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网友赞“古城墙能御敌又能防汛”,杭州建德市水利局:系后修的水利工程

梅城镇古城墙形态的水利工程。

“古城墙既能抵御外敌,又能挡住洪水,是古人智慧的体现”“城墙救了古城的人”——日前浙江当地媒体发布一条视频:杭州建德市梅城镇的城墙将洪水拦在城外,护住了城内安全。该视频引得众多网友点赞。28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建德市水利局获悉,网友所称的古城墙其实是新修的水利工程,真正的古城墙被保护在城内。

据介绍,梅城镇系明清时浙江十一府中的严州府府城所在,位于钱塘江流域的新安江、兰江、富春江“三江”交汇处,是一座千年古城,自古就有用来抵御外敌的城墙。6月26日,当地媒体发布视频称,新安江水库泄洪数日,下游水位暴涨,梅城古镇的城墙阻挡住了洪水入城。该视频发布后有大量网友把该城墙视为古城墙,并在评论中纷纷对“古城墙”的质量和功能赞不绝口。

城墙内外两重天。

据浙江省水利厅微信公众号消息,6月18日以来梅雨带北抬,浙西北及安徽交界降雨持续集中,新安江水库水位持续上涨,兰江过境流量最高达11000立方米/秒。位于三江交汇处的梅城镇,受此次新安江水库泄洪叠加兰江洪峰的影响,外江最高水位达25.93米,超过2020年新安江水库九孔泄洪时水位。

“网友称赞的‘古城墙’其实是我们新修的水利工程,一般的古城墙因受限于修建时的技术,容易被洪水冲塌和渗透,不适合抵御洪水。”建德市水利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梅城镇地处三江交汇处,每年都会经历多次汛期,为了解决防洪问题,1961年,梅城镇在原古城墙的基础上,通过夯实土石加固的方式修建了这座防洪堤坝,城墙用途逐渐从军事功能转为防洪功能。大坝运行40余年,防洪安全、结构安全和渗流等方面都存在安全隐患,2010年,建德市水利局启动实施钱塘江干堤梅城段(梅城大坝)加固工程,仿照古城墙式样,对堤坝进行防渗加固处理,改造了堤坝护坡,新建了东西湖排涝泵站。2018年,梅城大坝正式落成,大坝全长2270米,高7m,宽12m。2020年新安江水库九孔泄洪时水位,大坝成功抵御洪水,实现了外江水进不来,城内水可外排。而在大坝建设期间开挖出100米左右的明代古城墙被保护在了大坝内侧,成为梅城古镇的一大景点。

据介绍,这座大坝是按能抵御20年一遇的洪水设计,抵御100年一遇的洪水校核。大坝外还有用自然块石砌筑的亲水平台,平常作为居民可休憩场所,洪水来时可保护坝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