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联合抵制电商平台“618大促”,出版社缘何爆发?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环球时报驻美国、英国、日本特约记者 刘一然 纪双城 潘小多】今年电商平台“618年中大促”来临之际,北京、上海56家出版社联合发函,告知国内某电商平台将不参加其全品种图书2-3折的促销活动,出版社与电商平台围绕图书定价累积多年的矛盾集中爆发,并成为舆论关注焦点。《环球时报》记者多方采访调查,揭开这一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

“我们亏不起”

“我们仍坚持联合声明里的态度,不会参加电商平台618全品种图书2-3折的活动。电商方面似乎策略已有所调整,没有强制要求我们参加。”5月29日,北京一家出版社相关负责人任敏向记者披露这一事件的最新进展。她告诉记者:“我们联合发函的目的就是表明这一立场:出于经营成本考虑,我们选择不参加。这不是出版社与平台搞对立,而是一个业务上的回复。”

上周,10家北京出版社与46家上海出版社先后发出两份联合声明告知函,表示不参加某电商平台要求的全品种图书以2-3折出售的“618”促销活动。

任敏告诉记者:“这次2-3折的促销活动已触及我们的成本线,我们亏不起,只能不参加。”

另一家出版社的相关负责人付军给《环球时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一本图书的前期成本包括编辑、排版、校对、设计,再加上纸张、印刷,以及库存和运营费用,大概会占到图书定价的20%左右。此外,版税平均占到定价的10%。这些成本加在一起就达到了定价的30%。电商平台要求出版社以2-3折的价格参加促销,出版社参与的话只能是“赔本赚吆喝”。

那么,国外电商大促期间图书市场情况如何呢?据《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观察,美国主流电商平台上图书的折扣平时一般在5-8折,教科书鲜少打折。“黑五”(美国圣诞促销季)期间折扣会稍低一些,但很少会低至2-3折。日本图书遵循“再销售价格维持制度”,因此电商平台与实体书店一样,均须按照出版机构定价售卖,即使在“黑五”等活动期间,书籍也几乎不会降价。不过,日本二手书可以随意定价,这也是日本二手书店和二手书网站长期存在的原因。

《环球时报》驻英国特约记者发现,“黑五”期间,相较于家电等品类,图书的折扣并不明显。此外,由于英国电子书价格昂贵,而且年轻人认为纸质书“很酷”,因此一些零售书店的生意并没有明显下滑。英国连锁书店W.H.Smith今年1月宣布,在2024年1月20日前的20周内,集团收入同比增长8%。

有了说“不”的底气

采访中,记者得知,图书在电商平台所有商品品类收入排名中并不靠前,却是电商平台每年大促期间最为重视的品类之一,活动多且折扣力度大。付军向记者揭开了背后的原因:图书承担着大促期间为电商平台引流的功能。“图书单价低、内容包罗万象、复购率高,面向的消费群体非常庞大。所以,每年大促图书的营销活动很热闹,不仅吸引大量消费者进来,还能将其引流到其他品类中去。”

任敏表示,出版社对电商的低价促销一直有异议,但直到今年才彻底爆发,其根本原因是,出版社正培育自己的销售渠道,如搭建独立网络销售平台或者带货直播间,逐步摆脱完全依赖电商平台的被动局面,因此有了一点点底气开始向电商平台说“不”。

出版行业专业分析机构中金易云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图书市场销售分析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传统电商渠道销售码洋(全部图书定价总额)占比达到50.52%,为最大销售渠道。短视频电商占比上升到33.07%。实体零售渠道销售仅占7.51%。

中金易云行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周耀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次风波表面是图书供应商与销售渠道上下游之间的商业冲突,深层次是电商平台与出版社双方增长焦虑的一次碰撞。电商平台需要出版社更大程度让利来吸引更多消费者,提升业绩。而出版社本就面临经营压力,当电商平台触碰到其盈亏线,就会表现出抗拒。不过,周耀光认为,上下游相互依存、相互信赖的基础是牢固的,这次风波只是一个插曲,合作不会因此中断。目前,双方一起探讨如何在现有困境下实现突破会更有意义。

出版社的挑战

随着图书线上销售业态的不断演进,出版社的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任敏说,直播带货抽佣的形式正改变整个行业的商业模式,不仅给传统电商平台带来直接挑战,还让出版社的经营利润越来越薄。任敏说:“书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出版社如果没有力量继续投入、保障内容质量,对社会也是一种损失。”

付军称,出版社一直呼吁主管部门出面与电商斡旋,给出版社一个更宽松的经营空间。付军认为,图书出版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出版社各有定位,面向的读者也是多年培育起来的。因此出版社各有“领地”和“护城河”,深入对方领地不现实。他说:“对于出版社而言,没有雄厚的资金,转型很难,多元化也很难。我们能做的就是做一些文创产品,或者在图书品种上尽量向教材教辅类靠近,以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对此,周耀光向记者表示,对于出版社而言,不仅要在新的市场形势下积极寻找新路径,也要重视广大消费者的声音,思考如何把图书的知识价值、情绪价值等更有效地传递给消费者。同时,周耀光认为,图书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知识的载体,负有传播知识、提升民众认知水平,甚至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职能,出版社本身要不断提升能力适应时代、贴近读者的需求,同时政策环境上也应该有相应的配套措施跟进。(应受访者要求,任敏、付军为化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