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年轻人交个人养老金积极性不高?搞清背后原因更重要

原标题:年轻人交个人养老金积极性不高?搞清背后原因更重要

文丨宗和

不知不觉,个人养老金出炉已经两周年了。

据《工人日报》报道,个人养老金制度运行至今,已有超5000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但也存在“开户热缴存冷”、对年轻人吸引力低、税收激励有限等现象。《证券日报》的报道也指出,个人养老金制度运行平稳有序,但仍需撬动更多人缴存。

用数据说话更有说服力。

统计数据显示,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在个人养老金开户后,实际往账户里存过钱,人均储存资金也仅有2000元,和每人每年1.2万的缴存上限差远了。所有账户加起来的资金总额,不过200多亿。

在设计之初,个人养老金在宣传层面的好处颇多,包括可以抵扣个税、享受定存利息,以及最字面上的含义,为今后的个人养老储备资金。为何在实际操作中,吸引力大打折扣?

就说抵扣个税吧,根据测算,个人养老金若按1.2万的上限缴存,最高能抵扣个税5400元。

可问题是,有多少人能享受到高额度的个税抵扣呢?曾有媒体报道,一位年收入30万(税前)的城市白领,如果自己每月缴存1000元个人养老金、用足每年12000元限额,每年节税2400元。

对穷人来说,每月工资都够不着缴个税的标准,更别说“抵扣”了;于富人而言,一年省的那点个税可有可无,谈不上有多大吸引力。而作为缴存主力的中产阶级,也会在一番计算和纠结后,做出最符合当下利益的选择。

《工人日报》报道中就提到一个35岁社畜的案例,其在详细计算后放弃了,“个税抵扣额有限,且必须退休后才能领”。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一旦家里需要用钱,个人养老金还取不出来。

说实话,我也纠结过。前两天我的一个朋友群,几位小伙伴还在讨论,要不要存点个人养老金抵扣个税。纯从理财角度来说,在当下投啥亏啥的大环境中,和市场上的一些理财产品相比较,个人养老金的部分产品收益还算可以的。前提是,你能拿得出这部分余钱,且二三十年内用不上它。这样的人有多少呢?

所以,大家讨论来计算去,最后得出结论:先缓缓,等等看再说。

针对个人养老金的遇冷,专家们提出了补救措施。比如有人建议,建立个人养老金的应急支出机制,出现失业、教育、重病或意外事故等特殊情况时,可允许参保人提前支取资金。这有一定的合理性,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个人养老金专款专用的特征,也能打消一部分人“急需用钱取不出来”的顾虑。

但说到底,年轻人不爱交个人养老金,不是只顾眼前不顾未来,根源还是钱不够,以及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对大部分人来说,三五年后的事都说不定,二三十年后就更没谱了。

话说回来,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开户热”,或多或少掺杂了泡沫的成分。

有多少人是在亲戚、朋友、银行职工等人的介绍下,莫名其妙就开通了账户?我是去银行办一个业务时开的,碍于面子不好拒绝;我老婆是为了帮她老家银行的表姐夫完成指标,“远程指导”下开通了账户。

如果不是因为层层摊派的任务,银行员工推销个人养老金业务的积极性,恐怕也不会太高。《工人日报》报道了另一个案例,一位在银行工作了12年的女士,都觉得个人养老金收益虽说高于定期理财,但缴存上限较低,“有点不划算”。

总之,除了税收抵扣,人们看不到个人养老金有别于其他理财产品的明显优势,还要担心锁定周期过长、收益不高等问题。而很多银行在推广个人养老金过程中“为开户而开户”,即便个人养老金产品的选择日渐丰富,若专业化服务跟不上,无法提出有针对性的投资建议,客户还是会很懵圈,找不到购买它的理由。加上大环境里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说服年轻人往个人养老账户存钱,确实比较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