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抗抑郁药疗效有多好,患者才认为「值得一用」?

导读

接受疾病及药物治疗宣教后,本项研究中约10%的参与者表示,就算抗抑郁药的有效率达到100%,他们也不会考虑用药。

愿意使用抗抑郁药的参与者中,约三分之一可以接受45%的抗抑郁药有效率,认为值得为此承担用药负担;另外三分之一认为,抗抑郁药的有效率需要达到60%才值得一用;剩下三分之一认为,60%仍然太低,要么提高有效率,要么降低用药负担,否则治疗是不值得的。

从现有抗抑郁药的实际「能力」出发,三分之二的人可能对抗抑郁药治疗的净获益无法满意,要求更高的有效率和/或更低的负担(如,副作用更少)。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时,应赋予患者观点更高的权重,包括对治疗的期望。

抗抑郁药虽然已被证明是抑郁症的有效治疗手段,但达不到「药到病除」的程度:一方面,部分患者用药后疗效不明显;另一方面,一些患者在未用药的情况下症状也有显著改善。综合考虑到副作用、治疗费用等因素,问题来了:抗抑郁药的疗效需要比不用药好多少,对患者而言才算「值得一用」?

最小重要变化(minimum important change, MIC)旨在从患者的角度评估,某种治疗手段的效果是否足够重要,而不仅仅是有所谓的「统计学意义」。例如,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的MIC为6分,提示该量表总分下降6分及以上对患者才可谓重要。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MIC为7-8分。

与MIC不同,另一个可能有用的概念是最小值差(smallest worthwhile difference, SWD),指某种干预手段如果想要证明其成本、风险、不便是合理的,那么其最低的收益应是多少。SWD相当适用于抗抑郁药治疗这一语境,但此前尚无探讨抗抑郁药SWD的研究。

研究简介

一项1月8日发表于BMJ Ment Health.(影响因子 5.2)的横断面调查中,日本京都大学Ethan Sahker及其合作者对抗抑郁药治疗相比于不用药的SWD进行了探讨。具体而言,抗抑郁药治疗2个月后的有效率需要比不用药高多少,在患者看来治疗才算值得。

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研究者从三个平台(Prolific、MQ Mental Health、Amazon Mechanical Turk[MTurk])招募了18岁以上、居住在英国或美国、英语流利的参与者,包括以下四类:

1. 当前存在中重度抑郁症状(PHQ-9≥10分),尚未接受任何治疗(本项研究的主要目标人群)。

2. 当前正在接受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

3. 目前无或仅有轻度抑郁症状(PHQ-9<10分),当前没有接受治疗,但既往接受过治疗。

4. 目前无或仅有轻度抑郁症状(PHQ-9<10分),当前没有接受治疗,既往也没有接受过治疗。

研究者首先向参与者介绍了抑郁发作的症状,SSRIs及SNRIs治疗的获益及负担,以及不治疗/自然病程的情况;之所以选择SSRIs/SNRIs,是因为这些药物使用最广泛,并且具有相似的疗效及耐受性。

研究者基于现有证据预设,如果不接受任何治疗,大约30%的患者在2个月后也可以达到有效标准(定义为抑郁严重度下降至少50%),并据此询问参与者,抗抑郁药的有效率需要达到多少才会考虑接受治疗,直至得到确切数值。该数值减去30%,即为主要转归指标SWD。具体研究设计及统计学方法详见文献原文。

研究结果

本项研究共纳入了935名参与者,平均年龄44.1岁(SD=13.9),女性66%,白人84%;研究者最感兴趣的目标人群即未治疗的中重度抑郁患者共124人,平均年龄40.2岁(SD 14.9),女性59.7%。无论是整个样本还是主要目标人群,均有超过80%接受过大学及以上教育。

首先,95名参与者(10.2%,包括20名未治疗的中重度抑郁患者)表示,就算抗抑郁药的有效率达到100%,他们也不会考虑用药。

未治疗的中重度抑郁患者的SWD分布情况如图1,中位SWD为20%(四分位距[IQR]=10-30%, n=104)。整个样本的中位SWD为25%,如表1。各组存在重叠但离散程度差异较大,如图2。

图1 未治疗的中重度抑郁患者的SWD的分布情况

表1 各组参与者的中位SWD

图2 箱形图及小提琴图:四组SWD的平均及离散情况

LASSO算法提示,一系列变量中只有治疗偏好可能是SWD的显著预测因子,一开始就偏好抗抑郁药治疗的参与者报告的SWD(中位数=20%,IQR=10%-35%)低于偏好心理治疗的参与者(中位数=25%,IQR=15%-35%)。

意味着什么?

基于现有文献,主流抗抑郁药治疗2个月的有效率约为45%,减去30%后等于15%,这一数值低于本项研究中未治疗的中重度抑郁患者(20%)及整个样本(25%)的中位SWD。此外,10%的参与者表示,抗抑郁药有效率达到100%也不会考虑用药。

就SWD的分布情况而言,大约会有三分之一的参与者认为,45%的有效率「已经可以了」,能接受以这一有效率服用抗抑郁药,并承受当前药物带来的负担;另外三分之一的参与者认为,抗抑郁药有效率需要达到60%才值得一用;剩下三分之一的参与者则认为,60%仍然太低,要么提高有效率,要么降低用药负担,否则治疗是不值得的。

按中位SWD 20%-25%计算,对应的抗抑郁药有效率OR需要达到2.3-2.9,SMD为0.47-0.5829,对于现有抗抑郁药而言比较困难。著名的柳叶刀21种抗抑郁药meta分析中,抗抑郁药相比于安慰剂的治疗有效OR只有1.49-1.85

综上,从目前抗抑郁药的实际「能力」出发,三分之二的人可能对抗抑郁药治疗的净获益无法满意,要求更高的有效率和/或更低的负担(如,副作用更少);个体间差异虽然存在,但无法用人口统计学及临床变量加以解释。无论如何,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时,应赋予患者观点更高的权重,包括对治疗的期望。

文献索引:Sahker E, Furukawa TA, Luo Y, et al. Estimating the smallest worthwhile difference of antidepressant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BMJ Ment Health. 2024 Jan 8;27(1):e300919. doi: 10.1136/bmjment-2023-300919. PMID: 38191234.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