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2023年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年度盘点&解析

2023年,中国儿童青少年,尤其是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依旧令人揪心。

从年初胡鑫宇自杀,到年末湖北研究生因心理问题烧炭轻生,一件又一件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的悲剧,涵盖了大中小学生各个年龄群体

现在我们对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做一个全面、宏观的回顾。从四方面回顾2023年儿童青少年心理现状:

1.权威机构研究数据:让大家从宏观层面,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大体把握;

2.热点社会新闻:让大家能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社会后果;

3.心理学专家解析:让大家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有所了解;

4.国家政策方针:通过这些梳理,让关注这一问题的同行们,对未来国家会采取的策略和方向,有一定把握。

我们希望各位心理同仁能对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严重性有一个更清晰的概念,也欢迎大家积极转发,和我们一起关爱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数据显示

1.全球12亿10至19岁青年群体

目前全球12亿10至19岁青少年群体中,约20%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2.青少年患病群体

10至19岁青少年群体遭受的疾病和伤害中,约16%由心理健康问题引发。

3.中低收入国家青少年

在中低收入国家,10至19岁青少年中约15%曾有过自杀念头。

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23年2月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

1.中小学抑郁障碍检出率

中国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抑郁障碍检出率分别为:13.5%12.3%10.8%

2.18-24岁年龄组

中国青年是抑郁症高风险群体,18-2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达24.1%。其中轻度抑郁17.2%,重度抑郁为7.4%,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

3.25-34岁年龄组

25-34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2.3%

三、日益严重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新闻事件

1.胡鑫宇失踪事件

2023年2月2日,公安机关认定轰动全国的“15岁少年胡鑫宇失踪事件”中当事人为自缢死亡,生前曾受到严重的情绪困扰;

2.四川资中18岁女生自杀

2023年2月7日,四川资中18岁失踪女生遗体在江中被发现,公安机关认定为自杀,据了解死者生前情绪反常,呈现自杀倾向

3.杭州女生抗抑郁药被母亲换维生素片

2023年2月,杭州女孩初三时出现了自杀倾向,父母觉得孩子小题大做,擅自停掉其定期服用的抗抑郁药物,换成了维生素片,事件引发热议;

4.四川14岁女生跳楼

2023年4月16日,四川乐山,一名14岁女孩因患抑郁症,站上了8楼跳下,女孩坠落到救生气垫上没有生命危险;

5.海南高二学生跳楼

2023年9月14日,海南省澄迈县澄迈中学,高二学生因跳楼不幸离世,死者生前曾经表示压力大、身体不适

6.成都市中学生校内自缢

2023年10月10日,成都市高新区省教科院附属实验中学一学生自缢身亡,该学生生前有自伤的言行,知情人表示学校、家属沟通抚慰不到位;

7.黑龙江大学女生跳江身亡

2023年10月31日,黑龙江佳木斯大学一名女生贺某在松花江跳江身亡,死者生前疑似遭到网暴和校园霸凌

8.湖北研三学生烧炭自杀

2023年11月,湖北工业大学研三学生烧炭轻生,在遗书中指责导师“压榨学生,击碎信念”,据了解该学生在研一阶段确诊有心理问题,但学校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帮助,这让家属深感不解和愤慨......

四、专家解读越来越严重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

1.徐凯文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

大儒心理创始人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一头房间里的大象,它已经肆无忌惮地闯进了孩子们的房间,踩踏得一片狼藉。

我们现在的教育过度的、极度的功利主义、功利化、虚无主义化,所以我们的孩子被逼着去做那些无价值、无意义的事情的时候,他们也因此自我否定。

来自于全社会的焦虑和压力,层层传递给孩子,所以他们身上背负的压力越来越大,最后就一定会有崩溃的一天。

我们要用治理雾霾的决心和思想,来治理教育的疾病,来治理教育的这个病态的环境……学习不该讲竞争。我们现在过度地竞争,过度地内卷,所以在不断地制造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2.梁月竹

北京安定医院

儿童精神科主任医师

自伤是孩子的一种应对方式,有的是为了引起关注,还有的孩子内心极其痛苦,于是划伤自己的身体,用身体上的疼代替心理上的痛。他们往往夏天也穿着长袖,不想被人看到伤疤……而家长看不到孩子心中的痛苦。家长常对孩子说,你现在吃喝不愁,比我小时候强多了,有什么可难受的,或者说这不是什么大事。几句话就让孩子哑口无言。当家长终于真正意识到孩子存在的问题,盼望孩子敞开心扉和自己聊聊时,孩子们的心门早已关闭。

