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因为谐音,苟姓“准爸爸”想让孩子不姓苟

近日,一位姓苟的“准爸爸”向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询问, 因为自己的姓氏比较特殊,从小遇到了很多尴尬。“我想给孩子改姓,可行吗?”

针对苟先生的疑问,记者进行了相关咨询。

“因为姓氏谐音,从小给我带来了很多困扰。自己的孩子即将出生,家人们也不想孩子再遭遇类似尴尬。”苟先生告诉记者。

针对苟先生的疑问,贵阳市公安局白云分局明确回复,根据《民法典》第四编第三章第一千零一十二条、第一千零一十五条之规定, 自然人享有姓名权,在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可以到属地派出所为孩子办理姓氏更改事宜。但由于苟先生的孩子还未出生,公安机关暂时无法办理姓氏更改相关事宜。

那么新生儿出生填报姓名时,能否不随父母姓?

贵阳市卫生健康局妇幼处回应, 孩子出生后,若不随父姓或母姓,在医疗机构办理出生证时,填写第三姓氏申请表即可。

另据中国警察网消息,每个公民都享有姓名权。根据我国现行《婚姻法》的规定,起名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而根据相关司法解释, 存在以下情况,还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

1.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

2.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

3.有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

4.少数民族公民的姓氏可以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条也作了相同的规定。也就是说,如果仅凭个人喜好和愿望创设新的姓氏,不符合法律规定限定的情形,就可能因违反公序良俗而被公安机关拒绝登记。

针对给孩子更改姓名的问题,有律师表示 ,根据我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申请更改姓名。姓名权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对自己的姓名独立决定、使用和维护的权利,不受他人非法干涉。特别是对于未成年人,父母或者监护人有权为其决定和申请变更姓名。这意味着,如果认为当前的姓氏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可以依据法律程序申请变更孩子的姓氏。

“苟”姓者担心孩子受嘲笑改姓

今年33岁的敬芳来自重庆,她原本祖上姓敬(音为gòu),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演变成“芶”。在她小的时候,因为当时的户籍系统无法识别“芶”,便用“苟”来代替“芶”,叫做“苟芳”。

敬芳家的族谱(图源:受访者)

不过,这个“苟”也有历史出处,敬芳的家中族谱曾明确提到,因历史原因,赐族姓“敬”。“苟”旁反文要加,只读苟之去声。苟旁反文不加,也只读苟之去声,不读gǒu,亦不读jìng。

虽然族谱中指出,“苟”作姓氏时应为第四声,但敬芳身边的绝大多数人还是将其读成了gǒu。

因为姓氏读音的问题,敬芳在学习生活中自然也遇到了不少尴尬,后来慢慢地,她对外介绍时不再叫“苟芳”,而是“敬(jìng)芳”。

因苟姓读音造成的困扰,主要体现在工作中。敬芳如今经营着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在公司里,“苟”这个姓氏也为内部交流带来不便。

而更令敬芳担心的是,她害怕年幼的儿子向同学介绍她的姓氏时,会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歧视,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原本还想过让孩子跟我姓,后来想想还是作罢。”

敬芳改姓前后身份证(图源:受访者)

2022年6月,敬芳下定决心,前往当地户籍科,申请将苟姓改为敬姓。“改姓的过程很顺利,族谱加上老家村里开的证明,一两天就办好了。”敬芳说,真正改成敬姓后,她也不再过多地向外解释这个姓氏原本应读成gòu,而是统一称为jìng。

因读音改姓的还有“鸡”姓。据《中国姓氏大全》等多部资料记载,鸡姓是“佛山土著四大姓(即:鸡、田、布、老)”之一,在上海、云南也有分布。但最为集中的应该是广西的东兴市,有1000多人姓鸡。至于鸡姓的由来,大部分说法认同是从“奚”姓演变而来。

2017年《南国早报》就曾报道,姓鸡的人越来越少。东兴市把鸡姓改为奚姓的,约占整个鸡姓家族的1/3,主要原因是外出求学、工作后觉得姓氏不雅。而早在10多年前,这个危机感就在广东出现——号称“佛山土著四大姓”之一的鸡姓,在当地已寥寥无几。

有研究者表示,很多生僻的姓名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应当以现代视角看待,过度娱乐化消解,希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能够让生僻字得到传承,让拥有这些特殊姓氏及名字的人群更有归属感及认同感。

来源: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中国警察网、央视网

编辑:杨帆

校对:吴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