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中国人工作时间变长 劳动法参与者:短期内无解

【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新黄河、经济观察网】

近日,据媒体报道称“中国劳动者的工作时长不断攀升”。进入2024年,这一趋势并未得到缓解,甚至有进一步上扬的趋势。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周平均工时为48.6小时,为近6年同期次高,比2019年同期上涨2.9小时,超过“六天八小时”工作制。此外,今年1月、2月以及5月的周平均工时均为最近6年同期新高。

随后,关于“896工作制”、“996工作制”、“大小周”、“狼性加班文化”等话题再次引发争议,加上“延迟退休”政策的明确推进,更是让大家议论纷纷。

中国人每周工作时间越来越长 2024年有进一步上扬的趋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下称“周平均工时”)逐步上涨,2023年的49小时周平均工时为近二十年新高。此外,工作时长增速也在加快:2015—2020年,周平均工时增幅为1.5小时,2020—2023年,增幅为2小时,以每年52个工作周计算,相当于2020—2023年个人工作时长增加了13天(8小时工作制)。进入2024年,这一趋势并未得到缓解,甚至有进一步上扬的趋势。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周平均工时为48.6小时,为近6年同期次高,比2019年同期上涨2.9小时,超过“六天八小时”工作制。此外,今年1月、2月以及5月的周平均工时均为最近6年同期新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6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第41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国内劳动者超时工作的现象已长期存在,并且近年来这一情况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呈现出不断加剧的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中国曾两次缩短工时。1994年,国务院规定将每周48小时工作制缩短至44小时;1995年,劳动部(现人社部)在解读新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时提出,有条件的企业应尽可能实行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这一标准工时制度。

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每年城镇就业人员周平均工时统计方法为选取当年9月或10月的一周作为调查周(9月份相对应的调查周是9月24日至9月30日,10月相对应的调查周是10月25日至10月31日),在这周内统计就业人员的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包括主业和兼职工作时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还会公布不同年龄、行业、受教育程度等就业人员的周平均工时。

国际劳工组织数据显示,在2022年有统计数据的167个国家中,周平均工作44小时以上的国家共8个,分别是中国、不丹、阿联酋、蒙古、印度、文莱、马来西亚、伊朗和哥伦比亚。其中,仅不丹和阿联酋周平均工作时长超过49小时。与此同时,2022年经合组织成员国年均工作时间为1719小时,其中墨西哥最高为2226个小时,而2022年中国年均工时为2490.8个小时(国内计算方法为52周乘以2022年周平均工时),为墨西哥的111.9%。

为何从2015年开始周平均工时不断上涨?为何最近3年快速上涨?

关于工作时长、加班文化的讨论,媒体经济观察网就此采访了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曾参与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论证和起草工作的董保华专家,其表示劳动法已经实施30年,但目前严格执行劳动法依然很难。考虑到国内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也很难对加班行为进行强制约束,短期内劳动时间增长问题是个无解的难题,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也不允许我们慢下来。董保华进一步表示,对于加班现象,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的批判,而应着眼于制度层面的改进。例如,“过劳死”认定工伤的问题应该尽快提上议事日程;明确列出需严格执行每周40小时工作制的行业或领域,并加大执法力度,确保这些领域能够切实执行“朝九晚五”的工作制度。

为何从2015年开始周平均工时不断上涨?董保华表示周平均工时不断上涨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很多情况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劳动法严格执行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因此,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需要在两者之间做权衡,这时就会出现大量的加班现象。

为何最近三年周平均工时快速上涨?董保华称过去三年间,宏观经济增长承压,但周平均工时依旧快速上涨值得特别重视。在我看来,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宏观经济的波动更多受到了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在当前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国内不可能只是顺其自然,而是调动一切力量去改变宏观环境。同时,最近三年,微观个人的不安感也在增强,因此不论是否能改变宏观经济周期,个人也都会主动地“内卷”,“饭碗”也变得比“加班”更重要。

