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遭遇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桂林怎么样了?

日前,“桂林”冲上热搜。

从6月12日20时开始,广西桂林、柳州、河池等地遭受连日暴雨袭击。19日早间,桂林水文中心升级发布洪水红色预警。桂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于19日晚间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为一级,多个区域进入紧急防汛期。据国家水利部消息,漓江桂林水文站于20日凌晨出现148.88米的洪峰水位,超警戒水位2.88米,相应流量6380立方米每秒,已超过1998年漓江特大洪水的148.4米水位,为桂林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水位、流量均为1958年有实测资料以来的第一位。

18日起,桂林市城区出现洪水倒灌、内涝现象。19日晚,广西南溪山医院住院部积水断电,桂林火车站也因内涝而“停摆”。桂林市气象台工作人员对《中国新闻周刊》称,20日起未来3日,桂林全市以小雨、阵雨为主,气象条件转好,洪水风险降低,但不排除上游地区大雨甚至暴雨的可能性。目前,桂江干流上游桂林江段洪水已出峰回落。桂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于6月20日19 时20分将桂林市防汛一级应急响应调整为三级应急响应。

多位市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日停雨但有雷电,城区内涝正在慢慢消退。6月20日晚间,桂林火车站官方微博表示,桂林站将于6月21日6时恢复办理旅客乘降,旅客可按计划正常出行。

2024年6月20日,桂林解放桥至象鼻山一带受洪水浸泡情况。图/视觉中国

洪水主要由强降雨导致

“几乎每年6月桂林都有洪水,但今年特别严重。由于发生在端午节附近,这一时段的降水也被称为‘龙舟水’。”桂林市民李飞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对于洪水,桂林人虽无奈但只能习惯。

李飞在桂林阳朔县经营一家民宿,位于漓江边。12日晚桂林开始降雨后,李飞如往年一样关闭生意,前往广州避灾。他离开前将贵重电器、储备物资等都搬上了二楼,一楼房间的床垫、可移动家具等尽量堆放在柜子顶部。监控显示,洪水淹没了民宿院子,江边观景台等设施损失较大。李飞表示,民宿建设时都会考虑防洪,但哪怕封闭性再好,一楼房间仍然会进水,床垫等容易泡坏,此次洪水带来的直接损失超过5万元。

大多数市区居民则没能像李飞一样提前应对。胡广在桂林市区做冷库设备生意,他原本以为,仓库所在的叠彩区是桂林地势较高的区域,30年来从未被淹,这次应该也能幸免。19日上午他前往仓库查看时发现,一楼堆放的设备已经被洪水浸泡半小时以上,水深超过50公分。他立刻租船抢救设备,但仍有许多大型冷柜较难转移,预估损失超过10万元。

多位受访市民表示,19日上午,他们开始频繁收到桂林水文中心的预警短信,称预计未来1—2天,桂江等多河段将有超警水位,可精确至1米。同一时间,桂林市水利局开始持续发送预警信息,称漓江上游青狮潭、斧子口、小溶江、川江四大水库开始排洪,并配有入库总流量、单位时间增减排流量等具体信息。但也有少数市民表示,可能由于手机运营商不同,当日没有收到预警短信。胡广称,他的老板收到预警短信,他才前去查看库房,否则损失可能更大。

据广西气象局统计,12日20时至19日15时,全区平均面雨量152毫米,强降雨中心主要出现在桂林、贺州、柳州三地,桂林市兴安、永福、灵川3县反复出现特大暴雨,有7个乡镇累计雨量超过700毫米,最大为兴安县溶江镇,为945.5毫米。此次降雨过程中,24小时降雨量打破桂林市38个气象站建站以来历史纪录。广西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副热带高压与西南季风的共同作用,冷暖气流长时间在广西上空交汇,强对流导致了极端强降雨。

“本次桂林洪水主要还是强降雨过程导致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贾绍凤对《中国新闻周刊》称,虽然地形地貌对洪水的走向和富集有一定影响,但其与洪水之后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关联更强。漓江是桂江的上游段,后者属于珠江流域的西江支流,贾绍凤认为,大型水系由于支流众多,洪水自我调节性强,而漓江本身属于“支流的支流”,调节能力弱,加上暴雨与上游来水压力,造成了桂林境内多条支流的超警水位。

虽然收到预警,但一般人很难判断预报中的超警水位和自己所处位置的关系,都是“水都到家门口了”才意识到需要转移,因此受灾最多的是一楼商铺,地下仓库和车库等。胡广称,家里有一位近七旬的老人住在叠彩区白石潭村,平日务农,几乎不用手机,住所为一老式两层民房。19日下午老人回家后发现一楼已经被淹,只得爬上二楼,在家中躲避了一宿,且没有食物、难以求救。

