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国家级+红色,四天内挂出16个预警有多罕见

澎湃新闻记者 杜海燕 卫瑶

6 月 24 日,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暴雨红色预警,是今年发布的首个最高级别暴雨红色预警,也是自中央气象台 2010 年启用预警发布机制以来的第三个暴雨红色预警。

伴随着暴雨红色预警的,还有山洪、渍涝、地质灾害等红色预警。

本轮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最早发布于 6 月 23 日,是水利部和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山洪灾害红色预警。

而后两天,暴雨、山洪、渍涝、地质灾害,四种不同类型的国家级红色,齐上阵。相比上一轮发生在 7 月底,本轮“四预警”出现的时间足足提前了一个月。

截至 18 时,自然资源部和中央气象台,在 6 月 26 日仍继续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其他类型预警级别下调。

最高级别的暴雨红色预警并不多见,除了 2024 年 6 月和 2023 年 7 月各出现一次,再上一次出现则是 2011 年 9 月 29 日。

“发布暴雨红色预警有严格的标准:当过去 24 小时内有两个省份的部分地区降雨量超过 100 毫米,且至少 5 个站点降雨量达到 250 毫米,同时未来还将持续 100 毫米以上的降水;或者未来 24 小时内有两个省份的部分地区降雨量达到 250 毫米,且出现分散性的 400 毫米以上降雨,便会发布红色预警。”中央气象台预报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提出。

红色、国家级双叠加,本轮预警有多罕见

红色预警,到底有多严重?

目前,预警级别按照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多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其中蓝色为预警最低级别,红色为最高级别。

据《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情况月报》统计,2016 年 5 月至 2024 年 5 月,过往出现的、各种级别的红色预警的概率仅有 2.27%,有时候连续一两个月也没有红色预警。

而根据发布单位的不同,红色预警还分为区县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国家级预警,意味着其影响范围广、程度深,更是罕见。

以暴雨预警为例,回顾过去接近一年的数据,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网一共发布了十万条暴雨预警,当中红色预警只有八千个,国家级红色预警更是只有 13 个。

国家级别的暴雨红色预警出现比例约为万分之一,也就是说,在一万多条暴雨预警中,才有 1 条到最高级别。

红色预警少有,国家级的红色预警更是少之又少。

暴雨、洪水、山洪......接二连三的红警究竟是啥意思

那么,本轮一波接一波的红色预警信号,意味着什么?对此,应该警惕什么呢?

暴雨、洪水、山洪等红色预警有着相对明确的标准,根据涉及范围的大小,会有不同的级别。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是暴雨到来之前的预警信号。当我们收到这个信号时,代表着在接下来的 3 个小时内,降雨量将达到 100 毫米以上,或者降雨量已经达到了 100 毫米,且还有可能持续。

对此,中央气象台指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除了特殊工作人员,广大市民朋友们要停工停学停止集会,尽量减少外出。

此前,广东梅州、广西桂林、安徽黄山、黑龙江、鄱阳湖纷纷高挂的洪水红色预警信号,也值得我们当心。这意味着,预警所在地将会出现 50 年一遇的大洪水,又或是河流水位涨到了历史最高位,甚至更高。

而城市内涝红色预警,主要由地方气象局和地方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发布,主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同城市标准不一。

汛期预警持续高挂,还可能发生什么

6 月 24 日 9 时许,长沙气象台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过去 1 小时湘江新区、雨花区、天心区、芙蓉区下的多个地区降雨量超过了 50 毫米,预计未来 2 小时累计降雨量将达 100 毫米以上。

1 小时后,根据全市降雨和气象水文情况,长沙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依据《长沙市防汛应急预案》,将全市的防汛应急响应提升到三级。

上周,刚刚遭遇了自 1998 年以来最大洪峰的广西桂林,更是将防汛应急响应从二级提升到了一级。

过往曾经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到一级的,还有 2021 年 7 月 20 日的郑州特大暴雨。

防汛应急响应四级到一级,各方应急调度不断升级。

以长沙市为例,其从三级提升到四级之后,市级防汛物资仓库需要做好物资出库发放和运输准备,警备司令部需要通知多方兵力集结待令,市财政局也要申请启动防汛预备金用于抗洪抢险救灾。

到了一级响应制度级别,则当地多方力量都在参与到抗洪抢险救援工作当中,及时转移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中央气象台 2024 年 6 月 26 日 18 时的天气公报显示,预计今天夜间至明天,长江中下游地区强降雨持续,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及重庆等部分地区暴雨灾害风险高,需要关注强降雨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城乡积涝、中小河流洪水等灾害。

“中国气象爱好者”也表示,副热带高压和我国主雨带正在酝酿北上,6 月 28 日到 7 月 3 日前后,预计湖北、河南、山东等地将会迎来大暴雨,需要警惕旱涝急转。

本期资深编辑 周玉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