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新时代社会工作如何新发展?看看北大这场研讨会怎么说

3月23日,第十二届林护杰出社会工作奖颁奖典礼暨中国式现代化与新时代社会工作新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办。在当天下午召开的中国式现代化与新时代社会工作新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聚焦党的群众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信访社会工作等在新时期的新发展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社工君整理了部分发言嘉宾的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思斌作《中国式现代化新进程中社会工作的发展:制度建设与创新》主旨发言

社会工作相关部门的转隶,造就了相关职能部门的聚合,社会工作形成了“新生态系统”,第一步实现了“物理”变化,做好了“前半篇文章”,下一步要实现社会工作部门系统的功能创新,从组织聚合尽快向系统的功能整合过渡,做好“后半篇文章”。

推动党的社会工作系统的结合性建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社会工作部内部在运行和发挥功能上的结合性建构。第二,社会工作部与其他相关各方推进社会治理的结合性建构。社会工作转隶问题催发了社会工作的新生态系统,社会工作部要有效地统筹指导政府部门、群团组织做好各领域的社会工作,就要实现党的统筹指导与政府部门、群团组织具体工作的有效对接和结合。第三,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与行政社会工作等本土实践的结合。党的社会工作应该为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留有空间,在充分利用已取得的社会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如现有的社工人才队伍、乡镇(街道)社工站,来统领、指导、建构具有新的政治高度、宽广的社会建设视野和长远的现代化建设眼光的社会工作体系,把制度优势变为治理效能。

专业社会工作要找准结合点,形成“新发展极”。社会工作界要加强国情自觉、制度自觉、文化自觉、理论自觉、问题自觉、实践自觉,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和社会工作的新发展。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费梅苹作《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司法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基于上海预防减少犯罪工作中的社工实践反思》主题报告

经过20年的发展,上海市禁毒社会工作、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安置帮教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已经成为上海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特色:一是政府主导。三家社会服务组织(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从其注册到机构设置等方面都在政府的主导下展开,三家机构与政府各方面密切联结,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二是伴生性。三家社会服务组织都采取了基本一致的组织架构,这种组织架构与政府行政组织架构相伴而生,使三家社会服务组织能够获得各级政府的支持,更保证了社会服务组织扎根社区助力基层社会安全体系建设。三是枢纽性。经过20年的发展,三家社会服务组织已经成为相关专业领域社会工作服务的枢,他们既联结政府,也联结相关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其他社会组织,跨部门跨专业整合资源,共同为服务对象开展服务。四是规模大。表现为组织规模大(1800名社工)、覆盖面广。五是队伍稳。经过20年的实践,三家社会服务组织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六是专业性强。表现为专精某类服务对象并持续跟进;服务管理规范(5A级社会组织);服务标准化;社工队伍专业资质高(83%左右的社工持证率)。

其基本经验是: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工机构自主运作、社会多方参与是最基本的经验;政府购买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是保障;社会工作服务共同体建设是基础;职业化专业化融合发展是路径;政社学协同是动力。

由此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司法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为:发现服务人群问题—探索项目化方式解决问题—形成新的服务模式—解决社会问题—倡导社会政策优化。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陈树强作《对当代中国社会工作的三重诠释》主题报告

随着各级社会工作部的成立,社会工作管理体制发生变化——从独立部门的社会工作到国家社会工作(state social work)。社会工作的边界也发生了变化,社会工作取向经历了治疗性、预防性和发展性的演变过程;亦出现了本土化、文化敏感,乃至创新的社会工作取向。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促进人民群众安全感。这是“五位一体”中社会建设的内容,也应成为社会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当代社会工作的价值和理念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信访工作、人民意见征集、基层治理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的发挥,推动社会领域的工作。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刘能作《共存:生物学机制和社会过程的合流——兼谈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主题报告

在社会工作领域,生物学过程和社会过程这两大作用机制,从相互竞争、相互质疑,走向了相互理解、相互承认和相互协作。虽然很多研究者持有生物学决定机制论,但社会过程同样不可忽视。例如在医务社会工作中,既要关注严谨的医学过程,又要关注与医学过程平行且同等重要的社会过程(干预循环)。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方面,对生物学决定机制的忽视,有可能导致对社会过程带来社会改变的绝对主义的信仰,但成瘾行为的去除是一个漫长的多要素投入的干预过程,因此需要警惕信仰破灭后带来的挫折感和无力感。另一方面,过度接纳生物学决定机制,将会导致对社会过程带来积极社会改变的前景信心不足,从而也会对社会过程的效能感产生怀疑。因此,要做真正的跨学科研究,如社会科学、心理和认知科学、脑科学、工程和技术的专业领域等。用社会过程的温和/支持型的外衣来包裹生物学的干预尝试,以期达致更好的社会收益和社会福利,而社会工作恰恰是这样的社会过程的最好表达。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作《以增进民生福祉推动新时代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

