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环评造假入刑第一案:环评师不到半年编制千份环评文件,927份被认定虚假,4人获刑

6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3件检察机关依法惩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山东省青岛市林某鑫等4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引人关注。

“高产环评师”引关注

不到半年编制上千份环评文件

2020年9月,被告人林某鑫为谋取非法利益,指使被告人汪某在青岛市即墨区先后注册成立了J公司、Y公司,专门出售“环评报告资质页”。持有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的被告人靳某燕“挂靠”在J公司,收取J公司“挂靠费”人民币3.5万元,但未实际参与具体环境影响报告的编制、审核和签名,并按照林某鑫的要求提供个人生活照片,用于伪造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到项目现场踏勘的证明。

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林某鑫等人招揽业务,在靳某燕等未参与任何编制环节,J公司、Y公司也未开展任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情况下,伪造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签名,将加盖有J公司、Y公司印章的“环评报告资质页”,以每套300元至3500元不等的价格,出售给被告人谷某欢等人,谷某欢等人再加价出售给其他中介,用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书)。林某鑫以J公司、Y公司名义出售的“环评报告资质页”,供他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书)927份,获利79.91万元。经生态环境部门认定,有25份环境影响报告表(书)存在遗漏环境保护目标、隐瞒生态保护区等问题,所涉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被依法撤销,有关项目因此停产停业。

2021年上半年,有媒体反映J公司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靳某燕不到半年时间内编制1000余份环评报告文件,“高产环评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生态环境部门经调查,于2021年5月31日将案件移送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同年6月7日,青岛市公安局即墨分局对本案立案侦查。2022年5月至2023年1月,4名涉案人员相继归案。

多人获刑

927份生效报告均被认定为虚假

2022年5月22日,经公安机关邀请,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两级检察机关指派检察官介入侦查引导取证。最高人民检察院、山东省人民检察院予以同步指导。因该案系“环评造假”入刑第一案,无先例可循。检察机关通过与公安机关、生态环境部门共同研究、论证,认为应重视林某鑫等人出售“环评报告资质页”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引导侦查机关调取行政机关对涉案环境影响报告表(书)的认定意见和后续行政处罚决定,收集造成的相关项目损失等证据,查明J公司、Y公司通过环评信用平台公示登记环评项目资质1641次,生效的927份环境影响报告表(书)均被生态环境部门认定为虚假,其中25份存在严重质量问题,造成损失100余万元。

2022年11月27日,青岛市公安局即墨分局以林某鑫、汪某、靳某燕涉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将案件移送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机关经审查,发现以J公司名义出具的虚假环境影响报告表(书)中,有部分“环评报告资质页”系中介人员谷某欢从林某鑫处购得。谷某欢主观上明知林某鑫等人不开展任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仍从其处购买 “环评报告资质页”并出售赚取差价,且情节严重,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建议公安机关补充移送。

2023年3月26日,即墨区人民检察院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对林某鑫等4人提起公诉,并建议即墨区人民法院判处4人有期徒刑三年至一年不等,并处罚金,对靳某燕判处缓刑。

庭审阶段,针对被告人林某鑫等人未参与涉案环境影响报告表(书)编写,主观恶性小,社会危害不大等争议焦点,检察机关认为,林某鑫等人长期从事环境影响评价中介服务,明知环境影响报告表(书)应当由有资质的人员经调查、勘验后出具,仍将“环评报告资质页”连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照片提供给其他无资质人员,不仅编造的环境影响报告表(书)数量多,造成经济损失大,且涉及到二十余个省市、上百个行业,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公信力造成严重破坏,社会影响恶劣,应依法从严惩处。

2023年5月25日,即墨区人民法院依法对该案作出判决,采纳了检察机关指控的全部犯罪事实及量刑建议。宣判后,被告人未上诉,判决已生效。

红星新闻记者 祁彪

编辑潘莉 责编 官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