓”运米接力赛跑,让大家感受“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以及北大荒人对连年丰收、颗粒归仓的追求。
“年年有鱼”捕鱼大赛,展现北大荒人的大食物观和对渔业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探索。
“按图索骥”通过寻“宝”拼图,凑齐北大荒、完达山、九三等9张品牌商标,鼓舞大家积极打造更多叫得响的品牌名片。
还有“稻谷飘香”水稻收割技能竞赛、“才高八斗”知识问答、“勇攀高峰”障碍赛跑……一系列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的特色活动,激发了参赛选手的积极性。你争我夺、欢呼雀跃!一场场酣畅淋漓的比赛,是体力与脑力的综合较量。
尤为有创意的是“历史穿越”项目。比赛以1947年为起点,设置1958年、1968年、1978年、2018年、2023年5个换装区,分别代表北大荒开发建设史上的重要时间节点。选手需要在历史节点处将具有年代特色的服装穿戴整齐,再前往下一个点位。这是对北大荒76年开发建设史的致敬!在北大荒的发展历程中,每个重要时间节点都是一张历史考卷,北大荒人用汗水、用行动、用智慧一一作答。今天的北大荒人,正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三大一航母”宏伟蓝图为目标,全面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
最后,“众志成城”拔河比赛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赛场上,选手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赛场下,大家更是携手奋进,共同为北大荒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非常有意义!”九三分公司代表队队员张天露难掩内心激动,“这样的活动寓教于乐,既让我们有满满的参与感,还体会到了传统农耕文化和北大荒的使命追求,感觉大家的奋斗热情都被点燃了!”
北大荒首届农耕文化大赛历时五小时,共计90名选手参加比赛,全程氛围欢快又热烈。通过突出文化底蕴、融合农耕文化、聚焦农时农事,展示了北大荒现代化大农业特色和北大荒人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在激烈又和谐的竞赛氛围中,8个比赛项目总计决出单项一二三等奖41个,北安、齐齐哈尔、绥化分公司分别荣获团体第一、二、三名。大赛还评选了赛会风尚奖、最佳文明奖和最佳组织奖。活动全程由新华社与北大荒融媒体公司联合直播,仅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两个平台浏览量就已超百万。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清明高粱接种谷,谷雨棉花再种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劳动实践中,孕育出的农耕智慧,深刻影响着北大荒的开发建设进程。76年来,北大荒人充分发掘农耕文明的文化底蕴,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注入了深厚动力。
“我们想把农耕文化大赛打造成北大荒文化的一个鲜明符号,让北大荒精神在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熏陶下得到传承,在传统农耕文化中得到新尝试、新探索。”北大荒融媒体公司副总经理周国强说。
这是一次活动,更是一声号角。此次农耕文化大赛虽已胜利闭幕,但北大荒人传承农耕文化,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不会停止。农耕文化大赛对于北大荒建设农业强国、助推乡村振兴不仅是一种精神上的鼓舞,更是一种能见实效的鞭策与推动,必将凝聚起全体北大荒人的奋进力量,共同浇灌出现代化大农业的璀璨之花。
文图:杨爽 毕明宇 赵爽 邱宏伟 刘畅
平面编辑:张芳玮
统筹:张永刚
监制:刘晓雨
获取更多信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