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新型城镇化进程再提速:600多个城市不再设置落户限制,特大镇将被赋予更多权限

据新华社7月31日报道,国务院于日前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未来五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组织实施等作出部署。《行动计划》指出,经过5年的努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8月1日,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全面落实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取消落户限制要求,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城市落户条件,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这将有助于促进人口流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激发城市经济活力。同时也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区域均衡发展。

▲创意配图 据图虫创意

——1——

国内600多个城市不再设置落户限制

《行动计划》提出,全面落实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取消落户限制要求,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鼓励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2022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截至统计时,我国有695个城市,其中地级市302个、县级市393个;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有25个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天津、东莞、成都、广州、武汉、杭州、西安、南京、长沙、沈阳、济南、昆明、青岛、郑州、哈尔滨、大连、长春、石家庄、合肥、太原、苏州。

若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取消落户限制要求,将意味着国内600多个城市不再设置落户限制。

朱克力表示,放宽甚至取消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下城市的落户条件,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这将有助于促进人口流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激发城市经济活力。同时,也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此举将吸引更多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朱克力还表示,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的目标,体现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决心。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促进消费、投资和产业升级,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更高的城镇化率意味着更多的市场需求,将促进经济增长并带动就业。与此同时,也将推动我国社会结构转型,使更多人享受到城市生活便利。

——2——

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行动计划》提出了一系列举措保证农业转移人口的公共服务、住房、工作等。

《行动计划》明确,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完善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重点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面向社会提供培训服务。保障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受教育权利。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城市逐步将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市住房保障政策范围。加大农业转移人口经济可承受的小户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积极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支持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市场化方式满足农业转移人口住房需求。

《行动计划》同时提出,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

对此,朱克力表示,为保证农业转移人口和新市民的公共服务、住房和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其享受到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同时应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提供多样化的住房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需求。还要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其顺利融入城市生活,实现稳定就业。

——3——

赋予特大镇相应经济社会管理权

《行动计划》提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补齐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等重点任务,加强规模较大的中心镇建设,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深化赋予特大镇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改革。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肖金成表示,这一举措有利于城镇的发展。现有部分镇规模并不小,管理和支出费用很大,采取通过收城市建设附加费给镇一级政府分成,或者让城市建设税的附加留给城镇,要赋予城镇比较大的权限。目前以行政级别来确立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实际上是很难起到支持大型城镇发展的作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限制了其规划建设与管理。

朱克力表示,深化赋予特大镇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改革,将提升特大镇的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这一改革将推动特大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更好制定发展策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也将增强特大镇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生活环境。

——4——

城镇建设用地与人口增长相匹配

《行动计划》还明确,要建立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协调机制。

肖金成表示,过去城镇建设用地主要是按照行政区的户籍人口配置,实际上是不科学不准确的。按照城市的常住人口来配置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相对来说是比较准确的,更加符合现实需要。比如,有的镇规模已经很大了,有50万常住人口的镇,可能本地户籍人口并没有多少,就应该按照常住人口来配置建设用地。

朱克力表示,建立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协调机制,将有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更好确保城镇建设用地与人口增长相匹配,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和过度开发。通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还能推动城镇空间布局优化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吴阳 实习生 李蓉莹

编辑 郭庄 责编 李彬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