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希望的灯!情绪ABC理论在残障服务个案中的运用 | 社工案例计划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王娟 鲁致成

单位 | 湘潭兴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案例背景

(一) 基本资料

文大哥(化名),男,43岁,家庭人口3人;

2022年12月前依靠开麻将馆收入维持日常开支,后于2022年12月因患有高血压、高血糖、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病引起脑出血,经医院抢救治疗后目前左手、左脚没有知觉,半身不遂,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人全程护理照顾,患病掏空了家中所有积蓄并欠有外债,现经济全靠哥哥帮扶才得以维持。

(二)个案背景资料

2023年3月13日,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中接触到服务对象文大哥,在与其家人进行沟通过程中了解到文大哥夫妻感情不和,长期分居,妻子目前已回Y省娘家长期不联系,现服务对象在术后只能依靠轮椅,患病掏空了家中所有积蓄并欠有外债,家中有一个11岁的儿子,在X市某小学就读4年级。

家中全靠服务对象哥哥进行陪护以及经济支撑,但其哥哥自己还有家庭需要照顾,小孩需要读书,文大哥母亲身体状况也不好,服务对象自己生活不能自理,精神近似崩溃,对未来一片迷茫,同时表示自己活着也没有意思,给哥哥和母亲增添了负担。

二、案例分析(预估)

(一)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

1、生理方面

服务对象因身体瘫痪,需要人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给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服务对象短时间内不能很好的适应。

2、家庭方面

因患病掏空了家里的积蓄,但自己还是需要继续服药,以稳定病情,因而家庭经济压力大;其次,母亲、孩子等缺乏相应的照顾。

3、情绪方面

案主的情绪非常消极,对生活丧失信心,不配合开展积极治疗。

4、婚姻情感方面

与妻子长期分居,缺乏沟通、交流,且妻子提出离婚的诉求。

(二)服务对象面临的需求

1、基本生活保障需求

服务对象目前主要依靠哥哥得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因患病丧失了基本的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

与妻子长期分居,没有联系,自身家庭中无人可以依靠,没有了任何的经济来源。

且家庭支出压力较大,主要源于小孩需要读书,其次是母亲身体状况较差,经常住院治疗;最后是服务对象仍需要长期服药治疗。

因而目前迫切需要经济方面的帮扶。

2、心理支持方面的需求

社会工作者通过走访慰问、与服务对象及家人沟通、交流,发现服务对象情绪依然比较激动,非常消极,思想包袱重,总感觉生活没有希望,感觉自己拖累了哥哥一家;且其妻子也准备与其离婚,精神方面得到了双重的打击。

因而服务对象目前在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方面存在极大的需求。

3、社会支持方面的需求

服务对象除却自身需要照料,家中还有母亲、儿子等也需要照顾,如母亲看护、儿子上下学的接送、一日三餐的照料等。

但服务对象只有一个哥哥,且哥哥已成家,也有自己的妻子、儿女需要照顾。

因而服务对象在家人照顾方面、社会支持方面也存有迫切的需求。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运用情绪ABC理论,协助案主理清存在的非理性信念,并树立起积极的生活态度,较好的适应目前的生活状况,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其次,依托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从服务对象个人、家庭及社会支持等方面给与帮扶,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缓解家人照顾压力。

(二)服务策略

1、情绪ABC认知行为理论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他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

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存在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

他认为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该案例中,事件A为服务对象中风瘫痪,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从而产生了拖累他人、生活没有希望的认知理念B;进而导致了消极对待生活、不配合治疗,甚至有自杀倾向的行为C。

因此,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的情况,从挖掘服务对象背后存在的非理性信念出发,深度了解其内心深处的思想状况,协助理清情绪产生的原因,从而帮助服务对象改善非理性信念,进而改善服务对象产生的的负面行为,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2、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强调关注服务对象的生活和环境,重视构建“人在情境中”的人与环境的交互系统。从人所在的系统与其他不同系统之间的关联层面进行切入,分析和理解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的社会生活功能的发挥情况。

社会工作者根据生态系统理论,从服务对象本身、生活的家庭、所在的村三个层面同步开展相应的服务,有效帮助服务对象缓解当前的困境,回归正常生活。

(三)服务程序

在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后,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反复沟通和协商,制定了以下服务计划和策略,主要分为5步:

