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北京地区9月份主要林木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历

(来源:顺义园林绿化)

9月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加大,部分有害生物开始陆续进入越冬态,但仍有部分持续危害。9月是美国白蛾幼虫全年虫口数量最多、危害最重且容易出现扰民舆情的时期,也是重点查防期;玫瑰三节叶蜂、杨扇舟蛾、杨小舟蛾、丝棉木金星尺蠖、黄点直缘跳甲、油松毛虫、缀叶丛螟、双线棘丛螟、黄连木尺蠖、栎纷舟蛾等多种食叶害虫仍然取食危害。9月份,石榴囊毡蚧进入若虫孵化盛期,为采取化学防治的最佳时期;斑衣蜡蝉成虫开始产卵,可人工刮除卵块,成虫可统筹美国白蛾一并防治;蚜虫开始回迁到越冬寄主上,会出现又一个危害高峰期,此期应特别注意月季长管蚜、槐蚜、柳黑毛蚜、栾多态毛蚜、棉蚜、绣线菊蚜、桃粉大尾蚜;黄栌丽木虱、桃一点叶蝉等仍需继续监测防治。桃红颈天牛、光肩星天牛、双条杉天牛、小线角木蠹蛾、白蜡窄吉丁等蛀干类害虫幼虫在木质部继续取食,国槐小卷蛾幼虫开始向豆荚内转移为害;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成虫仍将继续活动,注意进行清除防治。病害主要有杨树锈病、落叶树白粉病、草坪锈病、叶斑病、月季黑斑病、海棠锈病、黄栌枯萎病、炭疽病及腐烂病等。

主要虫害

金绿宽盾蝽

Poecilocoris lewisi(Distant)

又名异色花龟蝽,寄主主要有油松、柏、楸、栎、柳、杨、臭椿、葡萄、荆条、扁担木、水曲柳、石榴和刺梨等。低龄若虫具有群集性,成虫、若虫刺吸嫩芽、嫩叶危害,被害处易干枯。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3~16毫米,宽9~11毫米,宽椭圆形,金绿色或蓝紫色,有金属光泽,成虫前胸背板有横向近“日”字型赭红色纹,小盾片隆起如龟背,前缘“ㄇ”字型、端部边缘、中部2条横波纹以及中央1条短纵纹均为赭红色。老熟若虫头、胸黑色,腹背有一个“凹”字型黑斑,侧接缘有一列圆形黑斑。

防治措施:

1.可选择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000~5000倍液、4%阿维·啶虫脒乳油2000~3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2.冬季清除林间枯枝落叶和杂草,消灭越冬若虫。

金绿宽盾蝽成虫

金绿宽盾蝽若虫

红脊长蝽

Tropidothorax elegans(Distant)

又名黑斑红长蝽、红背长蝽。寄主主要有柳、槐、丝棉木、花椒和鼠李等。以成虫、若虫群聚于嫩茎、嫩叶刺吸汁液为害,刺吸处多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可导致被害叶片枯萎。8月上旬~9月中旬为第2代若虫发生期,9月中旬~11月中旬为第2代成虫发生期。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8~11毫米,长椭圆形;前胸背板赤黄色或红色,上有近方形的黑斑2个;小盾片黑色;鞘翅赤黄色或红色,每个鞘翅中部各有不规则的黑斑1个;膜翅黑色。成虫有趋光性。

防治措施:

1.利用诱虫灯诱杀成虫。2.人工清除群集虫体。3.可选择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000~5000倍液、4%阿维·啶虫脒乳油2000~3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红脊长蝽成虫

红脊长蝽成虫腹部

红脊长蝽成虫群集危害

红脊长蝽若虫

茶翅蝽

Halyomorpha picus(Fabricius)

茶翅蝽又名臭木椿象、茶翅臭象,俗称臭大姐。寄主主要有榆、国槐、臭椿、合欢、桑、丁香、海棠、樱花、苹果、桃、梨、柿树和樱桃等。以成虫、若虫刺吸果实、嫩梢危害为主;受害果实畸形,形成“疙瘩果”,受害枝梢被害处流胶。具有在多种寄主植物间转移危害的习性。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16毫米,体茶褐色,具有褐色刻点;前胸背板前缘具有4个黄褐色横列的斑点,小盾片基部具有5个成黄褐色横列的斑点。

防治措施:

1.清晨人工捕杀树干、窗户和墙壁上的成虫。2.若虫发生期,可选择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000~5000倍液、4%阿维·啶虫脒乳油2000~3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3.保护利用茶翅蝽沟卵蜂、平腹小蜂等天敌。

