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北大“韦神”近照曝光,就餐样子引群嘲:他跌下神坛了?

原标题:北大“韦神”近照曝光,就餐样子引群嘲:他跌下神坛了?

作者:就就&卓绝

首发:就就TALK(ID:jiujiu-up)

近日,有网友发布了一段韦东奕在食堂用餐的视频。

视频中,他头发凌乱,走路姿势怪异。

松垮的衣服显得很不合体。

背着一个黑色双肩包。

打完饭后,韦神随便找了一个位置坐下。

桌上的透明塑料袋,还放着几个白馒头。

他埋着头,一口一口将饭菜往嘴里扒。

很显然,这是一个为了流量拼接的视频。

但也引起了不小讨论。

有称赞,也有恶语。

有人觉得他吃饭和坐姿不雅,得改。

有人说,“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

还有一位网友说,“这种情况在我们村,可能找不到媳妇……”

“他就是再有才华,我也不会让女儿嫁给这样的人。”

其实,这不是韦东奕第一次受到舆论的攻击。

只要他的名字出现在网上,必然会有一堆冷嘲热讽的声音。

从长相到吃相。

从婚姻到生活。

网友喜欢用世俗的眼光,去定义一位数学天才。

全然不顾他的才华和贡献。

真是无知又可笑。

韦东奕的走红,要追溯到3年前。

2021年5月,一段校园采访,让他命运的齿轮发生了改变。

视频中,他头发蓬松凌乱,手里提着几个白馒头,腋下夹着一大瓶白开水。

整个人看起来平平无奇,甚至让人觉得有点不修边幅。

然而,当有人扒出他的身份时,全网膜拜。

全国奥数冠军。

保送北大。

陈景润接班人。

原来,这是北大“扫地僧”——韦东奕,人称“韦神”!

在媒体曝光之前,他已经是数学界的风云人物。

韦东奕到底有多牛?

与他有关的神话,从初中就已经开始。

2005年,14岁的韦东奕正在上初二。

彼时的他,就已经表现出了过人的数学天赋。

于是在老师的引荐下,韦东奕加入了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奥数班,和高中生一起备战奥数赛。

因表现优越,两年后,山师附中直接免试将他录取。

2008年3月15日,还在读高一的韦东奕,正式进入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

要成为国家集训队的正式队员,要求非常高。

其中最难的一个条件,是需要在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拿过金牌。

韦东奕所在的山东省,并不算数学竞赛强省。

那年共有30位中国籍金牌获得者,只有韦东奕来自山东,是第10名。

这一年,他才17岁。

集训总共为期24天,需要进行六次测试,两次选拔考试。

共有31名队员参与训练,只有6人可以入选。

最终,韦东奕一路过关斩将,以总分第三名的成绩,顺利加入国家队。

令人惊叹的是,据教练组称,韦东奕在解题时,很多方法都是自创的。

他的解法,比标准解答简洁得多,而且速度奇快,因此被称为“韦方法”。

同年,韦东奕便代表中国,出征第49届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IMO一直被认为是五大学科竞赛中,含金量最高的比赛。

最终,韦东奕以满分的成绩拿下金牌。

要知道,当年一起参与竞争的,是全世界500多名顶级选手。

能在大赛中拿到金牌,就已经是王者中的王者了。

而韦东奕竟然还能交出满分答卷。

有的年份,全世界都没有一个满分出现,

可想而知这有多难。

韦东奕,一战封神。

翌年,韦东奕再次进入国家队。

再次出战第50届IMO,并且蝉联了IMO满分金牌。

他的名字响彻数学界。

也正是凭借这两次出色的表现,2010年,他被北大数学院保送录取。

进入北大后,韦东奕的神话并未终止。

其中最传奇的,是大名鼎鼎的“丘成桐数学竞赛”。

这是国内目前水平最高、难度最大的大学数学竞赛。

2013年,正在读大三的韦东奕,报名了“第4届丘成桐数学竞赛”。

他一举拿下分析、几何、概率、应用四项金奖。

除此之外,还获得了个人全能金奖。

凭一己之力,横扫清华北大学霸。

加上2012年的两块金牌,韦东奕成为“丘成桐大满贯”。

如果你对这个成绩没什么概念,请看下面这张图。

这是截止到2021年,丘成桐数学家个人赛的高校奖牌数。

韦东奕一个人的金牌数,就超过了除清北以外,其他高校在12年间的金牌数总和。

这个战斗力,让人闻风丧胆。

彼时的韦东奕,就像是巅峰时期的博尔特,只要他出场,别人只能想着如何争第二。

2014年,韦东奕即将迎来毕业。

传闻就在此时,哈佛眼红这位天才少年。

于是抛出橄榄枝:只要愿意来哈佛,就可以获得全额奖学金,并且不惜打破百年校规,免除英语考试,破格录取。

然而,面对丰厚的条件,韦东奕却果断拒绝,选择留在北大硕博连读,继续深造。

据韦东奕对面寝室的同学说,韦东奕的勤奋,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

读博期间,每天都保持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学习。

到了晚上,旁边寝室都开着灯学习,只有韦东奕房间的灯是关着的。

一方面为了省电。

另一方面,他喜欢在黑暗中思考数学问题。

有进展时,隔壁寝室还经常能听到他的笑声。

2018年,年仅27岁的韦东奕拿到了博士毕业证。

仅用8年时间,就完成了本硕博连读。

2019年12月,在“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完成博士后工作后,他选择将天赋留在北大校园,成为北大的助理教授。

任教期间,学生有问题,他总是耐心讲解。

别人半天解不出来的题,他看一眼就已经有了答案。

因此,很多人慕名前来。

他的课总是抢不到座位。

然而等真正讲起课来,却发现根本听不懂。

于是有人自嘲,“狗的智商是40左右,普通人的智商是100左右,韦神的智商高达160。所以韦神看正常人,就像正常人看狗一样。”

在课堂上,还流传着一段话:

“学生不懂的问老师,老师不懂的问韦助教,要是韦助教也不懂,那就说明题目错了。”

虽是玩笑,但可见韦东奕的地位之高。

韦东奕爆红后,不少人开始扒他的背景。

人们都好奇,到底是怎样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孩子?

