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胶东非遗:烟台长岛木帆船制造技艺

长岛的木帆船,源于县城北部的砣矶岛上,该岛土质硗薄,淡水奇缺,历来以渔业为主。自清朝初期渔民便自行设计建造大风船出海作业。时至清末民初,随着渔场拓宽,建造的大风船达300多只,系风帆时代海上的一支劲旅。篷橹伴随着岛民大约走过350多年的路程。

工艺特征

大风船,亦称“大瓜篓”,是以风力和摇橹为动力的大型木船,一般为18人左右操作。木帆船按其造型、功能、运载的特点,可分为大风船、榷子和舢板。其中,大风船载重多在20吨至50吨以上,船体较大,齐头平底,续航功能强,常以母船带子船为作业方式。

工艺流程

渔家造船形式隆重,工程浩大,其传统工艺、部位名称、功能作用及风俗习惯相当复杂。大风船建造工程的主要顺序大致分为:铺志,镶拉,镶站板,压蒙子,座舱口,镶大绵梁,装担梢梁,舱盖,造大桅,做大篷等。

主要流派/分类

家族传承(旧时技术不外传)。

文化传承

渔村、社区。

非遗传承人

姓名 :

王诗群

简历 :

1966年毕业于砣矶镇中学1967年-1981年先后跟师傅马忠诚、郑福云学艺1981年-1985年自立门户从事木帆船制作1985年-2002年开班收徒2002年-培养木帆船技艺传承人,编制木帆船制作手册

姓名 :

刘延安

简历 :

1953年出生,砣矶岛西村人,文化程度初中。《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他是长岛为数不多的大帆船工匠和岛内外小有名气的仿古工艺船模艺人。长岛县现在仅存的两只仿古大风船,—“渔家乐1号”和—“渔家乐9号”,均系他设计排造。刘延安有40多年的造船经验,他的造船技艺系祖传。

声明:本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此文仅用于分享传播,如侵自删!胶东五市协同发展,共筑美好家园——魅力胶东。

立足胶东,面向全国,全网四十余家媒体平台,诚寻志向合作伙伴!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