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家长花费近万填志愿 给孩子算命测方位

摘要:随着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出炉,高考志愿填报也成为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截至今年,全国29个省市陆续实行新高考改革方案,专业填报规则也变得复杂,互联网上高考志愿填报的赛道也变得“卷”而拥挤。一些主播顶着规划师、报考师、高报师的身份标签,以直播、短视频的方式售卖填报信息,在直播间贴出“一个墨镜(注:价值9.9元的礼物)出方案”的口号,一位河南咨询师称每天至少要开六场直播。

他们和考生家长连麦指导,也会整理各种庞杂的录取数据,体验具体岗位,甚至给报考生做时下流行的人格测试。但这个行业没有体系的考核标准和资质认证,收费也从几百块到近万不等。“网红名师”张雪峰推出11999 元的“梦想卡”和17999元的“圆梦卡”,依然迅速售罄。

不过,也有家长咨询后回来吐槽,“花钱之后,结果和自己分析得差不多”。云南一名家长曾花了5000块报名,发现咨询师都“不问家长、孩子有什么想法”。

我们找到了三位高考报考咨询师,他们坦承,志愿填报不仅是分数的争夺,还与家庭经济、父母影响挂勾。这场围绕志愿爆火的生意,某种意义上,也体现了许多家庭的教育焦虑。

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文|蔡家欣 邱启媛 编辑|王一然

潘丽双 河北石家庄 从业十余年

“报考不能仅仅看考了多少分”

真正出分之后报考就5到7天。每个家长沟通最少得一个半到两个小时,满打满算,我们所有的报考老师,一般一个人接十四五个都是封顶的。

我做文化课培训起家,接触的都是初高中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在盲目补课,但并不知道将来孩子要做什么,走向社会之后学什么。

以前志愿咨询没有现在这么烂大街。网上会讲,550分物理组的男生,哪几个专业能报,女生物理组500分以上怎么样。一定是这样吗?别人的家庭、孩子什么样,特长是什么?你根本不清楚,这些东西会误导很多家长,只用简单的性别、分数来定位将来。

(报考)不仅是考了多少分,要整体规划专业,从将来就业往前看,家庭资源、兴趣爱好,还有家长影响都在里面。

我们这里一个老中医的闺女,家里全是学中医的,当时让孩子报了对外经贸专业,还是中外合作,赶上要出国疫情了。孩子根本不喜欢这个(专业),三天两头从学校回来,读了将近两年(又回来复读)。

在石家庄一中、二中这样的学校,有文化的家长从高一就开始规划孩子整个高中学业。有很多通道在高一高二就得开始准备,比如参加奥赛,获得国家认可证书,综评的东西要提前做。

县里的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就不一样了。家长工作的层次不一样,很多是个体户或者务农,家长不懂,孩子也接触不到,高考之后,甚至有些家长还在等,还没出分,怎么报,要上什么?

但我们基本上要孩子跟父母同时参与。2018、19年家长跟孩子在我们这里干起来的,妈妈痛哭,孩子嗷嗷叫唤,真的大把大把。报考教室都必须放一包纸巾,还有一个垃圾桶,干仗的时候哭的鼻涕纸一堆一堆的。

有个(石家庄)一中的男孩,成绩在年级大概是200名,不到600分,喜欢计算机类,性格偏内向。家庭不是特别富有,属于中上游。他爸爸应该是经商的,事业型,挣钱为主,很强势。妈妈可能是个贤内助,但是管钱。

5天的报考时间折腾了3天。孩子爸爸要面子,觉得花钱不怕,学啥不重要,但必须得走个好学校,最少是211。但他的分数211是够不着的。当时中外合作有,花钱不少,报考也都在提前批。但他爸爸说,提前批分数每年浮动特别大。

