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廖可:日本延迟退休年龄后,社会问题解决了吗?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廖可】

近来“90后65岁退休”成了热门话题,虽已被辟谣是自媒体发布、无官方认证,但仍引来众多网友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讨论和吐槽。

随着出生人口的减少、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延迟退休已不止一次被摆在台面上探讨。而在讨论可预见的未来时,比中国早一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是常被拿来作比较、参考的对象。

实际上,若认真审视延迟退休这一措施对日本社会的作用,会发现,它可能没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和理所当然。

日本70到74岁老年人就业率创新高日经中文网

日本退休制度的演变

日本的退休制度可以追溯至明治时代。在明治后期,一部分企业工厂开始引入并推行退休制度,当时定下的退休年龄为55岁——而当时日本社会上男性的平均寿命也不过50岁左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卷入军国主义狂潮并受战争拖累的日本企业开始大规模引入退休制度,意图稳定日益崩溃的生产线。对于当时的受雇方来说,这也不失为一种雇佣保障。因此对于当时的日本社会来说,在争夺劳动者十分疯狂的时代里,这是一种留住劳动者、避免激化劳资关系的方式,也被冠以“终身雇佣制”的名头并流传至今。

日本男女平均寿命变化趋势(数据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

日本在战败后由美国带领开始发战争财,朝鲜战争带来的稳定的军备生产让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并进入高速成长期。社会的发展使得日本人的平均寿命由55岁迅速上升进入60+岁,另一方面,大量新生儿在和平环境下平安出生并成长,形成了“婴儿潮”。于是,市场的选择权逐渐偏向了资方。

在这个背景下,退休制度又有了不一样的意义:强制退休,就意味着资方可以将自己认为的年老的非优质劳动力淘汰,从而能有更多余力引入年轻的优质劳动力。

这种过河拆桥的方式自然引起了各劳动工会的强烈反对,在抗议声中日本政府颁布了《高龄者雇佣安定法》,1985年规定企业必须努力让劳动者们60岁再退休,1994年该规定将“努力”改为“义务”,正式确定了退休年龄上调到60岁。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社会又经历了一次人口上的大拐弯——出生率的低下和战后出生者的老龄化使得日本社会进入了少子高龄化阶段。市场的选择权,又从资方转向了劳方。

年轻劳动力缺乏问题自2000年以来持续困扰着日本社会,日本政府也由此提出了让老年人也能工作的方针。2006年,日本正式修订退休法律,要求但凡有意愿继续工作的员工,企业不得辞退并必须雇佣其至65岁。

总体而言,退休制度本身是一种基于劳动者和资方的共识所产生的具有调和关系性质的制度。

但是,这种制度在今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老无所养”后,退休制度濒临崩溃

共识这个词是美好的,但是多重利益交织之下形成的所谓共识也只是一个美好的假象。事实上,退休年龄的上调,和老年人参与社会工作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单纯只是反映了老年人变多了但老年人也得吃饭这一简单的事实。

退休制度的成立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即老有所养。如果退休后能够领到的养老金并不足以支撑生活的基本所需,那么退休制度就是名存实亡。

在日本,养老金的演变大概可以分为这么几个时期:1942年~1961年实现全民领取养老金,虽然不多;1965年~1973年实现制度化养老金的评价系统,每月退休金从1万日元升至5万日元;1985年至今,为应对老龄化社会,养老金开始不断调整——所谓调整,看了下图你就知道了,就是基本没咋增长。

日本退休金(线)与缴纳社会保险额(柱状图)的变化情况(数据来源:日本年金机构)

日本的养老金体系主要分为国民基础养老金和厚生养老金。前者为无论有没有工作都可以在60岁后领取的基本养老金——羊毛肯定出在羊身上,每个人都必须缴纳定额的社会保险。

上图就直观展示了这一基础养老金的变动情况。可以看出,老了以后能够领到的钱几乎没怎么上涨,现在能领的月额为68000日元(换算成人民币约为3200元);如果算上日本物价的变化,那么这养老金可以说是不增反跌,侧面折射了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老人的生活状况降级的情况。

而厚生养老金,指的是在基础养老金上加一笔公司给的养老金。由于这笔金额由各个公司自行确定,因此不能一概而论。不过有了公司给的,每月养老金总额基本上都能达到15万日元(人民币约为7000元),大部分都能维持在20万日元左右(人民币约为9500元),这样的话生活的基本需求可以没有太多顾虑了。