茶翅蝽成虫

茶翅蝽若虫

栗大蚜

Lachnus tropicalis(Van der Goot)

又名栗大黑蚜虫,寄主主要有板栗和栎类等。成虫、若虫群集危害新梢、嫩枝和叶片,常造成枝梢枯萎,果实不能成熟。8~9月聚集板栗树的栗苞、果梗上为害,形成第2个为害高峰。

形态特征:无翅孤雌胎生蚜,体黑色,有光泽,体表有微细网纹,密被长毛,足细长,腹部肥大;有翅胎生雌蚜体黑色,腹部色淡,翅脉黑色,前翅中部斜至后角有两个透明斑,前缘近顶角处有一透明斑。

防治措施:

1.可选择2.5%高渗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20%呋虫胺悬浮剂2000~5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500~4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2.保护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

栗大蚜成虫

板栗受害状

杨白潜蛾

Leucoptera susinella Herrich-Schäffer

又名杨白纹潜蛾、杨白潜叶蛾,是一种潜叶类害虫。寄主为杨、柳。以幼虫在叶片表皮下潜食叶肉为害,在潜道处形成黑褐色坏死斑,严重时叶片焦枯脱落;茧呈“沙漏”型。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毫米,银白色,前翅臀角有黑色近三角形斑纹1个,后翅缘毛极长,呈“羽”状。幼虫体长约5毫米,黄白色。茧白色,丝质,枣核状,两端各伸出丝带2条,附着在树叶、树干或建筑物上。

防治措施:

1.使用诱虫杀虫灯监测诱杀成虫。2.低龄幼虫期,可选择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5%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1500~3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3.保护和利用寄生性天敌。

杨白潜蛾幼虫

杨白潜蛾茧

杨白潜蛾危害状

黑胫腮扁叶蜂

Cephalcia nigrotibialis Wei

寄主为油松。幼虫在针叶下做丝巢,取食松针为害;虫龄大时,幼虫外出虫巢,将松针咬断后拖回巢内取食。一个枝条上的几条幼虫常常可把枝条上的针叶食光;发生量大时,油松树冠外围的松针受害严重。8~9月是该虫的为害盛期,9月上中旬老熟幼虫开始下树,9月底幼虫全部下树,入土做虫室越冬。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15.0~17.5毫米,体黑色,具白色斑纹;雄成虫体长13.0~15.0毫米,与雌虫的主要区别:头部不具头顶侧缝上的长纹斑,沿颊并伸向头顶两侧的钩形纹在中间断裂;中部背面无黄白斑。老熟幼虫体长22.0~27.0毫米,有多种体色,可分为灰褐色、浅绿色至橄榄绿色。蛹长13.0~21.0毫米,绿色,体末附有幼虫脱皮壳,且用头壳包住体末。蛹在土室内,虫室椭圆形,长18毫米,宽6毫米。

防治措施:1.幼虫期,可选择3%甲维盐微乳剂4000~6000倍液、1.2%烟碱·苦参碱乳油1000~2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2.保护蜘蛛等天敌。

黑胫腮扁叶蜂雌成虫

黑胫腮扁叶蜂雄成虫

黑胫腮扁叶蜂幼虫

黑胫腮扁叶蜂蛹

黑胫腮扁叶蜂危害状

悬挂红板诱杀成虫

主要病害

杨树黑斑病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杨生盘二孢菌(Marssonina brunnea),毛白杨、加拿大杨、北京杨等发病较重。

发病规律:一般发生在叶片及嫩梢上,以危害叶片为主,发病初期首先在叶背面出现针状凹陷发亮的小点,后病斑扩大到1毫米左右,黑色,略隆起,叶正面也随之出现褐色斑点,5~6天后病斑(叶正、反面)中央出现乳白色突起的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堆,以后病斑扩大连成大斑,多呈圆形,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变成黑色,病叶可提早2个月脱落,严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若连年受害,则引起树势衰弱,为溃疡病和腐烂病等次期性病害的发生创造条件。北京地区该病菌以菌丝体在落叶或枝梢的病斑中越冬,翌年5-6月间病菌新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落在叶片上,芽管直接穿透表皮侵入或由气孔、伤口侵入。6~7月若高温多雨、地势低洼、种植密度过大,发病最为严重;7~8月高温季节停止发病,9月以后再度发病,直至落叶。雨水多发病重,雨水少则发病轻。

防治措施: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树势,提高树木的抗病性;雨后要及时排除林地积水;随时清扫处理病叶、落叶,并灭菌处理;发病初期树冠可选择25%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杨树黑斑病

END

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