需要对周平均工时的不断上涨进行约束吗?董保华表示从欧美等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国内可以采取许多举措来约束劳动者的工作时长。但考虑到国内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很难对加班进行强制约束,短期内加班是个无解的难题。

为何现实中没办法严格执行劳动法?董保华表示当前面临的国际局势,使得中国暂时难以进入到一个严格执行劳动法的环境之中。第一次到比利时,我领教了什么叫劳动法——周六落地比利时后,当地人就劝说我们多买点食物,习惯了国内餐饮企业营业时间的我们不以为然。但是,礼拜天出门购买食物,才发现绝大多数餐饮店都关门了,一直走到火车站才买到面包。当地严格执行劳动法中的每周5天、每天8小时的工作制。为了实施劳动法,周日几乎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休息日,社会活动几乎停摆。但在这种体制下,“深圳速度”根本不可能产生。如果我们按照这种模式来补齐短板,那么长板优势的活力也丢掉了,资本一定是寻找最有活力的地方。劳动法严格执行的一个重大条件是需要以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为前提。在当前的国际竞争环境下,我们非但不能慢下来,还要更快发展。同时,劳动法解决的是分配公平问题,但不解决产出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先把经济蛋糕做得足够大,然后再通过劳动法解决分配的问题。当下,在劳动法贯彻不理想的情况下,一个紧迫的任务是善待“倒下”的员工。

招聘要求“单休”普遍存在 “大小周”成众多HR最大让步

就在上周,媒体新黄河就当前招聘情况做了调查报道,其提到,如今越来越多企业招聘单休岗位,已成为当下职场用工的新要求。记者调查发现,在快递、餐饮、零售、医疗、短视频等行业内,单休现象普遍存在,人才市场里的供需关系似乎正向招聘者一方倾斜。律师表示,国家并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必须施行双休或是单休制度,但是明确要求应实行“每日8小时,每周不超过44小时,每周至少有一天的休息时间”的标准工时制度,超出法规之外的劳动需与用人单位协商,以加班费等形式延长用工。而在“996”的加班文化里,“6”被称为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最直观体现。

“面试了7家互联网企业的采购岗,无一例外都是单休。”近日,求职者阿伟向记者吐槽了自己的面试经历。阿伟曾在一家互联网大厂工作,“996”的快节奏日常让他印象深刻。辞职休息了一段时间后,想重回职场的阿伟却卡在了企业的“面试”环节,准确地说,是卡在了企业的“单休”门槛上。起初,因有一定工作经验,阿伟对拿到互联网企业的offer充满信心,直到发现所有适配岗位都变成了单休。他退了一步,想着即便是不能双休,也可以在薪酬待遇方面有所体现。可没想到,企业的“内卷”早已将矛头同步对准了求职者:“想要offer,工作时间和待遇肯定要听安排”。

“单休的待遇和双休所差无几,都是正常的市场价格,不会有额外的福利。一些公司的加班补助,是在每周超过40小时之外的单独计量,可这部分究竟有多少可以‘变现’,也不好说。”阿伟说,在面试期间,每当他向HR问及休息时间时,都会被怼两句,可以做出让步的,底线也仅限于“大小周”(一个月中单双休循环)。有一家公司的HR甚至直言,如果想吃互联网这碗饭,不要考虑单休和双休的问题。

记者以求职者身份与一些招聘单位HR进行了沟通,询问休息制度等问题。济南一家电商公司的HR答复记者称,文案编辑岗的上班时间为每天8:30-17:30,午休1.5小时,周末单休。记者询问有无双休岗,该HR回复称:“因为咱们是电商公司,目前来说还是单休。”

媒体上游新闻对此评论到,用工单位不能将“大小周”“单休”等不合理视为理所当然,把不合理当惯例。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用工制度的监管,推动建立更加合理、人性化的工作制度,维护劳动者正当的休息权益。打工人也要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单休是不值得提倡的。媒体红网直接表示“放过打工人吧”,许多企业的做法已触及劳动法边界,甚至违法侵犯了员工的合法权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