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继续上班得掏100万?四问裁员风波中的滴灌通

日前,在资本市场关于滴灌通的讨论一波接着一波。此前,滴灌通被传出员工需要自己出资100万参与公司的“领头羊计划”,工作内容同时从为投资人寻找项目变成自己组建创业团队,自行对外投资。

市场还传出,不愿意参与该计划的滴灌通员工将被调岗或者裁员。5月13日,滴灌通发布了员工公开信称,“要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对公司的管理产生的阵痛和挑战是不可避免的”。

5月22日,滴灌通被证实公司组织架构已经调整,100多位员工被换岗或者裁员。滴灌通为员工提供了“N+3”的离职补偿。针对滴灌通目前的情况,南都·湾财社提出4个问题,并发函至滴灌通,截至发稿并未获得正面回复。

一问:100多名员工为何被调岗、裁员?

5月13日,滴灌通就“领头羊计划”进行回应;5月22日,滴灌通被证实100多名员工遭换岗或裁员,前后时间不足10天。

日前,滴灌通被证实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包括换岗及裁员,涉及滴灌通不同地区办公室100多位员工。

针对上述换岗、裁员动作,滴灌通创始人李小加和张高波向媒体表示,过去两年,滴灌通直接使用自有资金投资打造样板,进展顺利,于是惯性上增长过快,管理层当时的认知不深刻,虽已察觉,但控制不够。

李小加和张高波同时称,自今年1月滴灌通宣布《滴灌通澳交所通用标准(MAP)》后,滴灌通已经全面专注交易所平台运营,不再适合继续保持高速的自有资金投资。因此,前期为直接投资而提前配置的相关人力与资源,与新阶段、新任务不适应。此外,滴灌通需留足战略资本,因此要严格控制运营成本,这是此次做出裁员调整的根本原因。

在此前的员工公开信中,滴灌通解释了公司发展的两个阶段:“一级火箭”阶段、“二级火箭”阶段。

在“一级火箭”阶段,滴灌通用自己的钱,自己的力量,测试滴灌通模式的可行性。在“二级火箭”阶段,滴灌通完成了滴灌通澳交所市场建设的基础,开始组织市场的钱,市场的力量,开始真正攻克投资小微门店这一全球的历史难题。

“二级火箭”有三个核心组成:“导航系统”“动力系统”和“护航系统”。“领头羊计划”正是其中的导航系统。

在第二阶段,滴灌通认为市场需要更多的引领者,“领头羊”计划是关键的第一步,承担引领和突破的关键任务。

滴灌通同时表示,作为一家初创公司,滴灌通必须要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对公司的管理产生的阵痛和挑战是不可避免的。随着“二级火箭”启动,公司相关部门的组织架构也需要跟着调整。相应地,公司将不得不取消或调整部分岗位。

二问:“领头羊计划”员工能否成功?

不论是此前的自掏100万上班传闻,还是此次的100多位员工被调岗或裁员均与滴灌通所谓的“领头羊计划”相关。那么这一计划又是怎样的形式?

“领头羊计划”是滴灌通新发布的战略规划,让员工进行独立创业。其中,员工需要自己出资100万,再加上公司配资900万,共同成立SPV。SPV需要自行组建团队,负责运营、业务决策、对外投资。

在这个计划过程中,滴灌通的员工角色从过往帮助投资人找项目,转变为需要自己挖掘优质资产至滴灌通澳交所挂牌。据最新披露的情况显示,目前滴灌通“领头羊计划”最终有20名业务骨干参与。

从业务骨干到SPV负责人,员工能否顺利完成这一角色转变?某一级市场投资经理告诉南都·湾财社,投资团队的leader很考验其对项目的判断能力,以及对于整个项目盘子的管理能力,需要在团队意见分歧时能够有足够的敏锐度去做出正确的选择。这需要leader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判断力以及一定的魄力。

三问:优质投资标的如何筛选?