他妈妈觉得花钱太多,而且中外合作不好考研,要出国费用不小。还有就是孩子走那么远,妈妈舍不得。她想让孩子学他想学的。

妈妈跟爸爸就在这干起来了。孩子站起来说到底是我上学还是你们上学?专业不听我的,两个人吵来吵去有意义吗?之后孩子把报考笔记摔了就走了。最后协调尊重了孩子的意愿。

2022年报考期间,潘老师为家长讲报考知识。讲述者供图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以孩子为主,再结合家庭的资源跟经济情况。之前有个孩子想去军校,六百一二的分数,身体眼睛都够格。妈妈是单亲妈妈,舍不得孩子去部队。孩子只选军校,普通批次连报都不报,也是争吵不休,男孩摔门就跑。他妈气得直哭,说孩子没良心。

这孩子其实挺成熟的,去了部队,妈妈就不用怎么花钱了,好好表现将来工作也不发愁。最后确实也被军校录取了。

“双减”之后,市场就开始乱起来了。教培行业很庞大,掉头去不熟悉的行业不容易。不受培训许可证(注:民办培训学校取得办学资格的证明)影响的行业就是志愿填报咨询,跟培训课老师也比较贴合。

恰巧这个时机有成体系的系统和软件平台,大数据已经非常成熟了,我是学计算机出身,我们自己也做了一套小系统。随便买个“卡”(注:高考志愿卡,通过数据汇总、模拟填报,辅助考生填报志愿),学会操作使用软件,直接在里边出方案,完全可以解决报考问题。很多人直接转行就是这样做的。出了分,“啪啪啪”按专业一捋,孩子学什么?咨询师熟悉这几个专业,就主推这几个专业。

系统推出来的东西,浪费多少分不说,但一定不会出现滑档退档。但AI很多条件没法录入。比如我学机械,能不能保研,哪些学校保研率最好,这些是做不到的。没有涉及到家庭的方方面面,这些方案也都没有价值。

但志愿填报又是个无形的东西,靠的是对方向跟知识的了解,整体给家长传递。现在市场没有太成型、成体系的规范化的东西,有的机构做出来的报考,完全就是拿系统卡刷出来的。为什么好多机构不做市里的家长,不敢接市一中、二中家长的报考,因为这些家长比报考老师懂得多。

还有(机构)一到关键时候,去县里租个小地方支个小摊,一张桌子一个易拉宝,一个电话和一台收款机就搞定了。他们也不需要挂什么证照,县里的家长懂的又少,还可以随便收费,卷钱就走。而且这个行业是先收费后服务,有的老师挂出来的名头都吓人,招生宣传很大,招完生再找就不一定啥样了。

(填报志愿)花两千也好,两万也罢,不管怎么报,只要能够规划到家庭想要的,其实都一样。你考500分,他也给你弄不到清华去。有些家长觉得找专业的人去做,心里更踏实,也没什么不可。

李老师 河北衡水 从业十年

“妥协的大部分是小孩”

十年前大家更关注学校,近几年学科的排名逐渐提高,行业和专业的倾向度越来越高。为了保证专业,放弃本来可以上的211,选择一个普通本科的计算机专业,专攻热门专业,(这种现象)从互联网、房地产火爆就开始了,房地产火爆时,土木分数就会提高。

现在热门的专业,理科包括计算机、电气、人工智能。这两年法学的热度也在提高,主要是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有些网红老师表示法学很好,考生四百多分也想报法学,省内没有(合适的)学校,只能去很远的地方,或者民办,学费也不便宜。河北工程大学,一个纯工科院校,理科录取分数线排名第一的是法学,比最好的电气专业高10分,我都觉得匪夷所思。

2017年,河北省警校专科是385分,去年同样的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涨到482分。6年的时间涨了100分,今年还会涨,这是为了稳定和铁饭碗。480的分数,(如果以后)能够进入当地公安局派出所,虽然非常好,但还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这是专科批招生,如果你想报考,就必须放弃本科批录取。如果落榜,要如何应对?报其它专科不甘心,那只能复读。

如果400多分来找我咨询警校,我会说,你先把复读的钱交给好高中,录取了再回去退钱,录取不了就去复读。衡水这边几个好高中复读名额也要抢占,出分的第一天复读生就收满了。稍微差一点的学校三五天就可以收满。

曾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的高招咨询会。图源东方IC

去年河北省有个高中武邑宏达,在河北省排名第四第五,出分第一天它的(复读)录取分上涨了两次,上午10点和晚上10点是两个分数线。所以,警校如果没有录取,也没有找到好的高中,这时候应该怎么办?