但问题在于,即使新冠疫情后日本经济迎来一波强势复苏,然而长期来看,日本经济在泡沫破裂后的成长总体是非常缓慢的。承压的日本企业倾向于压低成本以提升利润,公司职员养老金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开销,因此不少公司走向非正规雇佣这条路——即以雇佣临时工,来代替招聘正规员工。

日本非正规雇佣员工占总劳动者数的比例变化(数据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

我们可以从上图看出,日本社会的非正规雇佣数一路猛升,比例超过了全体社会劳动者数量的三分之一。这些非正规雇佣者一般以一年或三年为期限与资方订立用工合同,但是合同里包含企业养老金的情况大约只占总体的60%。也就是说,日本社会里有相当数量的劳动者退休后只能拿到基础年金,并且这种情况还在不断增多。另一方面,非正规雇佣者加入基础年金的情况甚至也只有60%。

从这个现状来看,日本社会中有很多劳动者实际上会迎来非常不安定的退休生活。为此,越来越多日本人不考虑“退休”这件事——退休以后没有钱生活还是得工作,那不如就一直工作下去。

面对这一现状,日本政府也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措施以求缓解,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要求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必须努力去再雇佣那些到了65岁但仍想要工作的员工至70岁。另外政府也专门设立了为老年人寻找工作机会的中介机构,不过介绍的工作工资低得吓人。

总体而言,日本陷入老无所养的危机是推动退休年龄不断上调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退休年龄的上调又意味着原有的退休制度的逐渐破产。

日本版银发经济的幻象

现在日本社会存在一个听来很荒诞却是现实的现象:幼儿教育是夕阳产业,殡仪馆是朝阳产业。在朝着老龄化社会狂奔的过程中,日本经历了许多不失为前车之鉴的变化。眼下,最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就是各种政策的倒逼效应。

在面对老龄化的挑战时,日本政府最初的态度是以大政府的姿态制定政策介入其中,上调退休年龄就是一个典型的应对措施。但是很明显,这一措施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成本,倒逼企业去雇佣不需要缴纳养老金的非正规雇佣,从而让这一政策走向失效。

当然,延迟退休年龄的倒逼效应远不止这点,其中主要还有增加老年人负担,以及与年轻人争抢就业和上升机会。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位70岁的女性在家中勒死了自己102岁的母亲,原因是“失业在家,无力赡养”。这种老人照顾老人的情况在日本越来越普遍,而因为无法承担赡养责任而弃养甚至走上不归路的案件在日本也越来越多。在老龄化社会中,低龄老人需要照顾高龄老人并且还需要靠继续工作来养活自己,这已是可预见的未来。

同时,大量低龄老人进入用工市场时,优先挤占的会是一些知识密集型职位。

日本内阁府对企业在高龄者雇佣方面的问卷调查,深蓝色为40岁左右人群的调查数据,淡蓝色为30岁左右;从左到右依次为:缓解人手不足、可以获得好的建议、限制工资、影响自己升职、没有影响(数据来源:日本内阁府)

从上面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倒逼问题是确实存在的。日本政府要求各企业努力雇佣未满70岁的低龄老人,而容易获得企业雇佣的往往是那些拥有丰富工作经验、适合坐办公室的岗位,类似会计、人事、市场公关等。而日本又存在着空降文化,曾经在大公司工作过的人物可以凭借人脉等进入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岗并一直工作到70岁甚至更老,这严重挤占了年轻人的就业和升职空间。

尾声

曾几何时,日本社会被称为“一亿总中流”,中产阶层占绝大多数时社会贫富差距不大,老人能够度过一个相对舒适的晚年。那时候,日本政府也曾推出银发经济的概念,希望通过增加老年人的消费来增进社会运转。

但近些年来,日本贫富差距逐渐拉大,来日本旅游的朋友们不难发现满街多了很多银发工作者——如果老有所养,谁又愿意白发苍苍时还在工作呢?

日本政府现在时不时担心养老金库存还够不够。他们面临的困境、他们选择的解决方式,无疑都为中国提供了参考;而相应措施所带来的负面社会效应,也值得我们思考和警惕。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