据网络流传的草案显示,滴灌通与SPV采用联营模式,SPV需要向滴灌通提供“净收入”分成。在滴灌通回本前,SPV需要分出70%,而在滴灌通回本后,比例降为35%。

在上述流传的草案中,对于SPV设置了两种退出方式。第一种是联营退出,如果公司累积分成金额达到出资额的年度累积目标倍数,作为奖励,创客将有权决定提前结束联营。

第二种为风险退出。滴灌通设置了SPV的预期回本进度,如果没有达到回本进度底线要求,滴灌通则可以提前结束联营,并对SPV进行清算。

具体来看,SPV模式下回本进度为:2024年12月底5%、2025年6月底15%、2025年12月底40%、2026年6月底60%、2026年12月底75%、2027年6月底100%。

如果从当前时点开始时间测算, SPV的100%回本周期大致为36个月。上述一级市场投资经理告诉南都·湾财社,当前市场投资基金的回本周期在5年左右。这意味着,滴灌通SPV的回本周期低于市场投资基金的回本周期,这也意味着,SPV模式对于投资标的优质性有着更高的要求。

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在SPV没有达成预期回本进度而遭遇清算时,员工出资的100万又将如何?

上述网络流传的草案现实,滴灌通对于SPV清算后的金额退还做了具体安排。当可回收金额大于1000万时,退还金额1000万;当可回收金额小于1000万,但大于600万时,部分退还;当可回收金额小于600万时,退还金额为0。这意味着参与“领头羊计划”的员工需要共同承担经营损失。

从流传SPV的运营方式来看,其对于创业员工寻找优质标的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创业员工也需要具备足够的经营管理能力。

针对上述流传草案的真实性、滴灌通如何给予创业员工寻找优质标的提供帮助、如何判别投资标的优质性等问题,南都·湾财社向滴灌通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并未收到正面回复。

四问:滴灌通模式新在哪里?

滴灌通的名字源自于灌溉技术,其中“滴灌”是将水和肥料精准引到植物根部的灌溉方法。滴灌通受此启发,开发了一种全新的投资模式,也就是每日收入分成模式。也正是因为这个全新的模式,滴灌通正在遭受争议。

每日收入分成模式是一种基于收入的融资模式。投资方既不是投资标的的股东,也不需要企业承担固定的还款义务,而是按照企业未来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分成,作为投资回报。

加华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宋向前就曾在微博向滴灌通的模式进行质疑。在他看来,由港交所前总裁李小加创办的滴灌通本质上是高利贷,是升级版的P2P。

针对滴灌通的非股非债模式,宋向前指出,既然非股非债,工商不登记为股东,就无法进行分红,既不承认是债权债务关系就不进行债务登记确认,那就不能相应获得债权保护和利息收入。

在上述情况下,由此延伸出对于滴灌通以什么身份、什么样的法律关系获得中小微门店,特别个体工商户的每日营业额收入分成的质疑?也延伸出上述收入向税务申报时又按何种类型收入进行申报的质疑。

李小加对外称,每日收入分成实际上就是收入现金流的折现融资。每日收入分成合约作为一个以数字化赋能的全新资产类别,让投资者能够实现直接、分散地投资于中国大量的小微实体门店,并每天分享透明、安全的投资回报。

针对滴灌通的每日分成模式,有一级市场投资人士告诉湾财社,在他看来,滴灌通的模式更接近于银行商业贷款,将还款方式由定期还本付息变成了每日收取本息。

李小加并不认可滴灌通模式与银行贷款进行对比。他曾表示,滴灌通不以债的方式去贷款给中小企业,因为滴灌通不要求小店提供担保,如果它亏了是不用还的。

滴灌通不签订兜底条款,也不是企业债务,一旦投资标的经营不善,滴灌通可能存在无法收回投资款的情况。这种情况对于滴灌通的事前风控要求很高,上述投资人士认为在风险无法把控的情况下,滴灌通的模式能跑多久值得商榷,这或许也是滴灌通转型的重要原因。

湾财社就如何做好单一项目风控,如何进行行业性风险管理等问题发函至滴灌通,未收到正面回复。

采写:南都·湾财社 记者 吴鸿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