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属于金庸武侠的时代,终于是过去了?

依稀往梦似曾见

心内波澜现

抛开世事断愁怨

相伴到天边

……

这首《铁血丹心》是1983年黄日华、翁美玲版《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曲。急促上行的弦乐伴随如黄河般奔流不息的和声,前奏一响,人们便会瞬间进入“射雕引弓塞外奔驰”“身经百劫也在心间”的金庸式侠义江湖。该剧也成为几代人心目中的经典,豆瓣评分9.2分,雄踞所有“射雕”改编影视作品的高分榜首。

时隔41年,曾执导剧版《三体》的杨磊,以《铁血丹心》为名,采用同名主题曲,开启新一代的《金庸武侠世界》的篇章,再次讲述郭靖、黄蓉等从江湖儿女成长为侠之大者的故事。

开播两天,上线六集,反响平平。是杨磊改编的问题,还是属于金庸武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金庸武侠世界》是系列剧集,整体脱胎于《射雕英雄传》。除了杨磊导演的主线故事《铁血丹心》外,四个创新人物篇章《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等或有更多原创和发挥,不完全依循原著。也许,这是剧名不取《射雕英雄传》的原因。

就目前呈现的六集核心主线来看,杨磊的改编方式,基本沿用了改编剧版《三体》的心得:直接抠书,搬用原著台词和部分场景,避免打上创作者的个性钢印。

故事从黄沙大漠起,江南七怪寻到少年郭靖,教他武艺,交待过他们与黑风双煞的仇怨后,仅4分钟,从《封神》剧组中走出的超凡脱俗的“杨戬”此沙,便化身质直憨厚的青年郭靖,正式亮相。

之后,故事继续快进到郭靖纵马赶赴中原。乞丐模样的黄蓉登场,撞见急难好义的郭靖。两人一见如故,酒楼点菜,相赠宝马、金银、貂衣,黄蓉感动不已。

另一边,穆念慈比武招亲,小王爷登台较艺,引出后续杨康身世所牵绊的前人往事。最新一集,明道饰演的“吃货”洪七公登场,在黄蓉“舌尖上的美食”之诱惑下,传授郭靖降龙十八掌。

诸多名场面,如郭靖黄蓉相遇点菜,黄蓉恢复女儿身与郭靖泛舟,赵王府中的武林纷争,穆念慈向杨康陈述心意等,几乎等比例还原小说,有些台词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一致。

所以你以为杨磊是“原著党”吗?并不是。

按原著,射雕故事的开头应交待家国背景:岳飞枉死,地方县府勾结金人,欺压百姓。郭啸天、杨铁心侠肝义胆,有报国之志,奈何遭人陷害,落得家破人亡。丘处机与江南七怪打赌,教导郭杨后人,并定下18年后醉仙楼的比武之约,遂有后续郭靖的英雄成长史。

1983版射雕剧照

而杨磊版《铁血丹心》,宁肯用5分钟镜头还原黄蓉点菜场面,也不愿意留给郭靖父母一个片段;宁肯将6分钟镜头对准大厨黄蓉的精湛手艺,也不愿意挪一点给郭靖的草原朋友圈;宁肯让杨康和穆念慈在比武招亲时转圈圈深情对望,也不想挤出点时间,留下丘处机以“靖康之耻”赐名郭杨后人的场面。

所谓的国仇家恨、前代恩怨、大漠风云,全部沦为浮光掠影的背景、回忆或一句台词。金庸原作前六回,“风雪惊变”“江南七怪”“大漠风沙”“黑风双煞”“弯弓射雕”“崖顶疑阵”(三联版),在剧集中均一笔带过,便急切地推进至第七章郭黄相遇和杨穆比武,似乎就想赶紧快进到这些十七八岁年轻人的爱恨情仇。

或许,导演认为当下习惯快节奏爽剧和小程序微短剧的观众,已经没有耐心接受1983版“射雕”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所以与主角无关的场景,哪怕是至亲父母和家国恩怨,也一径缩略,重要的是——快,快到41年前第九集才登场的黄蓉,在此剧22分钟便出现,并迅速芳心暗许。

虽然主创以插叙或补叙的形式,将前尘往事掺入到郭靖黄蓉的爱情叙事之间,但呈现的效果就是:似乎一切都是为了两人相恋、受阻、进阶,最终成为侠侣为铺垫。

剧集要用30集篇幅,容纳120万字的小说体量,整回整段的删减必不可少。但集数再少,如1994年张智霖、朱茵版的“射雕”,只有35集,也不妨碍主创不疾不徐地铺陈家国背景、上代恩怨,终成又一经典。

