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social work
社工日
根据国际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官网消息,2024年3月19日定为第18个世界社工日,主题是——美好生活:面向变革,共享未来(Buen Vivir: Shared Future for Transformative Change)。这个主题源于《全球议程》,旨在强调社会工作者在本土经验基础上采用创新的、社区主导的方法与自然和谐相处;联会希望透过主题理念,倡导社区与自然和谐共存,社会工作者发挥积极变革、培育相互尊重以及可持续发展社区方面的作用,达至全民期盼的美好生活。
The World Social Work Day
社
工
日
在充满希望的春天,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社工部真挚地邀请您一起来了解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汇聚关心关爱、共同浇灌希望!
什么是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者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Mental Health Social Work)是涉及社会工作和精神健康双重领域的专门学科和实务领域,亦可称为精神医疗社会工作或精神卫生社会工作,是医疗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不同学者对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有着不同的理解——
1
以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技术去进行精神/心理健康服务;
用精神/心理健康的理念与技术,理解和推行社会工作;
促进社会的心理健康,以达到公平、公义、高生活素质与和谐的社会;
以社会工作的技术方法去实现一个全人安康、身心平衡的社会。
(叶锦成,2011)
2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综合运用精神卫生,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提供专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因精神障碍引起的心理、情绪等问题。
(廖蓉利,1999)
3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涉及精神疾病防治,以及精神卫生措施中的社会工作实施,是精神卫生领域的社会工作介入,因此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在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储备外,还需要病学、精神疾病康复学以及心理卫生等有关的知识技能与实践经验,以提供精神病人及其家属有关社会、经济、文化、情绪、人际关系、家庭以及职业生活方面的多元服务。
(赵环、何雪松,2009)
精神健康社工和
其他精神健康工作者的区别是什么?
在精神健康服务领域,精神科执业医师、精神科注册护士(即精神科医护人员)、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精神健康社会工作者(简称精神健康社工)都是我国心理健康服务团队中的专业人员。他们组成一个团队、相互合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及职业规范,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精神卫生服务。
比如,对于一名抑郁症患者,精神科医生可能会对TA进行诊断,然后使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心理咨询师/治疗师会采用各种治疗技术如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动力治疗等——医学和心理学的模型对治疗精神疾病卓有成效,这一点不言而喻;精神健康社工同样也会运用一些心理咨询的技术,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症状;除此之外,精神健康社工在缓解案主症状的同时,也在积极发掘案主的优势与能力,帮助案主改善所处的环境。
在这样一个团队中,相较于心理学、精神医学,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强调以整体的视角关注案主,很多时候精神科的干预和心理上的干预是有作用的,但是如果患者的社会因素,如人际关系、住房问题、就业和财政问题可以得到解决,那么他的长期康复就能加强。这就是社会工作者需要做的。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者不仅受训帮助个人,还会深入去看个人周围的环境和人的互动、研究如何利用帮助案主建立人际支持网去解决孤立和孤独,同时去找寻他们的社区生活中有意义的东西,还帮助他们解决切身实际问题,例如帮助他们处理财务问题、住房问题和就业问题,这些都是可以帮助患者更长远稳固康复的社会途径。
而这些也恰恰是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独特性所在。
一起来看看
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社工的
特色工作
社区康复
自2021年起在金山区街镇阳光心园开展社区康复服务项目,内容丰富多彩,有麦秆画制作、植物手作、园艺疗愈等形式,助力患者实现社会功能的恢复。
医疗救助
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是免费服药就诊指定医疗单位,为本区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提供治疗精神疾病基本药物,保障患者治疗延续性,确保贫困患者不因经济问题而中断治疗,降低复发率和住院率,减少残疾发生,帮助患者回归社会;由社工负责贫困患者医疗救助服务。
(免费服药申请流程)
院内服务
左滑解锁更多相片
在院内开展SST社交技能训练小组、“筑梦之光”病耻感减轻小组,开展院内外患者融合类社区活动;定期联合医护查房,及时发现有需求的患者,以“解忧信箱”的形式关怀住院患者精神需求,实现住院患者心愿。
节日快乐!
未来,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社工部会继续弘扬社会工作精神、传播社会工作知识,为有需要的服务对象贡献自己的爱心、知识与技巧。
恭祝所有社会工作领域的伙伴们节日快乐!
参考文献:
[1]叶锦成.精神医疗社会工作:信念、理论和实践[M].台北:心理出版社,2011.08:7-8.
[2]廖荣利.医务社会工作[M].台北:巨流图书有限公司,1999:289-290.
[3]赵环,何雪松.精神卫生社会工作新的发展方向[J].社会福利,2009(09):39-40.
文/排版 | 赵婉毅
审核 | 姚晓萍、张宴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