第一步:改善信念,改善行为。运用情绪ABC理论,深入了解个体内心,了解其感受、想法和需要,改善其存在的不合理信念。

通过与服务对象哥哥、村干部、周围邻居的沟通、交流,让其了解大家对他的期待和支持、鼓励,增加对目前生活的信心;其次让服务对象认知到不同的信念会产生不同的结果,配合社会工作者用正确的方式发泄内心的情绪,理性对待目前的生活状态。

第二步:链接资源,改善经济压力。链接乡镇府、村等政府资源,协助申请低保、民政临时救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护理补贴等,增进家庭收入,缓解家庭压力;

第三步:扩大社会支持网络。链接社会爱心资源,如链接志愿者协会爱心资源,协助经济补助;链接村干部、村志愿者协会志愿者资源,及其家族其他亲人资源,协助缓解家庭照顾的压力。

第四步:改善夫妻情感问题。通过邀请村干部调解员进行家庭矛盾调解、社会工作者与其妻子多次沟通,了解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的协助解决等方式,缓解夫妻矛盾。

四、服务实施过程

(一)第一阶段:获得服务对象信任,建立信任关系

通过入户走访、面谈等多种形式,收集服务对象的基本资料,了解服务对象与其周围人的关系、服务对象的性情与行为表现,身体状况,病史,资金收入及支出,并从侧面了解服务对象与家属的交往方式,并对服务对象进行接触与观察。

社会工作者多次走访服务对象,通过同理、倾听和澄清等技巧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逐步取得服务对象信任,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与服务对象协商制定服务方案。

(二)第二阶段:消除非理性信念、运用理性情绪ABC理论纠正认知偏差

1、同感宣泄

一开始,服务对象一直对社会工作者不停的哭诉,社会工作者全程耐心聆听与接纳服务对象的想法并引导服务对象彻底说出其内心感受和烦恼。

渐渐地打开服务对象的话匣子,服务对象也看到了社会工作者的真诚与尊重,愿意和社会工作者表露其内心。

2、厘清问题

服务对象告诉社会工作者自己因突发疾病导致现在瘫痪,瘫痪后觉得自己无所作为,全部需要人照顾且家庭无经济来源,增添了兄长的压力以及对自己未来生活一片迷茫,觉得生活没有希望。

服务对象的神态显得非常沮丧。社会工作者适时地回应服务对象,并运用“同理心”沟通技巧表示理解服务对象的感受,知晓和明白服务对象的不容易。

并通过举例、自我披露等技巧,让服务对象切实的感受到社会工作者是真的能够明白和感受到他的无助、无奈,对生活的绝望。

再向服务对象表达其对于家庭的重要性,指出是因为其不合理的信念才导致产生这些不良情绪。

3、回归理性

引导服务对象理性看到问题以及调整其不合理的想法,与服务对象协商将通过哪些方面来帮助其生活恢复正常,引导服务对象把消极情绪转变为对未来的希望。

4、增强信心

鼓励服务对象进行康复训练,对于服务对象的每次好转都给与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加其对恢复生活自理的信心。

(三)第三阶段:链接资源缓解服务对象困境

社会工作者了解到服务对象及其家人对残疾人申请的政策都不是很了解,特意咨询残联主席后与服务对象的哥哥取得联系,告知其符合政策可以准备资料,也通知村里上报低保核对资料以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护理补贴进行申请,并协助成功获得160元每月的生活补贴。

陪同民政局社会救助股的领导和白田镇民政所的所长进行入户走访了解其情况,并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汇报给所长和领导,看是否针对服务对象这种情况能给予更多的帮助,后续民政局决定针对服务对象父子二人享受A类低保,即每人每月补贴460元生活费。

先后链接LG志愿者协会、B镇X会对服务对象家进行入户走访,协助家庭情况的了解,帮其儿子申请了长期的助学金,小学每学期500元,中学每学期800元,高中每学期1000元;并协助获得短期的慰问金。

