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4条调价高铁车票开售 铁路部门再回应→

京广高铁武广段,沪昆高铁沪杭段、杭长段,杭深铁路杭甬段4条高铁运行的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将于6月15日实行市场化票价机制,相关列车车票将于6月1日开始发售。

铁路部门:

符合市场规律,具有良好预期

依据国家有关规定,铁路运输企业对上述4条高铁动车组列车将从现行的固定、单一票价机制调整为灵活折扣、有升有降的市场化票价机制。

调整后,上述列车车票执行票价将以铁路12306和相关车站公告的公布票价为上限,综合考虑区域、淡旺季、时段等因素,实行不同幅度的折扣,对一些停站较多、方便沿线旅客的列车车票进行较大幅度打折,最低折扣5.5折、较原票价低34%;对一些旅速较快、长期供不应求的列车车票不打折,较原票价高20%,充分体现优质优价、公平合理的原则。

5月31日,铁路部门再次回应高铁票价调整问题: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京广高铁武广段等4条高铁列车实行市场化票价机制,符合市场规律,具有良好预期。下一步铁路运输企业还将稳妥推进市场化经营改革,充分考虑高铁建设运营成本、市场供需情况和旅客接受程度,借鉴成功经验,审慎优化调整动车组列车票价。

4条高铁线路票价有升有降

此次四条线路相比以往调价升得多、降得也多。

5月初,铁路12306官网四则调价公告发布后,有记者对比,整体来看,四条线路调整后的部分票价上限比当前的票价有所上涨。以杭深铁路杭甬段举例,杭州东站到宁波站二等座6月15日起公布票价为85元,较目前的公布票价71元,上涨约19.72%。

以沪昆高铁杭长段举例,杭州东站到长沙南站二等座6月15日起公布票价为485元,较目前的公布票价405元,上涨约19.75%。义乌站到长沙南站二等座6月15日起公布票价为405元,较目前的公布票价359.5元,上涨约12.66%。

以沪昆高铁沪杭段举例,上海虹桥站到杭州东站二等座6月15日起公布票价为87元,较目前的公布票价73元,上涨约19.18%。

以京广高铁武广段举例,武汉站至广州南站二等座6月15日起公布票价为553元,较目前的公布票价463.5元,上涨约19.31%。长沙南站至广州南站二等座6月15日起公布票价为377元,较目前的公布票价314元,上涨20.06%。

同时,公告中也列举了多个最低票价降低的例子。

据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武广调价公告显示,如武汉站至广州南站的二等座最低票价为304元,较现票价低约34%。

据沪杭铁路客运专线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沪杭调价公告显示,如上海虹桥站至杭州东站的二等座最低票价为48元,较现票价低约34%。

据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浙江有限责任公司、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江西有限责任公司、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杭长调价公告显示,如杭州东站至长沙南站的二等座最低票价为267元,较现票价低约34%。

据杭甬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杭甬调价公告显示,如杭州东站至宁波站的二等座最低票价为47元,较现票价低约34%。

四则公告均指出,各站间执行票价将以公布票价为上限、5.5折为下限实行多档次、灵活折扣的浮动票价体系,为旅客出行提供更多的选择。具体各次列车的执行票价请在购票时查询12306网站。

专家看法:

高铁市场化定价有望继续扩展至其他线路

据记者了解,距离上一次高铁调价已过去一年时间。2023年5月30日起对柳南客专、胶济客专、南广高铁上运行的动车组列车以及宁杭高铁、沪宁城际上运行的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的公布票价进行优化调整。各站间的执行票价将以公布票价为上限、6.6折为下限,当时公布票价涨价幅度在10%至20%左右。

此前高铁调价的效果如何?国铁集团方面表示,此前已实行市场化票价机制的京沪高铁、厦深高铁、成渝高铁、南广高铁、京广高铁京武段等多条高铁市场运营良好,客流更加均衡,综合运输效能持续提升,旅客出行体验不断改善。

也有多位铁路专家曾向记者表示,此次高铁调价并不简单涨价,而是有升有降进行更灵活的定价,可以一定程度改善铁路收入。此外,高铁调价或带有一定的试验色彩,未来可能根据调价线路的运营收益情况扩大调价的线路范围。

多位铁路专家表示,铁路调价将进一步提高国铁集团的收益,随着国内客运市场形势向好恢复,国铁集团去年经营效益大幅提升。据近期国铁集团披露,2023年,国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454亿元,同比增长10.5%,净利润33亿元;2024年一季度,国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833亿元,同比增长4.2%。2023年末,国铁集团资产负债率65.54%,较上年末降低0.84个百分点,铁路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目前大多数高铁线路仍为固定、单一票价机制,多位专家进一步向记者指出,高铁市场化定价有望继续扩展至其他线路。此前,一位中西部铁路公司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普通旅客铁路(普速列车)定价几乎没有调整过,算是民生公共事业,承担着一部分的社会责任,并非市场化定价。后建的高铁,部分线路已开启市场化定价,主要看供需,有需求才会有调价动力。中西部不少高铁和客车,因地势环境导致修建成本比京沪高铁的成本要高,但客流量肯定是更比不过京沪线路,因此中西部地区线路调价的可能性并不高,本身上座率和开行对数等都不具备票价上浮的基础。

来源:澎湃新闻(记者:邵冰燕)、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中国铁路微信公号

编辑:陈玉婷

校对:王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