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误诊率高达70%!常共病其他精神障碍!

高患病率、高自杀率、高复发率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较常见的精神障碍,指躁狂与抑郁交替出现(有时也会同时混合存在)的心境障碍类精神疾病,伴有焦虑、妄想等表现及一定程度认知功能障碍,可并发躯体症状,对患者及家庭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据报道,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约为1%~3%,我国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数量在总体精神障碍患者中居第二位。大多数患者首次发病发生在20岁之前,一项系统综述结果表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年龄为分为早发、中发和晚发亚群,最常见的平均发病年龄为17.5岁。

近年文献报道,双相障碍患者共病的终生患病率在11.1%~21%。双相情感障碍经过合理治疗可以得到有效缓解,缓解期患者的社会功能基本恢复。但是,其复发率高,诊疗规范显示约40%的患者1年内复发,73%的患者5年内复发。

严重者有自杀行为,且往往十分隐蔽。其自杀率在所有精神疾病中居于首位。有25%~50%的患者在某一时刻会尝试自杀,15%~19%的患者自杀死亡。

近70%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曾被误诊

近70%的双相障碍患者曾被误诊为其他精神障碍。只有20%的患者在治疗的第一年得到确诊,更多确诊通常是在发病后5~10年。

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现象学,确诊需要正确识别“情感不稳定”等核心症状,及其病程具有“发作性、波动性”等特征。但往往由于临床表现的多形性与多变性,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因抑郁或混合状态(如抑郁情绪合并精力旺盛、坐立不安及思维奔逸)寻求治疗而就诊。在混合、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前,因为一系列的抑郁发作容易导致诊断延误。一项研究回顾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被误诊为单向抑郁症的情况,发现诊断不确切而使用抗抑郁药治疗的患者中,55%有过狂躁或轻度狂躁发作。

同时,双相情感障碍常常伴随着其他精神疾病,如焦虑障碍、物质使用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有研究数据显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精神共病率34.52%。共病的存在增加了临床症状的复杂性,也增加了病情的综合难度,也是导致误诊、漏诊的一大因素。

双相情感障碍共病其他精神疾病

近年文献报道,双相障碍患者共病的终生患病率在11.1%~21%。与单一疾病相比,共病患者通常具有症状重、病程长、社会功能损害重、自杀风险高和预后差等特点,对共病状态的正确识别和合理治疗已经构成临床工作者们无法回避的重要挑战。

1)共病焦虑症

美国共病调查结果提示74.9%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终生共病焦虑障碍。国内肖春兰等报告双相情感障碍与其他精神疾病的共病率为28.8%,其中共病焦虑障碍的比率为15.4%,社交恐惧症的共病率为5.8%。

双相情感障碍共病焦虑症的患者往往发病年龄较早、恢复的可能性下降、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比较差、缓解时间较短且自杀风险更高。焦虑障碍的共同出现导致了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方面的一个特别困难的挑战,抗抑郁药物作为焦虑症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可能会对双相情感障碍的病程产生不利的影响。

由此可见,双相情感障碍与焦虑障碍有很高的共病率,焦虑症状也可做为双相情感障碍的早期症状之一,两者共病增加了治疗难度。

2)共病物质依赖

美国共病调查显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病物质使用障碍的比例高达42.3%,2011年荷兰一项研究提示,酒依赖和滥用者患情感障碍的几率为正常人群的4倍。

双相情感障碍与物质依赖有较高的共病率,尤其是酒精依赖,两者共病将对患者的治疗结局产生不良影响,如治疗依从性降低、频繁发作和住院、缓解率低及生活质量下降。

STEP-BD研究证实共病物质使用障碍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更易于从抑郁发作转相为躁狂、轻躁狂或混合发作。酒精滥用也会显著影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感症状,5-HT系统功能异常与负性情感和过量饮酒均密切相关,伴有酒精依赖的抑郁患者,其5-HT功能比无酒依赖的抑郁症更为低下。因此,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病酒精滥用时,其自杀企图和自杀行为的风险更高。

3)共病强迫障碍

很多研究表明双相障碍与强迫症的共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Kruger通过调查143例康复期的双相情感障碍住院患者,发现合并强迫症状者占7%,而且所有伴有强迫症状的患者均为双相Ⅱ型、男性、有心境恶劣发作史、既往有过几次心境障碍发作并且有较高的自杀风险。

强迫障碍与双相障碍共病使临床表现复杂化,两者共病的患者常较单纯强迫症患者年龄大、发病晚,共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更复杂,临床症状更严重,病程多呈慢性迁延性,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疗效常不稳定,因而治疗依从性较差,更容易产生医源性精神负担。

伴有强迫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在临床工作中很容易误诊,治疗上应该以心境稳定剂为主,但是否应用以及何时应用抗抑郁剂是很多临床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

4)共病ADHD

成人ADHD的临床表现包括更少的外化症状和不同的精神疾病并发症,多动症在双相障碍患者中经常被观察到,共病率从9.5%到21%,而且共病ADHD的双相障碍患者被报道有发病年龄早,情感发作次数多,自杀风险高,以及患焦虑症可能性大的特点。

Harmanci等研究发现在双相障碍患者中,ADHD的频率是相当高的;其次,在患有ADHD的双相患者组中,自杀企图的频率很高;第三,抑郁、循环性、易怒和焦虑的性情与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患者的共病性疾病有显著的联系,在两者共病的人群中,自杀企图明显增加,可能与被诊断为这两种疾病的患者都有冲动、难以控制自己和消极的生活事件有关。国外报道多动症在双相障碍中较常见,临床工作中发现的并不多,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成人ADHD症状减轻,且易被情感症状掩盖有关,还需要仔细鉴别。

应及时识别并给予规范治疗

综上所述,双相情感障碍具有高患病率、高自杀率、高复发率等特点,由于其表现多变,病程反复波动,且常伴随多种精神疾病,容易导致临床工作中出现误诊。

双相情感障碍共病其他精神疾病使得疾病的临床诊疗更加复杂化,并且常导致患者的不良预后。临床医生应更新观念,及时识别共病的疾病,降低误诊率,并早期给予患者规范的治疗,最大程度提升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早日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M]. [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2020:139.

[2]Bolton S, Warner J, Harriss E, Geddes J, Saunders KE. Bipolar Disorder: trimodalage at onset distribution. Bipolar Disord. 2020 0ct 8. doi: 10.1111/bdi.13016. Epubahead of print. PMlD: 33030292

[3]郭辉, 丁万涛.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情绪智力状况及其与疾病的关系[J]. 浙江医学, 2017, 39(12):999- 1001.

[4]邰旭光. 双相情感障碍的研究进展[J]. 心理医生,2017,23(25):2-3.

[5]周方静,朱春秋,张星星,等. 非药物疗法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研究进展[J]. 山东中医杂志,2024,43(1):99-107.

DOI:10.16295/j.cnki.0257-358x.2024.01.019.

[6]贾雁.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其精神及躯体的共病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9,35(8):39,4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9.08.022.

[7]焦清艳,陈红昊. 双相障碍共病强迫症的研究进展[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7,17(6):399-402.

DOI:10.3969/j.issn.1009-6574.2017.06.006.

[8]常桂花. 双相情感障碍共病其他精神障碍的研究进展[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46(2):202-205.

*特别说明:

本页面所引用文章及图片均仅代表作者本人或者该第三方的内容和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所载内容、信息、评论仅供参考,如任何个人或其他媒体、网站欲转载使用本页面所载文章和图片,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