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被清退的编外人员如何过难关?编内人员才不会关心这个问题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2023年已经来到10月9日;在经历了8天的中秋、国庆假期后,打工人没办法再享受生活,而要将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日常的工作、学习中。

近年来不时出现的“清退编外人员”信息,让这一群体引起关注。2022年,湖北省房县推进编外聘用人员清理规范工作,并表示“编外人员清理涉及面广、数量多”,清理过程需“切实维护机关事业单位和编外人员的合法权益”。

2023年2月,安徽省桐城市召开的编外人员清理规范工作座谈会提到,清理清退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规范整顿编外用人乱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要“加强对被清退人员的就业帮扶,积极稳妥推进编外人员清理规范专项行动”。8月,湖北省利川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表示全市已清退不规范的编外聘用人员301人。在湖北监利、湖南临湘、黑龙江哈尔滨等地,公开信息显示,清退编外人员工作也在进行。

那么被清退的编外人员如何过难关?编内人员才不会关心这个问题。他们只关心自己是否可以升职,是否可以加薪,如何过好自己的生活。有编外人员在岗的时候,有事情可以推给他们做;没有编外人员在岗,就慢一点做,甚至干脆不做;反正又不是什么大错误,根本不会因此丢了饭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既然环境对于自己不友好,那么在那里抱怨也无济于事;与其求别人伸出援助之手,不如自己主动出击,改变糟糕的环境。对于被清退的编外人员来说,首先,他们应该及时了解自己是否符合相关的政策法规,并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咨询相关权益保障的事宜。同时,也需要认真分析被清退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如果编外人员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犯,可以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诉或者申请行政复议。如果编外人员认为自己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也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或者寻求媒体的帮助。

其次,对于被清退的编外人员,还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可以考虑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提高自己在工作中的竞争力。与此同时,也需要积极寻找新的工作机会,重新开始新的职业生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