每个人的方案都不同,出分后一个方案确定下来,要花三四个小时。有时候我们会询问考生是否愿意去,他们的理由各种各样,比如不喜欢这所学校的校名,有的还会算命测方位,比如家长会说,孩子去西南边比较好。

我们这个县城原来可能只有三五个人(做报考咨询),目前有6家门店。我收费不到4000元(一个人)。竞争非常激烈。有人会打包票录取,还会进行价格战,但实际上没有保录取的方式,个例的低分捡漏,每一年都要拿出来宣传。现在还有性格测试,如果有小孩想做,我也会给他测。但我认为这个不准确,一个18岁的小孩尚未定型,我更多地考虑就业。

有一个小孩一定要学哲学,家里不同意。我说,你先吃饱饭,再考虑其它情况,如果吃不上饭,学习那些没有用处。如果真的喜欢这个东西,就把它当成兴趣爱好去做。妥协的大部分都是小孩,谁出钱谁决定。

于鑫 山东青岛 从业六年

“我们不会浪费一分”

填报志愿跟买房子相似,不能直接买,需要分析对比了解情况。它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地域、金钱和专业,还要综合分数。

一般3月份一模考试和4月二模考试后,会吸引一批客户,高考结束后进入小高潮。从出分开始,便是一个大浪潮,早上8点到晚上12点基本排满。

志愿填报沟通,我们会关注家长的职业、工作单位以及能为孩子提供的支持领域。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家境较普通的孩子,我们不会建议中外合作方向还有艺术类的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等,未来花费会比较大。

为了让孩子长见识,有人会放弃省属重点一本,去上大城市的民办二本。去年有一个美术生,正常能在山东省上曲阜师范大学,但她最后去了南京传媒学院。她的妈妈是个历史老师,未来打算让小姑娘出国读研,她就觉得曲阜师范在济宁,对孩子的发展可能不好;虽然南京传媒是民办,但它地处南京,在艺术类院校中也不错。

高考结束,我们开始整理数据,山东省《现代教育》从2月刊到7月刊,我们都会收录,还有省里发布的文件、各个学校的优势专业、每年的考研率、校会友排名都要整理成册,供家长参考。对学生来说,要整理的是每个学校新增专业、宿舍是否有空调、距离市中心多远、所在的城市怎么样。

于鑫为家长们讲述志愿填报规则。讲述者供图

现在的孩子跟十年前不同,我们还要学心理学,用专业的测评软件,像九型人格、心理测试、性格测试,就像生病去医院拍片一样。除了这些,还要通过家庭人际关系网来倒推孩子未来就业的大致方向。我们也会与企业的HR交流,了解用人准则,在高三分析孩子专业时才能发表意见。

山东是高考大省,去年本科录取率不到50%。近两年咨询过程中,大多数家长考虑的都是未来就业,其次是院校层次。现在去某(公立)医院就业,最低学历要求是博士学历,未来还需要再考。所以考医部分,医学检验、眼视这些比较好,这是当前大健康的影响,业务相对容易,包括像口腔,很多人还可以去私人医院(就业)。

我是2018年进入这个行业,之前做K12领域的文化课培训。2020年疫情加双减,我们就转型了。现在青岛这边(报考)的收费大概是6980元(一个人),艺考的报考要贵1000块钱。

结合这两年经验,孩子能够被录取到市重点高中(的家庭),父母会有提前意识,制定长远规划。首先能被录取,说明孩子本身学习好,父母可能是高级知识分子;第二在这样的学校里,老师也会给家长普及各种升学路径,让他们有所准备,考虑艺考、强基计划,或者走个少年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