(四)第四阶段:缓解夫妻矛盾,扩大社会支持网络

缓解夫妻矛盾方面,社会工作者邀请村上调解员对双方进行调解,且持续跟进双方在婚姻方面的需求,通过多次的沟通,因其妻子的母亲患有乳腺癌,现在Y省照顾,不能回家,但已经同意不提离婚,且会增加对家庭的关注和对家人的关心,如通过淘宝购物等形式为家庭的维持奉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社工通过与服务对象其他亲人、村干部、志愿者等沟通,在家人照顾方面也获得了较多的支持,如儿子上下学每天都由邻居顺带接送,遇到特殊情况就近寄住在堂姐家中;

志愿者也会经常到服务对象家中,协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陪伴服务对象解闷等;村上也建立了一对一帮扶。

(五)第五阶段:正式结案,处理好服务对象的离别情绪,巩固服务成效

在服务最后阶段,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起回顾生活中的改变以及成果,在这期间,服务对象有很好的进行康复顺利,结案前能自己撑着拐杖走路,现已搬回自己家居住,由母亲照顾其起居。

儿子也很乖巧懂事,成绩比较稳定,没有较大的起伏。

申请的各项补贴也都已经发放到位,其妻子也经常与家中联系。现在服务对象的脸上充满了笑容,基本生活能够自理,其哥哥也已务工,生活逐步步入正轨。

最后服务时,社会工作者也告知了服务对象此次个案服务为最后一次服务,但仍会持续关注其家庭生活情况,尤其是在节假日、平常等也会进行走访、慰问,且做好了离别情绪的处理。

五、案例评估

(一)过程评估

本案例中社工主要采用了情绪ABC理论及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全程指导,重点评估服务对象的情绪变化及社工提供服务的方法和技巧,关注互动效果,了解服务对象改变的进展情况。

整体服务过程中,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的态度从由不信任、疑惑到相信社工、绝对配合社工执行服务计划;

从对生活持消极态度、对生活绝望、拒绝配合治疗到改善非理性信念、配合康复治疗、重拾对生活的信心。服务对象系列的改变,都充分表明服务成效显著,服务计划实施有效。

(二)结果评估

在对个案介入成效进行评估时,社会工作者运用测量表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换来判断介入目标的达成情况。

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标准化问卷前后测量对比发现服务对象对现在生活的满意程度已变得十分满意,通过沟通也发现其偏差认知已经基本消除,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家庭经济方面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家庭生活逐渐回归正轨,夫妻关系也在逐渐变好。

六、专业反思

案例的成功开展,离不开社会工作者的不断学习和努力,更离不开服务对象的配合和广大社会爱心资源的支持,通过此次服务,社会工作者对于个案工作服务的开展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具体如下:

(一)依托五社联动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

五社联动是指由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共同组成的社会关爱服务体系,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民政所、村、龙城志愿者协会、志愿者等共同为服务对象开展服务,链接社会爱心资源为服务对象家庭注入社会支持力量,都有效帮助服务对象缓解了生活困境。

同时,这部分资源多数能为服务对象长期提供支持和帮助,有效搭建了社会支持网络。

(二)运用得当的专业服务理论指导工作开展更能凸显服务成效

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主要采用了情绪ABC理论和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指导工作的开展,通过对理论的研究和学习,让社会工作者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熟练,开展服务时更有信心,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为服务对象提供了更精准、更专业的服务,服务成效也更加突出。

(三)社工积极发挥个案管理者的角色。

个案管理是一种提供服务的方式,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评估服务对象及其家庭需求,并安排、协调、监督、评估和倡导一种包含多种项目的服务,以满足特定服务对象的复杂需求。

在此案例服务中,社工有效引导服务对象了解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并鼓励、支持做出改变和行为改善,以案主的需求为出发点,链接资源,协助激发其自身潜能,最终让服务对象在生活、经济、家庭等方面都有所改善,有效发挥了引导者、支持者、陪伴者、使能者等角色。

社会工作专业角色的扮演,有利于提升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水平,更好的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

个案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服务的终止,社会工作者将持续跟进此个案服务,不管巩固服务成效,保持与服务对象及其家人的联络,给予支持和鼓励。

社会工作经典书籍

《社工入门手册》

给新手社工的技能工具书

看了就能懂,懂了就能用

扫码拿下

↓↓↓

【社工客书屋】

收录社工精品好书

↓↓↓

【社工客线上课堂】

收录社工精选好课

↓↓↓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你有做过个案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