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丁大军:谁是书法文化续命人

原标题:丁大军:谁是书法文化续命人

谁是书法文化续命人

文·丁大军

一、沈鹏先生逝世后我的反思

1.中国汉字与书法的起源是神性的,或者是具有神性的地方吗?如果有,这一神性与中国中国文化源起以及演进的关系为何?

2.中国汉字与书法在中国文化演化过程中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3.中国汉字与书法在中国文化政治学(东方特色)的发展进程中,是如何作为所谓文明动力学中的一种“动力”而存在的?

4.中国汉字与书法在“传统文化”中(从商周至明清)如何被神化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艺术的?

商尊铭文

商尊铭文

5.中国汉字与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其“价值体系”是什么?

6.中国汉字与书法如果有“价值体系”的话,其与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的呼应关系如何?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是什么?如果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不健全或者“亚健康”,中国汉字与书法的“价值体系”是否会受到殃及?

7.如何真正从大历史观(宇宙史、天文史、地文史、中外人文史)的视角,审视与反思中国汉字与书法的“时代价值”体系?

8.如何透过“中国梦”与“民族复兴”的视野,审视中国汉字与书法,不但“有法”,而且“有病”?

9.为何日本的书法巨人,所写的“丑书”叫“井上有一”、“解放书法”;而我们所写的“丑书”叫吼、射、乱,无法“超越书法”,我称之为“井下有二”?

我以为:我们历史上历代所谓的“丑书”,包括当代“丑书”,是有“价值”的,其“价值”到底是什么?

商尊铭文

商尊铭文

10.中国汉字与书法界的所谓文化巨匠、书法家们有否思考过“汉字与书法的价值”从“文化与艺术”之外重寻、重现与重塑?

11.面对全球化与现代化,共产党从十八大开始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发展布局的理念,有多少汉字与书法理论家通盘考虑过其“价值体系”与“五位一体”布局的关系?

如果果真发现中国汉字与书法在“五位一体”布局中的动力作用很小,甚至连布局中的棋子作用都谈不上,我们的心态要做怎么样的调整,或者会受到什么样的“字觉”呢?

12.中国社会面临的转型是“传统”向“现代”!是“面废待现”!而书法是传统中所谓“经典中的经典的”,人类社会的文明史进步是伴随着人类思想史进步而进步的!中国汉字与书法的思想史,几千年来面对“巨变”,所谓传统的经典与基石正在动摇之中,面临的挑战可能是“存亡之秋也”?!人类正在走向“新轴心时代”,中国汉字与书法挑得动未来中国的文化重担吗?

爨宝子碑

二、“现代新书家”群体的使命

1.“现代新书家”群体之诞生

数千年来,中国汉字与书法伴随着中国文化变迁与演化,在中国历史“兴盛与危机”不间断的循环之脉动中而显现出特别的“中国风度”而推动中国汉字与书法从诞生的“源代码”到成为世界艺术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而当下,中国汉字与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正面对人类社会“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将经受前所未有考验与挑战。时代在呼唤,这样一群“现代新书家”的出现:他们有不一样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满信心。正如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在北大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开办的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首次提出的“文化自觉”一样,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应对全球一体化的势必发展,而提出了解决人与人关系的方法。这种文化自觉,主要有三层内蕴:其一,文化自觉建立在对‘根’的找寻与继承上。其二,建立在对‘真’的批判与发展上。其三,对发展趋向的规律把握与持续指引上。这种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元·杨维桢《真镜庵募缘疏卷》局部

二、“现代新书家”的宣言

1.通过在媒体发布《现代新书家的使命》宣言书,表明现代新书家群体的正式诞生。

目前传统汉字和书法与文化之研究正全面展开,所谓现代书法文化的理论研究亦初见端绪,惟独书法现代化之研究即书法与文化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关系之研究尚少有研究者与书家之深入。而传统书法与文化之学术理论中,过于偏向儒学、新儒学、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的研究,这也许是和中国之传统文化在先秦以后的特殊的文化政治学的发展中缺乏中心地位相关,因此,未能得到封建传统政治的重视与强化,不停的遭遇各种情况的“破坏”甚至“断裂”!但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的断裂并不意味其价值的长久失落,无论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人文精神的重构和科学理性精神的确立,还是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现代化的现实价值层上,抑或是从世界人文史、艺术史的角度来看中国汉字与书法,中国汉字和书法与文化或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多必要的人文精神养分。

2.“现代新书家”将按照中国文化现代化转型的理数,为“中国汉字与书法”现代化之路,提出未来发展的思路。这个思路的重点分为“守正固本”和“融合求新”两大原则与方向。

明·徐渭《自书诗文册》局部

3.所谓“守正固本”,就是对“中国汉字与书法本体”作结构上的解析与整体把握,并对其价值作意义解释。更强调对中国汉字与书法本体作整体的文化形态和内在结构的整体的深刻思考,中国传统中的主干文化――儒、释、道三家,均属于境界文化或主观形态文化,忽略了主观的客观化、规范化、程式化,而这一忽略正是中国文化没有形成近代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因素。“现代新书家”之“守正固本”应该更深入在中国文化中追寻符合民主与科学的因素,然后进行创造性的解释——“在现代社会意义价值层面上,作创造性转换与引申。”

4.对于“融合求新”,“现代新书家”的学术发展路径中,力求通过建本与创造性的解释,来实现在当代的创新。应避免传统文化过分重视人文而轻视科学、重视价值理性而轻视工具理性的习惯,应着力推动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哲学的“视域融合”,而使“现代新书家”之群体的构建成为可能。“现代新书家”体系之建设性工作主要是围绕三大体系建设展开的,即价值建设体系、学术建设体系、实践建设体系。

明·张瑞图《草书杂册》局部

三、“现代新书家”之愿景

首先希冀“现代新书家”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文化思路”,或许虽经由数位饱含人文情怀的学者的创造性的倡导与不遗余力的宣扬,若想形成蔚成大观之“文化思潮”,恐怕是需要相当长的积累,要走很长的路。我们必须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从始至终要关注一些问题。

其一,以何种方式来会通中西的问题。“会通”是个颇具模糊性的字眼,究竟在何时会通?从什么渠道会通?谁与谁会通呢?等等,由于中国文化今天仍处在弱势文化的地位,这种会通极可能再次成为西方学术对中国古典文本的又一次演绎。

清·郑板桥书法

其次,在强调中西会通时,应重视与西方自由主义的会通。应关注新传统文化中的“尚同”思想与民主和自由思想之间的距离和冲突,应从学术上对这种冲突有所交代。

其三,“现代新书家”之体系建设,尚处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应该注意其体系建设尤其学术体系建设与当代文化、教育体系的各家显学有力的互动。

第四,从“现代新书家”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实践考量以及终极目标,不能总是停留在不断应付当前热点题目的皮相化的水平上,而应该朝深刻反思、深度研究与创新实践的方向努力。

“现代新书家”群体是一个年青的学术组别,在全球化与多元化、现代化的时代,时代赋予他们以及其背后的中国文化与世界与人类文明碰撞的机会。也或许正由于中国汉字书法艺术这种天生的异质性,有可能在世界文明的大花园中开出一片异样而美丽的花朵,与世界文明争奇斗艳共发芬芳。

天行健!人行健否?

清·金农《相鹤经》

—— END ——

艺术总监:刘大石

出品人·主编:王成业

特邀编辑:杨公拓 责编:刘慧

书画家投稿:sixiangart@126.com

展览策划丨图书出版丨媒体传播丨书画收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