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半两财经 | 主流App存在多种“自动续费”,“取消强制自动续费”上了委员提案

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拟向全国两会提交《关于加强付费软件“自动续费”乱象监管治理力度的建议》。他认为,目前,包括视频会员、音乐软件会员、网盘会员、图片软件会员、论坛会员等多种App均存在多种“自动续费”扣款功能。他建议,应取消强制自动续费,由用户在每个续费周期自行选择是否自动续费。

安庭表示,一些APP在用户注册或购买时未明确告知或隐藏自动续费功能,导致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订阅服务并收取费用。一些APP利用不透明的方式来引导用户进行自动续费订阅,如在用户进行付款时默认勾选自动续费选项,或者使用虚假的优惠活动来吸引用户订阅后自动续费。如自动续费前不通知、默认勾选自动续费、提示文字故意使用浅色小字等各种套路乱象充斥其间。还有一些APP在取消自动续费订阅方面设置障碍,如缺乏明确的取消渠道或流程,或者需要用户通过复杂的步骤来取消订阅。很多退订功能通常要深入到软件的第四、五级页面才能完成。一些APP使用免费试用期的方式吸引用户,但在试用期结束后则自动转为付费订阅,导致用户容易忘记取消订阅。

他建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禁止APP使用诱导性、误导性的广告语、宣传语。建立健全“退订服务”的统一行业标准。工信、金管、市监等部门应取消强制自动续费,由用户自行选择是否自动续费。建议每一个续费周期都应发短信进行续费告知。用户不回复短信或在短信中取消自动续费的,一律停止续费。APP应设立醒目的字体字号字色,明确告知用户自动续费的具体细则。此外,APP应在首页上的明显位置建立退订功能键以方便消费者退订。

北青报记者看到,目前,各大主流付费App软件,均采用按照时间来续费订阅的服务,App均推荐“按年订阅,自动续费”。有的App还存在以7天或者3天免费试用,到期后自动转为“自动扣费”服务的情况。而目前,各大视频类、音乐类、网盘类等会员价格并不低,按年的收费以一年250元左右为主,如果多个网站的App都默认开通,那么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2023年,据北青报记者报道,有消费者投诉APP付费会员在购买时以隐蔽小字告知自动续费,或以站内信、应用内通知、邮件等十分隐蔽告知的情况下自动续费,连续扣费数月甚至几年之久,在不经意查看第三方支付平台后才发现。据北青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常见的几十款APP如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音乐类软件,芒果TV、优酷等视频平台以及百度文库、夸克等应用软件都在被网友吐槽之列。专家分析表示,平台方有着难以推卸的责任,目前法律中还没有对如何采取“显著”方式进行续费告知有具体规定,平台可能是借此钻空子来模糊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但这种做法不合理。

比如在亲身体验投诉较多的十几款APP后发现,在这些平台的会员充值界面中,“连续包月”“连续包年”一般为默认首选项,且价格下方通常会有一行浅灰色小字写着“每月自动续费,可随时取消”。连续包月包年的价格也更有诱惑力,与普通月卡相比往往会便宜5到20元不等。而在退订时,消费者们也遭到了不告知或隐蔽告知的问题。有消费者表示,自己以为会在短信中收到扣费提醒,或者至少在两种不同渠道收到类似提醒,但实际上,App会挑选消费者可能完全注意不到的方式进行告知。

为何这一现象如此普遍,各平台都如此“有恃无恐”?北青报记者发现,原来,目前在法律上并没有对此进行如何提示退订的具体规定,因此,平台为了诱导消费,纷纷在钻空子。根据《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条例第十八条,“网络交易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五日,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由消费者自主选择”。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廖爱云律师表示,“平台应提前五日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关于这个显著方式,目前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应当遵循公平、合理、对等的原则,例如平台经营过程中常用的重要信息发布渠道,在邀约订单时醒目、便捷的展示渠道,也应该在扣费提醒时以同等的方式采用。例如有平台采用弹窗的形式邀约订单,那么其同样应该以弹窗的形式提示消费者即将续费事宜。此外,关闭会员渠道也应遵循公平、合理、对等原则,允许消费者采用同等便捷的方式进行操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田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