杨磊的《铁血丹心》,过于着急地讨观众欢心,匆匆推出男女主角,并花大笔墨在二人互动上,致使其他配角混乱而薄弱,沦为了游戏里的NPC(非玩家角色)。

比如江南七怪,在书中论武功并非上乘,性格也各有缺陷,但为了一句诺言,便告别故乡江南的繁华之地,在大漠一呆就是十八年。

尤其柯镇恶,江南七怪之首,郭靖大师父。他自诩“一生正直,数十年来无一事愧对天地”,洪七公、丘处机、马钰,甚至恶人彭连虎等人,提及他,言必称“柯大侠”。

他或许脾气暴躁、不讲道理,但在善恶、信义与忠勇方面,绝对是光明磊落的。郭靖性格中的固执、顽强、无畏、重信、守诺,何尝没有柯镇恶的影响。

但剧集将江南七怪与丘处机的往来始末后置,变成一段闪回,导致他们出场动机不明。七怪的侠义精神因此变得虚无缥缈,与郭靖的师徒情也变得轻飘飘的。

另一个重要配角,穆念慈,她容貌姣好,楚楚可怜,但只是外柔内刚。原著中,王处一曾对郭靖说,“那女孩子性子刚烈”。

刚烈,是穆念慈的另一面。而剧集对此的改编,完全不得其法,只是发挥偶像剧桥段,让她和杨康深情对望,雪中送伞……使穆念慈的形象,只剩乖巧、温顺的一面,而缺失了一个女子如何坚定不移去爱,如何在个人情感和民族大义之间,坚守后者的贞烈的一面。

实在遗憾。

或许主创是为了凸显主角,不得以削删配角,以免观众入戏太慢。那不妨审视一下涉及到塑造郭靖这个角色的人物,以考校这种删改的得失。

首先是郭靖之母,李萍。

这个角色,勾连着郭靖的历史、大宋的屈辱、郭杨两家与段天德、完颜洪烈的恩怨与蒙古草原成长起来的英雄底色。但在剧中,迄今为止她仅在牛家村、法华寺的闪回中露了一面。对这个角色的删减,等于删除了郭靖所背负的国仇家恨。郭靖下中原,就只剩比武赴约了。这样的形象,与金庸眼里的郭靖,恐怕相去甚远。

1983版郭母要郭靖不忘复仇

再看马钰道长。郭靖因天资问题,习武不顺,报仇无望,得遇马钰,便恳求他教导自己。马钰考验过郭靖后,方才传授他内功。剧集呈现,则是马钰突然现身,说跟郭靖有缘,便教他心法。

这样的删减,既无法凸显郭靖为了师父和母亲,急于学武的忠孝之情,更无法彰显郭靖作为一个愚笨之人,何以能成为一代大侠——因为他小小年纪,就有大决心和大毅力,攀上高耸的悬崖,以求得学习资格。

不论别的,单说删去成吉思汗这个角色,就没有了后续赠郭靖百斤黄金的桥段。那郭靖遇见黄蓉后的出手阔绰,赠金赠马,钱从何处来?

总结下来,报国复仇、坚毅勇敢、无惧无畏等属于郭靖的特质,全都没了。

主角尚且如此,配角更加黯淡无光,整个剧集只能沦为PPT,用古典构图和风景,配上金庸的对话,一页一页,快速揭过。

“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助守襄阳……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

古天乐版《神雕侠侣》中的郭靖

《神雕侠侣》中的这段话,从此确立了大侠的真正标准。对标这个标准,堪当大侠者,首选郭靖。他是宋人,毕生抗击金元,乃至为国尽忠。《射雕英雄传》就是一部,诠释“何谓大侠”的经典作品。

1983版郭靖黄蓉

可是杨磊版“射雕”,删减权贵祸国殃民、百姓民不聊生的背景,丧失了侠义诞生的社会基础;

删减江南七怪等配角戏份,破坏了侠义江湖的世界观;

删减促使郭靖成长成才的母亲、马钰等情节,使大侠的成长史支离破碎而难以令人信服。

最终,郭靖只能成为一个武林高手,江南七怪、马钰、洪七公等人,不过是推动他修武的阶梯而已。

至此,这版射雕的改编效果彻底显现:武侠二字,他们只取“武”,弃了“侠”。

但剧名分明是《铁血丹心》。

何谓“铁血”?黄遵宪诗云,“月晕蓬星见,山倾铁血流。终看胡骑入,抉眼在城楼。”这是感山河飘零的忧愤之语。

何谓“丹心”?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丹心”,他一生忠勇,以身殉国,千古忠臣义士,不过如此。

这才是“铁血丹心”。空有其名,不取其实,这是《铁血丹心》最大的遗憾。

文/李瑞峰 编辑 苏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