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玫瑰亦是明灯 走近躬耕教坛的北印女教师们

乍暖还寒 春风吹绿杨柳

你和三月都是春天

盛放的你似春花般嫣然

你是追光而行的玫瑰

一路芳香四溢

你是点亮人间的明灯

温暖生命的星河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让我们走近获得北京高校本科教学表彰的女教师们

聆听她们的获奖故事

感受她们的巾帼风采

张改梅

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点击查看《北京印刷学院包装技术实践创新团队获2023年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张文红

北京市教学名师

点击查看《北京市教学名师张文红:认真作好出版工作,用心育人以爱执教》

郭瑾

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获得者

郭瑾,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讲的课程《展会实务》获得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在该门课程中,她和教学团队成员带领学生动脑动手,经历了与学生深度共鸣的时刻,共同探索知识的海洋,共情每个成长的瞬间,共进在教与学的旅程上,共勉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

郭瑾老师表示,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心灵的触碰、思维的激荡、能力的塑造和价值的引导。自2015年讲授这门课程以来,她带领学生先后策划完成了6个实体展览,2018年开始,在课程中承办了原新闻出版学院的每年一届的毕设展,2022年结合虚拟仿真实验,出炉了7个不同主题的虚拟毕设展览,赢得了师生、校友的广泛好评。毕业生们至今仍对2019年康庄校区向日葵地里的那场INSIGHT展览记忆犹新。

共鸣:触动心灵的启示。作为广告学专业的特色课程,《展会实务》课程不仅仅是一个学科的学习,更是一个探索自我、理解世界的平台。在这个课程中,郭老师不只是讲授理论知识,更重视与学生之间的心灵共鸣。通过案例分析、团队项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行业实践,让他们在亲身参与中感受知识的力量,体会创造的喜悦。

共情:理解与支持的力量。郭老师深知每位学生都带着自己的故事进入课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情感元素,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支持的温暖,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

共进:携手向前的旅程。《展会实务》课程团队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教授和副教授及研究生组成。郭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团队的建设,一起探索、学习、成长,共同创造知识的火花,共同推进学科发展和个人成长。

共勉:追求卓越的精神。“教学是一段珍贵的旅程,充满了挑战、成长和喜悦;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使命,需要不断追求卓越,不懈努力。”郭老师期待与更多学生共同经历这样的旅程,与更多的同行在教育的道路上前行,为培养更多有能力、有担当的社会栋梁而共同努力。

刘秀伟

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优秀大学生学科竞赛指导教师

刘秀伟,设计艺术学院教授,先后获评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获得者、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学联评选出的我心目中的“大先生”、中国设计事业先锋人物、中国当代杰出广告人,曾先后三次荣获北京高校教育教学成果奖。

1996年,刘老师来到印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在这个光荣的岗位上,她已经走过了28个春夏秋冬。回望漫漫教师生涯,她始终将学生放在第一位,陪伴着一届又一届学生逐梦成长。

她潜心教学,坚持以日常教学为基,注重教育创新,不断改进和提升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教育教学成果转化,做好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升华。“广告设计与应用”课程先后获批教育部“一流本科线下课程”、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教案等。依据课程建设撰写的原创教材《广告设计教程》《包装设计教程》获评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牵头申报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群虚拟教研室”获评北京高校虚拟教研室称号。

高校教师,是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领路人。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她将培养和树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再设计。她带领24届学生走进赛场,参加国内外专业赛事224项,获得国际级奖项2个,国家级奖项535个,省部级奖项1684个,其他奖项3067个,她本人也获评北京市教委首届“北京高校优秀大学生学科竞赛指导教师”荣誉称号。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她注重因材施教,努力钻研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落实文化育人。

刘老师坚定地说道,“荣誉与认可是对前路的总结,也是对未来教育教学工作的鞭策和激励,面向未来,我还将继续开拓,勇闯中国特色国际知名出版大学建设新征程。”

姜玉英

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优质本科教案获得者

姜玉英,基础教育学院教授,曾荣获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北京印刷学院教学名师,雅昌教育奖,毕业生“我最尊敬的教师”等荣誉称号。

在教学中,姜老师十分重视基础知识与学科前沿的融合式教学质量的提升,花费大量的精力在学生相关专业案例的搜集、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循循善诱的课堂教学展示上,由浅入深、由简入繁,让学生逐渐喜欢上数学。作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负责人,姜老师带领团队不断对课程教案以及电子课件进行完善。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案的最新版是在2020年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的基础上,经过教学团队反复打磨、研讨形成的,该教案荣获2023年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案。教案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案设计有机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二是案例选择具有前沿性和实用性,教学团队紧扣学科发展前沿,结合教学实际,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效融入课程教案设计;三是教学方法设计上注重层次性,做到循序渐进、前后衔接、环环相扣。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子课件的第一版于2007年完成,已在印刷工程、包装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等专业使用十多年,期间经过三次大的修订调整,当前已是第四版。该课件依托国家级规划教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盛骤等,第五版)制作完成,本套电子课件荣获2023年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课件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案例的选择突出思政育人,做到潜移默化;二是注重考研真题的有机融入,提高课程的高阶性;三是课件的制作简洁大方,具有很好的可视性。

姜老师说,不管是教学还是科研,都要踮起脚尖来做,秉持常学常新的态度。“师以从教为荣,师以育人为乐!”

