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搜狐汽车 . 汽车咖啡馆

编辑 |马倩

9 月 21 日,东风本田发布了新品牌:灵悉,并启用新标识(logo)。

东风本田要针对新能源市场做一个全新的合资自主品牌——这在业内并非新消息。

去年 4 月,东风本田就密集注册了包括灵悉在内的多个文字和图形商标。今年 2 月,在一场媒体沟通会上,东风本田首次透露计划推出一个全新的自主品牌。这是继思铭之后,东风本田第二次创建“自主品牌”。

7 月,曾主管东风本田营销工作的郑纯楷在接受搜狐《晏会厅》专访时表示,今年下半年会正式发布新品牌。

他介绍,新品牌目前规划的只有纯电动车型,但不排除后续有其他技术路线的可能。那几乎是郑纯楷在退居二线前最后一次面对镜头,接受媒体独家采访。

就在我们专访结束的一个月后,东风汽车集团官方宣布: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原执行副总经理郑纯楷退居二线,东风本田副总经理潘建新暂时主持工作。

9 月 21 日的这场发布会,可以说是潘建新代为履新后的首场重磅活动。他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建一个新品牌?

发布会上,潘建新谈及新能源车的诸多优点,他用到一个词——优越感,准确地说,是“十足的优越感”: “新能源车有着十足的优越感。当前新能源是主流,我们应该造出更好的新能源车。”

这个几经雕琢的用词,还是让人有些意外,仿佛透露出燃油车时代曾经骄傲的合资品牌在当下的无奈与转型的必然。

二十年前,东风本田成立,先是凭借一款 CR-V 打天下,后又用思域率先在中国市场树立了运动型轿车的标杆。在那个消费者普遍认同“发动机为王”的时代,东风本田也曾有着“十足的优越感”。

但当车企站上新能源的赛道时,灵悉会成为东风本田的下一个“优越感”吗?

01. “优越感”

随着灵悉品牌的发布,东风本田形成了强电智混技术品牌、e:NS 电动化品牌、灵悉新能源汽车品牌三大板块,在新能源市场涵盖了 EV、HEV、PHEV 技术路线。

先来看看前两个品牌的表现。

据乘联会数据,今年前 8 个月,东风本田累计销量 33.4 万辆,同比下滑 28.5%。即便加上 HEV 车型,其新能源车销量共计 5.6 万辆,占比总销量的 16.7%。

相较于国内乘用车新能源平均 30% 以上的渗透率,东风本田显然还没跟上节奏。

尤其是主推的东风本田 e:N 纯电品牌的首款车型 e:NS1,今年前 8 个月累计只售出了 3400辆。同样,兄弟品牌广汽本田的 e:NP1(极湃 1)前 8 个月销量也不足 4000 辆。这个由本田主导的纯电新品牌 e:N 面世一年后,在中国市场依旧水土不服。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东风本田注册灵悉商标的时间,与 e:N 品牌首款产品 e:NS1 上市的时间恰好重合。

此前,郑纯楷曾表示,本田在中国的研发中心会去做新能源车型(包括 BEV、PHEV 等)的研发与迭代,与此同时,东风本田内部也有一个研发中心,会去做 BEV 车型的研发。

灵悉就是东风本田内部以中方为主导推进的新能源品牌。

活动现场,潘建新介绍,灵悉的目标是 Z 世代用户,将打造“极致个性”、“纯粹乐趣”和“安心守护”的电动出行新体验。其团队为新品牌取了一个颇为文艺的标志性色彩:“灵悉青”,寓意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时尚美学。

在技术上,灵犀将拥有“灵悉智能电动平台”、灵悉 DRIVE 智驾系统、灵悉 SPACE 智趣座舱。

东风本田内部人士表示,在产品定位、目标用户、市场定价等方面,灵悉会与 e:NS 纯电品牌区隔开来,不会造成“内部打架”。不过,或许是 e:NS 的存在感不强,灵悉品牌发布后,更多网友喊话东风旗下另一自主品牌岚图。

按照计划,灵悉首款量产车将在 2024 年上市。从市场环境来看,虽然中国车市新能源渗透率逐年提升,但今年PHEV的占比速度明显比 BEV 更快。纯电动车市场的增速已经放缓。如果灵悉主打 BEV 市场,还能否在众多先发新品牌中夺得一份增量?