3.陆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我们很多学校在这方面做得是不太够的。孩子如果有问题,抑郁了,学校就让家长领回去,学校不管了,其实这样对孩子可能更不好。一个青少年儿童的成长,需要和朋友、同伴互动,我们建议孩子即使是生病接受治疗了,能上学尽量上学,能待在学校尽量待在学校。学校的管理者、老师,要给孩子一个包容的环境,而不是把孩子送回家里去。如果父母不专业,孩子长期在家,结果可能更加不理想。

家长一定要认识到,青少年的成长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包括其个性、人格、素质,对社会、对同伴的同理心、包容心以及担当等等。如果家长都能这样想,就可以从多方面来帮助孩子、锻炼孩子,孩子健康成长的概率就更大。

4.彭凯平

清华大学

心理学系教授

我们常说:“教育的真谛,就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父母的终极使命,就是发现孩子的天赋。“但实际上很多家长的做法却与之背道而驰。在功利主义的大环境下,家长们却把天赋优势曲解成了适者生存的工具,好像只有和学习相关的才能算作天赋,其他一概不算,这就把天赋窄化了,也不利于找到孩子真正的天赋。

5.郑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定医院

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

当前的教育模式会导致青少年儿童出现“社交孤立”状态一一现在的孩子全在家学习,接受各种教育,现在是人人争第一,拿不了第一怎么办?精神就容易崩溃。学校教育评价体系的极端单一化,成败唯有成绩,摒弃立德树人,导致青少年支持自我的力量前所未有的小,而学业压力却前所未有的大。

6.李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近些年经济社会结构的快速变化和社会转型,某种程度上增大了民众心理压力,给当前家庭环境带来了挑战和变化。家庭规模持续缩小、家庭结构日渐离散、家庭养育负担增大、家庭文化受到冲击、与家庭有关的社会问题不断增加。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

7.陈发展

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知名家庭治疗师

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家庭。家庭的良性互动塑造孩子的安全感和独立感,形成儿童健康发展的心理自我;家庭可以抵御外来压力,保护孩子避免压力性事件或减轻应激反应。如果一个孩子出现了心身症状,则说明家庭没能塑造出孩子的健康自我,或者抵御外界压力的保护性不足。也就是说,儿童的心身症状常常提示家庭“病”了。家庭运转不良时容易“生病”,而家庭的“病”常常会反映在孩子身上。

五、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国家在行动

1.教育部思政司2023年工作要点

升级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动态分析与会商指导信息化平台动态监测功能,拓展省级校级平台管理运用,实现分层分级的大数据分析及典型案例研讨。

2.卫健委答复儿童心理健康建议

将与教育等部门密切配合,开发更加适用于中国儿童的、准确性更高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工具,并建立使用标准,开展抑郁症等常见精神心理问题的筛查预警。

3.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

把心理健康工作质量作为衡量教育发展水平、办学治校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组织编写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读本;组织研制符合中国儿童青少年特点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完善《心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组织研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形成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称制度相互衔接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体系。

4.关于开展202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的通知

确定了2023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宣传主题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并定下三个主要目标:

第一个是通过宣传达到心理知识的普及:“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第二个是通过宣传达到社会意识的提高:“呼吁全社会提高认识,重视少年儿童心理健康”;

第三个是推动提升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水平:“推动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专业机构有效衔接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工作水平,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5.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年)

小学、初中学段每学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专题活动时间不得低于6课时;普通高中学段每学期不得低于8课时;中职学校一年级第二学期安排《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36课时。普通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原则上应设置2个学分(32-36学时)。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审纳入或参照高等学校辅导员职称评审;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审纳入思政、德育教师系列或单独评审。

推动80%的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40%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30%的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创建省级心理健康教育试验区3个,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县(市、区)20个,省级心理健康教育基地30个,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名师工作室30个,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300所。

6.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成立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的通知

组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在教育部领导下,承担全国大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研究、咨询、监测、评估、科学普及、引领指导等职责,通过调研、科普宣讲、义诊等多种适宜方式,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覆盖所在片区省份的重大活动,对片区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一次评估,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现状、发展动态、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向所在区域省级教育行政等部门和秘书处作出报告。

【文章来源:心榜】*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