1991年,韦东奕出生在山东济南的一个高知家庭。

父亲韦忠礼是山东大学数学系的教授,还获得过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母亲俞蓁(zhēn)是同校建筑系教授。

夫妻二人有个共同的爱好,就是阅读。

在家中,各种书籍随处可见。

每当晚饭过后,两人都会各自拿起一本书,到书房阅读思考。

在父母的熏陶下,韦东奕从小就养成了看书的习惯。

一年级时,他偶然翻到了一本名叫《华罗庚数学学校》的书。

出于好奇,他试着解答书中的数学题。

神奇的是,他竟然很快就答对了第一道题。

他开始沉浸在这种寻求答案的快乐中,从此便爱上了数学,无法自拔。

儿子在数学方面的天赋,让韦东奕父母大为惊喜。

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控制儿子的人生轨迹,而是任由他“自然生长”。

在韦东奕获得IMO金奖后,有记者问韦忠礼,怎样才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

韦忠礼说,“我们主要是根据他兴趣,有兴趣他就自己爱学。”

尊重,鼓励。

这就是他们的教育方式。

而真正让韦东奕在数学界名震四方的,是热爱。

接触数学后,他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读小学时,老师要求大家写周记,韦神交上去的是这一段话:

“周末闲来无事,站在家中阳台上向下望去,看见一只青蛙在那里一蹦一蹦,看那青蛙的运动轨迹多么像双曲螺旋线。

引理1、2、3、4。证明xxx。”

大学期间,他几乎把图书馆数学类的书看了个遍。

同学买了新的数学书,他都会借过去看。

有一次,他看上了布伦德一本关于Ricci流与球定理的书,于是把书借走,三天之后还了回去,并告诉同学,题目基本都做完了。

做助教期间,他从不看电视,不玩游戏,也没有微信,除了查资料几乎不上网。

甚至连智能手机都没有,陪伴他的只有一台收音机。

而他对物质的追求,几乎为零。

一瓶白开水,几个馒头,就是他一天的伙食。

据韦东奕老家亲人说,他每个月的花销,连300元都不到。

是因为穷吗?不是。

而是因为简单和纯粹。

在韦东奕的世界里,数学才是他的全部追求。

只要有数学,他就是富足的。

韦东奕最近一次上热搜,起源于一张截图。

网传有个6人的博士团队,苦心研究一项课题,花费4个月时间都没搞定。

后来有人提议联系韦东奕,看看能否帮忙。

结果韦东奕一个晚上就全部搞定。

团队为了答谢,准备支付一笔费用。

但韦东奕死活不要,因为觉得这事太简单,没必要。

最后在百般劝说下,才同意给充了一张公交卡。

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热烈讨论,韦东奕再次被捧上神坛。

还因此延伸出众多离谱的事迹。

见舆论逐渐失控,韦东奕不得不出面回应了,称没有这回事。

有人捧神,就有人刹神。

当流量暴涨,资本们从中嗅到商机。

很多公司开始抢注“韦东奕”商标,准备利用这三个字的商业价值,狠狠地吸一口血。

有人造谣他的女朋友,是北大研究生,貌美如花,温柔可人。

有人嘲讽和质疑他的成就。

还有人说,他根本不适合当老师。

原因是韦东奕的课讲得不好,很多人听不懂,导致退课严重。

恶意席卷而来。

人们拿着放大镜,在他身上反复搜索,发现一点瑕疵就群起而攻之。

换作常人,早已身心俱疲。

可韦东奕不是一般人。

汹涌而至的舆论他不为所动。

铺天盖地的质疑也不入他耳。

他沉浸在数学世界里,内心纯粹,心无旁骛。

行走在北大校园,他依然是一袋馒头,一瓶白开水。

在我看来,韦神的贡献,已经不止于数学领域。

他活成了一种精神符号,对无数年轻人进行价值引领。

他让我们看到,除了追求锦衣玉食,虚荣攀比,人,还可以通过别的方式通往幸福。

那就是,极致的专注。

专注于做好一件事,持续发力,痛并快乐着。

如此,我们才能获得恒久的满足。

来源 |作者简介:就就&卓绝,自由撰稿人,说不上有多少才华,但我能保证的就是,在这里,我笔写我心。我在键盘上敲下的每个字、每个观念,都是真诚的,不会愚弄别人

点击☞我修改了老公的微信备注,15分钟后,傻眼了…

点击☞小学生因名字“简单”红了,连名带姓2笔,获网友大赞好听又好用

点击☞“女儿被踢出尖子班,我3个月后才知道”:比学渣更让人操心的,叫学酥

做个合格的父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