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姐、杨永信及特朗普的共同点:他们极可能都有自恋型人格障碍!

本文字数约:3251 字

阅读时间约:5 分钟

本文章节:

01、自恋型人格障碍在名人中更常见

02、他们的严重自恋很可能导致身败名裂

此图为AI生成

文 | 何日辉

发布 | 晴日心理

01、自恋型人格障碍在名人中更常见

我们在生活中说一个人“自恋”,多半只是指这个人可能对自己的容貌、才华、地位有些过度自信,爱显摆。但整体来说,他们的自恋程度不太严重,基本能与人融洽相处,也不会对周围的人形成明显的伤害或者负面影响。

可是,如果自恋的程度达到了“自恋狂”,甚至达到了精神科里面所说的“自恋型人格障碍”,那就往往令人难以忍受了。

他们特别自大,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瞧不起身边的人,言行举止狂妄、傲慢,进而忽略了别人的感受,很容易对别人造成心理伤害。

他们非常享受外界的赞美,认为别人夸自己是理所当然的,内心飘飘然,抑制不住地兴奋。

有以上特征的人,极有可能是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

以下是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著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关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需要他人赞扬且缺乏共情的自大(幻想或行为)的普遍模式;起始不晚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表现为下列5项(或更多)症状:

1、具有自我重要性的夸大感(例如,夸大成就和才能,在没有相应成就时却盼望被认为是优胜者)。

2、幻想无限成功、权力、才华、美丽或理想爱情的先占观念。

3、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和独特的,只能被其他特殊的或地位高的人(或机构)所理解或与之交往。

4、要求过度的赞美。

5、有一种权利感(即不合理地盼望特殊的优待或他人自动顺从他的期望)。

6、在人际关系上剥削他人(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利用别人)。

7、缺乏共情:不愿识别或认同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8、常常妒忌他人或认为他人妒忌自己。

9、表现为高傲、傲慢的行为或态度。

在普罗大众中,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并不算常见,所以如果偶尔遇到一个,大家都会觉得这个人真是太奇葩了,敬而远之。

但在名人、公众人物中,自恋型人格障碍更加常见。而且因为他们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甚至是权力,他们的严重自恋甚至会对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比如十多年前因炒作而走红的“凤姐”。她相貌平平,只有大专学历,但突然高调地发出征婚传单,称自己的另一半必须是清华北大硕士生,“智商是不可能超过我了,只能用长相和身高去弥补,这样才配得上我”,还自信满满地自夸,“以我的智商和能力,六百年之内都不可能有第二个人超过我。”

虽然她的雷人雷语是为了博眼球,背后也有团队的操作,但换作是正常人格的人,即使想挣钱、想出名,也不会用这种丢掉廉耻心的方式。

而且,“黑红”也是“红”,她一度接到不少电视节目、商品代言的邀请,获得了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一大笔钱。我相信那时候的凤姐内心一度是膨胀的,她的谎话说了一千遍,连她自己都逐渐开始相信了。她很可能认为自己真的能力过人,是天之骄子,就算没有高文凭、高颜值,也能挣得比高精尖人才多得多。

从凤姐开始,社会上以“审丑”“黑红”而出名的网红越来越多。这很容易导致年轻人、青少年产生扭曲的认知,认为不需凭借真实能力,只需要抛弃廉耻和道德,就能获得所谓的“成功”。

还有,曾经长期借精神科诊疗之名,利用电击、电休克对青少年施加酷刑的杨永信,也有严重的自恋型人格障碍。

杨永信,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他的暴行未被披露之前,他是国内备受追捧的精神科专家,是很多父母眼中的大救星,是拉动当地经济的大红人,是所谓的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

杨永信沉浸在这些“荣誉”中,其自恋型人格障碍不断加重。青少年被他电击得大声求饶、神情痛苦,他却能面带笑容,严重缺乏同理心!

