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最早发放育儿补贴的攀枝花,202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转为负增长

界面新闻记者 | 赵孟

近日,四川攀枝花市发布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末攀枝花户籍总人口106.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98万人,非农业人口55.67万人。当年出生人口8296人,当年死亡人口899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7个‰。年末常住人口121.8万人,城镇人口86.2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0.78%。全年办理结婚登记6090对,离婚登记2577对。

作为三孩政策实施后中国第一个推出育儿补贴政策的地区,攀枝花的人口形势变化备受关注。通常,人口政策的效果会在政策出台后2-3年全面释放出来,2023年是攀枝花实施育儿补贴政策的第三年,如何评估三孩政策及其育儿补贴政策的效果呢?

界面新闻梳理2021-2023年的攀枝花人口数据发现,单从出生人口来看,该市出生人口从2021年的8432人减少到2022年的7629人,再略微回升到2023年的8296人,出现一定的波动性,但总体呈下降趋势;从出生率指标来看,2023年的出生率(6.81‰)比2022年(6.27‰)略高,但仍低于2021年(6.95‰),总体同样呈下降趋势。

因三孩政策及配套的育儿补贴等政策于2021年下半年推出,无法影响当年的出生人口数据,政策效果主要体现在2022年和2023年的出生人口数据上。因2023年的出生人数和出生率均高于2022年,显示三孩政策及其育儿补贴等支持政策在减缓出生人口下降方面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2023年的数据低于2021年,意味着政策效果正在随着时间递减。

值得注意的是,育儿补贴政策实施两年后,攀枝花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转为负。尽管2023年的出生人数和出生率均高于2022年,但由于老龄化带来的死亡率高于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不可避免的走向负增长。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攀枝花60岁以上人口23.9万人,老龄化率达到19.76%,高于全国18.70%的平均水平,逼近中度老龄化阶段。

曾多次前往攀枝花调研的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杨成钢曾向界面新闻指出,自然增长率并不能准确反映一个地区生育意愿的变化,这一指标不仅与出生率有关,还与死亡率有关,而出生率不仅受生育意愿的影响,也受到育龄妇女数,结婚人数等因素影响。在全国育龄妇女人数逐步下降的结构性大背景下,出生人口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必然趋势。

杨成钢指出,要准确评估育儿补贴政策对人们生育意愿和行为的影响,需要考察当年的生育率(即每对夫妻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情况,但生育率不同于一般统计数据,并不是由统计部门直接调查得出,而需要通过测算。

虽然2023年攀枝花人口转入负增长,但2023的常住人口比前两年有所上升,2021年的121.4万人微增至2023年的121.8万人,城镇化率从69.92%上升至70.78%。这显示,尽管户籍人口减少,但该市人口吸引力增强,外来人口流入或城镇化进程支撑了人口总量的提升。

这一现象与江苏、浙江等省份的情形相似。虽然自然增长率转负,但常住人口仍有所增加,这是当地经济竞争力的表现。但一些学者认为,这种区域间的人口竞争是不可持续的。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攀枝花近三年的结婚登记数,从2021年的6240对,下降至2022年的5880对,再微升至2023年的6090对,虽然经历波动,但总体也呈下降趋势,与全国一致。中国结婚人数已连续9年下降。这预示着,未来出生人口可能进一步萎缩。

2021年7月28日,即三孩政策消息发布8天后,攀枝花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促进人力资源聚集的十六条政策措施》,其中提出,“对按政策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孩子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这让攀枝花成为中国第一个退出育儿补贴政策的地区,攀枝花市副市长许军峰受邀请出席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介绍该市育儿补贴政策有关情况,引发广泛关注。

杨成钢表示,目前各地发放的育儿补贴金,尚不足以让生育家庭感受到高昂的生育成本有所缓解,支持生育效果可能并不理想,但如果没有育儿补贴政策,“生育率下降可能会更快”。总之,拿出“真金白银”支持生育,反映出了地方政府落实优化生育政策的态度,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友好生育的氛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