刘玲

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案获得者

刘玲,设计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学名师,曾获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一等奖,主讲课程《设计心理学》先后获评为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案和优质本科教材课件。

刘老师表示,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学生群体“网络原住民”增多,“万维空间”挑战“三尺讲台”,这些都对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高校教师, 没有学问不行,光有学问不掌握好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也不行,教师需要认真思考,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堂精彩的课程离不开精心设计的教案和课件,刘老师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出发,精心组织课程内容、构思教学方法、撰写教案内容、设计教学课件。教案是教学进程中教学内容的细化,教案对于教师的重要性相当于剧本对导演和演员的重要性。撰写出好的教案,讲课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刘老师在教案中提前设计好每一节课中的所有教学组织和教学表达,通过精心组织和设计的教案体现出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培养目标。一堂课如何导入、如何提问、如何互动、如何设计板书、如何抖个“小包袱”、如何在学生注意力下降的时候调动情绪等都在刘老师讲课的教案脚本中。

课件设计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通过有效运用多种图像、动画、视频等手段,并与线上教学资源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刘老师认认真真准备好每一堂课,充满激情讲授好每一堂课,用999含金量的“言”为学生“传好道、授好业、解好惑”,通过生动又有“含金量”的课程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石佳子

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获得者

石佳子,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副教授,主持的《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包装工程专业“多维驱动”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评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在新工科建设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使人才更好地适应行业的创新发展要求,成为工科学生培养的关键。石老师与团队一起在包装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通过“以研促学”“以赛促学”和“产教融合”,多角度探索了创新训练与结果评价之间的关系,在激发学生专业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他们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创新能力要求为核心,将前期的教研成果进行系统化整理,提出了“多维驱动”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石老师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评价为导向,以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为目标,鼓励学生主动参加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近三年指导学生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15件,获批实用新型专利7件,引导学生参加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运输包装创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包装结构设计大赛以及全国化妆品创新大赛等学科竞赛,通过成果和奖项的获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她注重结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并引入线上课程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技法的学习资源。通过专业教学改革探索,初步形成了以学生兴趣为点、以专业知识为线、以创新训练为面的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未来,石老师希望通过教研课题的持续开展,能够逐步形成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提升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成就精彩未来赋能助力。

常昕

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获得者

常昕,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从事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教育12年,主讲“新闻编辑”“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摄影”等课程。2023年,常昕获批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基于北京红色新闻资源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研究”,与团队一道围绕红色资源在新闻传播教学实践中的融入开展应用研究。

我国新闻学教育所具有的红色基因以及当代中国新闻学学科发展的属性和功能,共同决定了红色新闻教育的重要价值。常昕团队通过梳理新闻教学实践经验,研究探索出基于北京红色资源的新闻学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包括以利用红色场景开展具身思政、通过翻转课堂开展情感思政等。团队携手大兴区融媒体中心组织的“大兴融媒高校智囊团”派出多路学生记者到“新国门”大兴机场、侵华日军飞机掩体等多处红色教育基地,拍摄短视频、进行出镜报道、制作融媒产品等,在校地共育模式下探索出实践教学思政的有效路径。

团队以OBE教育理念为视角,分析提炼了融入红色资源的新闻学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搭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内外双教学模式,在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品牌塑造、师资素养提升、教学平台延伸等多个落点上形成了育人成效。团队带领学生在多次参观调研北大红楼这一红色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当下青年群体热衷的剧本杀文娱活动,创作出“觉醒”系列剧本杀,在寓教于乐和身心投入当中内化红色信仰。这件红色创意实践作品从策划到完成均由学生主导,指导教师承担内容把关、脚本写作修订、视频拍摄监制等后台工作,在翻转式教学逻辑的牵引下取得了良好的课程思政效果。

迎春盛放 翩然如梦

卓然而立 自成光芒

你以青春芳华

灌溉芬芳桃李

你披荆斩棘

尽显巾帼铿锵

向上攀登吧

带上自信与优雅

在朝阳中 在繁星下

在人世间 在岁月里

留下无法磨灭的笔画

你是玫瑰亦是明灯

节日快乐

祝你 祝我 也祝她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来源:教务处

编辑:刘雨晴 苏晓杭

责编:慈妍妮 曹文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