即使早就有媒体抨击他的所谓“治疗”会对青少年造成巨大伤害,毫无人性,他却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口出狂言说要把“电击疗法”推行到抑郁症等其它精神心理障碍的治疗上,说这是高效的、一劳永逸的治愈方法。

当时,我是国内第一个站出来批判杨永信的精神科医生,时隔多年后也有其他精神科医生开始批判他。

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甚至是经过美国精神科专家“认证”的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就是前美国总统特朗普。

特朗普在担任美国总统期间极度自恋,口头禅是“没人比我更懂……”“我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这个话题”,网友们哭笑不得,甚至给他送了颇有嘲讽意味的称号“懂王”。特朗普还公开语言攻击残疾人、少数族裔等弱势群体,很多美国民众对其极度不满。

早在2016年,美国近2.5万民众曾请愿要求特朗普检查是否患自恋型人格障碍。2017年,35名美国精神科专家发公开信称特朗普有精神疾病,“他的自大越来越明显……无法安全承担总统的责任”。

相关新闻报道,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专家本来都愿意遵守“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 “戈德华特守则”,也就是精神科医生在未经亲自诊断,或未经病人授权的情况下,不能评价病人的心理健康情况。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这个准则,他们没有直接对特朗普进行精神科诊察,严格来说是不能做出评估意见的。但他们认为特朗普的自恋型人格障碍实在是太严重了,如果任由他继续担任美国总统,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他们决定不再沉默。

在2020年,特朗普又对新冠疫情大放厥词,说“没有人比我更懂新冠”,一度引起社会混乱。

所以,一旦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拥有极大的权力,他们对社会带来破坏将会非常巨大。

02、他们的严重自恋很可能导致身败名裂

那自恋型人格障碍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什么这部分患者会毫无自知之明、脸皮那么厚?

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主要是患者经历过的叠加性心理创伤、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以及错误的归因模式所导致的。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很可能遭受过不少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比如被人贬低、嘲笑、瞧不起,他们内心愤懑,非常渴望证明自己比别人优秀,出人头地,甚至能呼风唤雨。这种渴望的背后,其实有深深的自卑。

因此,他们很可能会非常努力,想尽办法获得“成功”,甚至可能不择手段地获得一些权力和社会地位。这时候,又有很多人对他们过度夸奖,阿谀奉承,这让本来心里压抑的他们一下子非常兴奋,前后的情绪反差越大,他们就越容易形成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开始变得自负、自恋。

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目中无人,自大自负,其实也是为了掩饰内心深处的自卑。

而且,他们的归因模式也是极不理性的。当取得一定的成绩时,他们毫无感恩之心,将所有的功劳都归于自己,采取完全的内归因模式,认为自己的能力就是这么强,忽视了客观因素及身边人对自己的帮助。

可当他们遇到挫折时,他们又会采取完全的外归因模式,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卸给别人和社会,从不会反省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

所以,有些人会觉得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内心非常“强大”,遇到什么事都不会内耗自己,别人对他们的批评和攻击构不成一丝伤害,简直是刀枪不入。

不过,“天欲其亡,必先令其狂”,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出格言行极有可能反噬其身,甚至触犯到法律,他们不得不付出沉重的代价。

比如,杨永信的暴行多次被媒体披露后,他的网戒中心被勒令关停了。世界著名的《科学》杂志用“最臭名昭著的”来形容他。杨永信沦为国内外精神科医生、乃至整个精神医学界中的一颗“毒瘤”!

今年4月,特朗普也正式被拘捕,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受到刑事罪名指控的前总统。

而在美国生活的“凤姐”据传也过得并不如意,一度要在美甲店辛苦打工,可以说是处于美国社会的底层。

在遭遇重大的挫折之前,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看似内心强大,对一切困难都无所畏惧。但实际上,当真正撼动他们社会地位和声誉的重大困难出现时,他们会遭受极大的心理冲击,很有可能出现重度抑郁发作。如果他们到精神科就诊,甚至有可能会被诊断为双相障碍。

希望大家在生活中遇到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时,要及时远离他们,而且不要为了满足他们病态的心理需求而对他们夸奖、甚至是阿谀奉承。这会导致他们的人格异常不断加重。

如果为人父母者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现自恋型人格异常,也要懂得科学的、有智慧的家庭教育方式。

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取得一定的成绩时,父母别对孩子采取“扣高帽”式的过度夸奖,而要给予孩子及时的、具体化的肯定,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并懂得感恩别人,不至于内心膨胀。

当孩子遇到挫折与困难的时候,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综合性的归因模式,既看到客观因素与他人的问题,更要具备自我反省的意识和能力,能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提升。

换言之,健康的、理性的综合归因模式,能够有效地预防自恋型人格异常,让孩子既不自大,也不自卑,保持宠辱不惊的良好心态,更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对社会有价值的成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