20日,《中国新闻周刊》致电桂林水利局,一位灾害防御与水土保持科的工作人员称,洪水预警由该科室发出,他们还负责在气象部门预警的暴雨时段前三小时,向各雨量监测站点的行政负责人发送预警消息,提醒该区域暴雨、山洪等风险较大,需进行预备转移。具体的工作部署则需和市防汛办、各乡镇水利部门等协同进行。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程晓陶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理论上,预警的范围越精准越好,但要具体到洪水到达的时间、城区水位高度等程度,目前技术上还有困难。对于洪水的预警,采用仿真模拟计算的方式虽然比常规水文方法能给出更为精细的结果,但其准确性还依赖于降雨预报输入数据的准确性,也就是雨量、雨强的时空分布。对于构成暴雨的复杂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要准确给出暴雨中心位置、强度与走向,并非易事。

“还是需要提升全民风险意识。”程晓陶表示,当地居民对当地暴雨特性相对熟悉,例如山丘区洪水常暴涨暴落,因此在雨季应提前规划避险迁安措施,例如向高处转移物资,前往耐冲淹的高层建筑物躲避等。乡镇、社区也应健全应急响应体系,优先安排老人、幼儿等行动不便人群的转移。另外,相关部门间要加强协调联动,落实属地职责,全力开展救灾工作。而对于多数积水不深、流速不大、历时不长的受淹区域,更多应考虑的是如何趋利避害,减轻洪水损害。

2024年6月19日,消防救援人员在桂林柘木镇柘木村转移被困群众。图/视觉中国

水库调度是项系统性工作

“虽然城区洪水明显减退,但救援工作压力还很大。”桂林蓝天救援队一位分队长20日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目前城内有些小区内涝依然严重,需抽水排涝,许多低洼地区的受困居民还没有救出来,救援皮划艇等装备还不够用。另一救援队队员表示,其所在的救援小队于19日下午2点左右投入救援工作,主要响应当地居民的求救电话,19日晚几乎没有休息。有些居民已超过20小时没有进食,救援队在挨家挨户运送物资。

据国家水利部消息,漓江桂林江段18、20日产生两次洪峰,桂林水利部门调度上游青狮潭、斧子口、小溶江、川江四大水库,在两次洪峰之间进行多次蓄泄。

漓江上游四大水库中,青狮潭、小溶江、斧子口水库均为大型水库,用于拦截降雨来水,减轻防洪压力。川江水库为中型水库,以防洪和生态环境补水为主。上述水库在此次洪水事件中多次主动排洪,以应对强降雨。据广西水文中心网站发布的水情,截至20日22时,小溶江、斧子口和川江水库的水位仍居广西全境超汛限水库的前三位,这也意味着这三座水库仍承受着巨大的蓄洪压力。国家水利部初步估计,四水库共拦洪3.1亿立方米,最大削峰率45%~89%,将漓江桂林江段洪峰水位降低了1.5米左右。

在程晓陶看来,水库集中时段泄洪,很多时候是不得已而为之。水库具有调峰错峰的防洪功能,汛期会将水位降至汛限水位,腾出防洪库容。如果洪峰接踵而来,超出水库防洪高水位,水库就必须转入保坝安全的紧急泄洪状态。那在有可靠降雨过程预报的前提下,提前泄洪是否可能?程晓陶认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水库汛期拦洪后,要将水位降至汛限水位。但是在持续叠加强降雨过程中,很可能出现对水库调度不利的情景。通过科技进步提高降雨、洪水预报水平,对于优化水库群调度功能无疑是必要的,但要完全避免水库紧急泄洪状态也不现实。贾绍凤表示,对于中小流域,总雨量预报的偏差可能性更大,假若贸然提前排水,实际降雨量却很少,那么水库的未来供水又成问题。

程晓陶指出,水库调度是个系统性工作,要考虑雨情、水情等多种因素,且河道排洪、工程防洪的能力是有限的,“洪水总要有个出口”。程晓陶认为,预警、响应、抢险、灾后重建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防汛体系,对于桂林来说,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基建抢修是下一步救灾重点。只要在汛期内,洪水就还有卷土重来的可能性,不能因为一时退水而放松警惕。据国家水利部数据,20日18时桂林水文站水位回落至超警0.14米,较洪峰水位已降低2.74米。截至18时,桂江全线仍维持超警态势,预计将于22日下午全线退至警戒水位以下。

目前,漓江船舶、排筏仍保持停航状态。李飞表示,20日傍晚时分他回到阳朔,县城供电已基本恢复,手机有信号,但有线电视和无线网络信号还没有恢复。“水总是会退的。”他说。未来天气逐渐转向晴好,停滞的旅游业将逐渐恢复,按照往年经验,洪水后的桂林山水将重新变得秀美。

(文中李飞、胡广为化名)

记者:周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