新时代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主要理念有以下方面: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先行。创新完善涉老法律法规,各地适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养老服务中长期规划。二是整合资源,协同推进。明确各部门的定位,积极发挥多元主体作用。三是补齐短板,均衡发展。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四是保基提质,满足需求。推动兜底性、普惠性与个性化养老服务共同发展。五是创新推动,持续发展。逐步拓展智慧养老应用试点,以新兴科学技术支撑养老服务持续升级。

具体方略为:开展以城带乡、对口支援,助力公平协调发展;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推进智慧养老与规范化建设;重视需求评估环节,创制分层分类服务供给体系;健全养老服务标准,采用科学的质量督查机制;统筹多方主体力量,构建养老服务共同体。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熊贵彬作《新时代信访社会工作方法原理探讨》主题报告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超大型国家的宏伟工程,信访问题是内嵌于我国的治理模式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的一个深刻矛盾表现为一统体制与有效治理,存在决策一统性与执行灵活性。在治理过程中,总有利益关涉的个体及群体寻找中央依据或依凭自己所理解的正义,质疑基层做法。由此产生了信访问题。

国家层面对待信访工作的态度是:一方面,要保证信访渠道的畅通,以此发现基层的普遍性问题,充分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另一方面,注重把各种问题解决在基层,减少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和重复上访,提倡“枫桥经验”。

社会工作部成立后,在党委领导下统筹推进信访和基层治理,体现了党的二十大报告针对诉求表达和纠纷化解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思路。

党建引领下,社工可开展问题调查、心理辅导、帮扶和教育等,协商探讨策略。对待疑难复杂的群体性信访,可适时组织促进沟通理解的辩论性听证会。国家要将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社工应该本着为信访人着想的态度,讲明法律和底线。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邓锁作《国家监护制度下的基层儿童福利和保护体系建设》主题报告

国家监护制度是儿童监护模式的现代转型,体现了儿童福利和保护中的国家立场、责任及积极干预理念。国家监护制度的要求拓展了传统儿童福利制度的边界,国家及其代理人积极介入儿童监护风险、监护关系认定等的复杂关系,进行相应的干预行动,但可能导致公法和私法的紧张关系,因此需要平衡家庭与国家在儿童抚育中的责任。

在此背景下,社会工作可发挥或协助发挥国家监护制度的“守门人”作用。其一,国家监护制度的确立是儿童服务领域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工作介入儿童福利和保护的制度合法性。其二,国家监护制度下社会工作能够发挥专业优势。以儿童监护需求为中心,开展服务评估和介入,有助于化解国家监护制度实践中的内在张力,促进多方主体联动与服务衔接,创新基层儿童福利治理机制,增强国家监护的制度实效。

这也要求推动基层儿童福利和保护的整合治理转型,使基层儿童福利和保护更具系统性、规范性、专业性;要推动适应整合治理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强调分级分类、专业引领、服务整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教授陈涛作《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对本土专业化社会工作的需要》主题报告

以本土宝贵经验、成功做法为基础,朝着现代职业化方向进行专业化提升的社会工作,即“本土专业化社会工作”,与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具有很大的契合性,是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合理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在中国,已经有不少于20年(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基础,不应轻易浪费这一基础。努力使社会工作“本土专业化”,是需尽快做好的工作。这样,假以不长的时日,或将看到本土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显现,这也正是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之新生。

解密“群众工作”向“社会工作”的转化,在于理解“群众”向“社会”之概念转变,以及党和政府与社会成员关系及其相处方式的历史性转变。

此种社会工作专业有效助力党和政府带领社会现代化,包括整个治理的现代化进程,需要各方达成一个共识——“专业引领的能动社会”;中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必须建基在完整全面理解的“专业”意涵上,突出价值为先、情感投入、符合伦理,而绝不可仅仅诉诸技术理性。这种本土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是融合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社会工作专业的宝贵价值,以及与时俱进的道德文化实践、生活政治实践及技术效能实践的统一体。

记者:张世华 摄影:张萌萌

往期推荐

他们为何获奖?第十二届林护杰出社会工作奖背后→

王思斌专栏丨社会工作部成立后,如何开创我国社会工作发展新局面

END

责编:周佩滢

制作:谢霄

审校:夏学娟

审核:颜小钗

在这里,了解社会工作全行业发展

↓点点在看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