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图知】立遗嘱人户均资产774万 00后已开始安排身后事

原标题:【图知】立遗嘱人户均资产774万 00后已开始安排身后事

近年来,遗产继承纠纷频见报端,“90后准新娘婚前立遗嘱遗产归父母”、“情夫死后小三用冷冻胚胎生子争遗产”“上海独生女继承2亿遗产后被离婚”等新闻轮番登上热搜。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纠纷和冲突,订立遗嘱,被越来越多的人提上日程。

3月21日,中华遗嘱库发布2023年度《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数据显示,11年来,不止留遗嘱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立遗嘱人户均资产也稳步上升,此外,宠物、虚拟财产也被写入遗嘱。

立遗嘱人平均年龄11年降10岁

数据显示,每年订立遗嘱的人数逐步增长。2013 年,群众认为遗嘱“一定要有”的比例为12.4%,到了 2019 年上涨至“46.87%”,疫情结束后,人们对遗嘱更加重视,据最新调查统计,有 90%以上的受访市民认为订立遗嘱很重要,尤其在北上广发达地区,人们对遗嘱的观念更加开放和接受。

在中华遗嘱库成立的2013年,仅数千人订立遗嘱,2018年,新订立遗嘱人数已达4.5万,2023年更是一举突破6万人,截至2023年末,共有超过31万人在中华遗嘱库保存遗嘱。

遗嘱也正在被更多年轻群体所接纳,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

随着社会变迁,一方面,物质财富日渐丰隆,保护私人财产意识增强,加上婚姻不确定性上升,遗产分配问题日益复杂,遗嘱也是对资产的提前安排。另一方面,社会观念日渐开放,死亡不再是需要回避的禁忌话题,年轻人更愿意未雨绸缪,让未来多一分确定性。

从2017年至2023年,80后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人数上涨了21.5倍,“90后”订立遗嘱的人数上涨了11.2倍,“00后”订立遗嘱的人数也在不断上升。从2013年至2023年,立遗嘱人群平均年龄从77.43岁下降至 67.82 岁,11年间下降近10岁。

更多人以平常心看待订立遗嘱的行为是可喜的进步,但也要看到,性别比例差别较大,并有逐年加大趋势。订立遗嘱的老年人群中,女性占比达到58.41%,中青年人群达到64.86%,其中未婚、不婚人群中,女性订立遗嘱比例达到69.86%,远远超过男性30.14%的占比。这固然与女性天生的危机和风险意识较高有关,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女性的自我“防备”,毕竟在婚姻中,女性依然是弱势群体。

立遗嘱人户均资产744.1万

近三年,立遗嘱人户均资产量数据呈现明显增长趋势,由2021年的626.5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744.1万元,增长幅度达到18.8%,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成果——民众财富逐渐积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房子是遗嘱中涉及的主要财产种类。2023年,老年人遗嘱中涉及不动产的占到99.78%,中青年人遗嘱中这个比例为97.14%。与老年人相比,中青年人的遗嘱中,不动产类型除了常见的商品住宅用房以外,还出现有别墅、公寓、小产权房、办公楼、商铺、厂房、车位等类型的不动产,呈现多元化态势。

对中青年群体而言,多元化不止不动产类型,也反映在整体资产类型上,公司股权、理财合同、保险单与其他财产类型出现的比例远远高于老年群体数据的平均水平。

在“90后”群体的遗嘱中,银行存款是最主要的资产,涉及比例达到81.8%,超过了不动产的71.4%。此外,支付宝、微信、QQ、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也成为主要类型。

对于更年轻的“00后”来说,银行存款占比更高,达到94.4%,排在其后的是虚拟财产,房产占比仅3.7%。毕竟,“00 后”人群不是大学在读学生,就是刚步入社会工作的职场新人,拥有自己房子的本就是少数。

分区域看,重庆人遗嘱中的银行存款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达到23.98%,其次为上海的19.88%,相较而言,北京仅为15.82%。广东人遗嘱中更多涉及公司股权分配,占比达到3.27%,北京、上海占比分别为2.27%和2.11%,重庆更是仅0.04%。

表白和祝福也被写进遗嘱

传统上,遗嘱作为一个人对其身后事的最后安排,被视为严肃的法律文件,围绕财产分配而展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变化,遗嘱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涉及情感的表达。

在年轻人群体留下的微信遗嘱中,所表达的内容十分丰富。有34.89%的市民,在微信遗嘱中“向爱人、配偶表白”;有36.15%的人,在微信遗嘱中“对爱人和家人作祝福、祈祷”;18.41%的人在微信遗嘱中写下了“人生经历和未来期望”,5.86%的人写下了“对自己或亲友的鼓励语”,4.69%的人则写下了“立遗嘱的原因和想法”。另外,有71.13%的市民,会在微信遗嘱附上自己和爱人、家人合照。

遗嘱中的情感表达,把传承从物质财富扩展到精神领域,让遗嘱在法律功能之外,还被赋予了情感价值和文化意义。

订立遗嘱,是一种理性、成熟的态度,是对命运和未来的积极面对。对个人和家庭来说,遗嘱可以传递关爱、慰藉亲人,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和财产风险,对社会来说,能够减少为此付出的调解成本,也有助于引导人们对生命和死亡有更多思考。

如今,虽然人们对立遗嘱的行为接受度较高,但从绝对数值上看,依然还算不上是一种真正普遍的现象。进一步推广仍有赖于遗嘱观念的普及和相关社会化服务和制度的完善。

参考资料:

[1] 中华遗嘱库白皮书(2023年度)

[2] 婚前订立遗嘱数量持续上涨:现实驱动下的观念变化.羊城晚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