关键还得看产品。

从近几年新创的汽车品牌来看,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依托于传统车企的新品牌,亦或是车企和供应商多方合作的新企业,成立时间早一年还是晚一年并非决定性因素,关键是从 0 到 1 的过程中,新团队能否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新品牌是否有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在纯电市场,东风本田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是灵悉和其团队在未来要面对的关键问题。

02. 新合资自主时代

“灵悉是东风本田在新合资时代,主动探索的一种合资品牌新模式 ”。潘建新表示,主流合资车企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破局,再次引领市场导向是关键一环,东风本田需要先破后立——在技术、设计、服务、渠道等方面升级,创建新自主品牌。

其实,推出由中方主导的新品牌,好处显而易见:

一是市场反应速度更快,可以根据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定义产品,提升效率,跟上中国车市的快速转型;

二是主动性更强,有更强的定价权,可以自主选择本土化供应链,尤其是国内智能网联系统供应商,补上跨国品牌在智能网联领域的短板。

面向新能源革新——这是每个合资品牌都面临的课题,只是路径不同。从全球市场来看,日系车企对于电动化的决心和速度更慎重。当五年前大众喊出“All In EV” 的时候,丰田、本田可能还没把纯电动车当作真正的竞争对手。

如今,以日系为主的跨国车企想通过合资自主来做新能源,这条路径行得通吗?

合资自主典型的品牌之一就是启辰。去年,东风日产就试图凭借启辰向新能源转型。2022 年广州车展上,启辰表示从 2023 年开始不再研发纯燃油新车,未来每年推出不少于 2 款全新新能源车型。

但从今年车市表现来看,启辰没能成为一把“利刃”,也没能给东风日产带来第二增长曲线。

事实上,在中国车企合资自主的历史上,几乎没有成功的范本。十年前,合资自主更多是依附于主品牌存在的第二品牌,其在市场上升期可以水涨船高,但遇到车市下行往往更难自保。

但在当下的中国市场,灵悉之于东风本田,和启辰之于东风日产还是有差别的。前者更为不破不立,没有燃油车时代的品牌包袱。

对于东风本田来说,做灵悉更需要像是一次内部创业:用新品牌革新合资体系,去蹚一条没人走过的路。可想象的空间会很大,当然难度也在加码。

“如果三五年前做这件事,或许还有价值,今天再去做,我觉得不聚焦了。”某德系合资车企总经理曾对搜狐汽车表示,新创一个合资自主品牌有其合理性,但他认为后来者的赢面不大。

“如果今天再搞一个品牌,我能撑得住价格体系和成本吗?有没有利润空间?新品牌能不能活下去?”该合资车企高管表示,把现有品牌的节奏做对,有一定的品牌溢价,这对他来说是更重要的。当然,他是站在德系车企当前所处竞争态势下的思考。

对于合资车企来说,在中国市场上加码本土化是大势所趋。无论是从外部与本土供应商深度合作,还是从内部孵化由中方主导的新品牌,都是可尝试的路径。灵悉正是东风本田在新合资时代下,探索破局的新方法。

当灵悉首款概念车亮相时,潘建新透露了一个细节,这款车是东风本田首次全部由年轻团队主导设计的。按照东风本田的说法是,“让年轻人去设计年轻人的车。”

放权、自主、敢做决定,这在传统且繁杂的合资体系中是一种挑战,变化正在发生。

21 日晚,发布会刚一结束,人潮涌向舞台。灵悉概念车被围得水泄不通,现场工作人员不得不站在四个角落指引,避免人群太过拥挤——一个被受关注的热闹的舞台,这或许就是潘建新口中“新能源车的优越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