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斯坦福博士考上乡镇公务员:留学的尽头也是编制?

文|梅堂

中科大本科+斯坦福博士,却要去皖北乡镇当公务员?近日,一名成功上岸的斯坦福博士引发网络热议。

据澎湃新闻报道: 6月16日晚,安徽省宿州市公务员局通过宿州先锋网发布了宿州市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第二批)。澎湃新闻注意到,公示名单中拥有博士学位的考生苏某来自世界顶尖学府斯坦福大学,其报考的是宿州市下辖的灵璧县乡镇机关基层事务管理职位。

考公热的大背景下,海外名校毕业生进入体制内,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博士要去乡镇当公务员,还是引来议论纷纷。这是不是一种人才浪费?他未来的仕途之路要如何走下去?诸如此类的猜测纷至沓来。

通过苏某留在各个学校的痕迹,网友试图拼凑他求学的经历,找到一个说得通的答案。比如他高中毕业于安徽省萧县实验高级中学,距离他即将入职的灵璧县仅有一百多公里。他大学本科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曾拿过郭沫若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本科毕业之后又进入斯坦福大学读博。这些履历金光闪闪,足以说明他是一个真学霸。

从真学霸到“屈尊考公”,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在常人的想象中,凭他的学历,想要在国内一般高校拿个教职,或者找其他更体面的工作,并不困难。就算要考公,也可以往更发达地区、更高的位置考,实在没必要去皖北乡镇当个公务员。

因此有人猜测,他很有可能只是厌倦了科研,因此宁肯浪费巨大的时间成本,也要给人生重新换一条赛道。基层事务虽然千头万绪,但是对于在一流高等学府“厮杀”多年的“卷王”,也是一种休息。

持有这种论调的人翻出了苏某的博士论文,认为他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并不多,博士论文的致谢也言辞闪烁,2022年毕业2024年才考公,这些蛛丝马迹很可能说明,他的科研生活并不如意。

也有很多人不觉得他是“名校低就”。他有学历优势,又有基层锻炼的经验,上升速度通常比一般公务员要快得多。如今的起点虽然在灵璧县乡镇,但只要他有能力,很可能被组织重点培养,终将抵达一个学历背景相匹配的职位。不过这种说法很快就被反驳,理由是他考取的乡镇公务员岗位,有5年的服务期,按照规定,这期间上级机关一般不得借调和选调。今年30岁的他,在基层待满5年后,仕途上还有多少上升空间,前景似乎并不乐观。

当然这些都只是一些猜测。网友虽然猜得不亦乐乎,但是真正的原因,只有苏某自己知道。事实上,人们之所以对他的选择如此耿耿于怀,总想从他的人生经历里找出一个符合常理的解释,除了好奇外,也可能是想寻求一种确定、可控的答案,来应对内心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的由来复杂,比如忧心学历是不是越来越贬值,体制外的就业选择是不是越来越窄,连海外名校毕业的留学生也找不到好工作?除了考公,还有没有别的行业能承接人们安稳度生的愿望?

资料图。图文无关。

如果证实苏某的“下沉”是基于个人原因,与大环境无关,“鸡娃”的家长们估计会安心不少——这只是苏某个人的不争气,不是传统的上升通道走不通了。然而,随着经济大环境企稳,学历贬值似乎越来越成为现实。耶鲁哈佛斯坦福,这些一个个出现在各地考公录用名单里的海外名校,让人们对“名校低就”逐渐脱敏。

乐观点想,这类故事的接连出现,对主流的成功观念或是一种撼动。大部分人习惯性认为,人生之路就是要拼命往上爬,人生价值的实现主要体现在阶层的跃迁上。但总有一些人起点很高,却由于个人性格、偏好等原因,加上经济机会的整体减少,在某个节点停下来,主动选择一种降级的生活,这种转变是不是只能用“悲剧”“失败”来形容?

人生的路怎么走才算好,终究只有自己才知道。不管苏某是当乡镇公务员还是继续搞科研,都是他的个人选择,只要是发自真心做出的选择,只要他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就是适合他的道路,外界无须强加给他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哪一天世人能够坦然地面对“名校低就”——不管是出于观念的转变还是经济环境使然,都说明社会变得更多元和包容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