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中国对锑等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影响几何?

短期看,出口量或出现激增;长期看,可能导致国内市场供应增加,进而引起锑价下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8月15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对锑、超硬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自9月15日起正式实施。

同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锑等物项出口管制政策应询答记者问时表示,对锑、超硬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系国际通行做法。

“中国借鉴国际做法,并根据自身需要,对有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旨在更好维护国家安全、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相关政策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地区。出口符合相关规定的,将予以许可。”该发言人说。

公告中明确了满足以下特性的物项,未经许可不得出口。其中,锑相关物项包括:锑矿及原料、金属锑及制品、锑的氧化物(纯度大于等于99.99%)、三甲基锑、三乙基锑及其他有机锑化合物(纯度大于99.999%)、锑化铟(错密度小于50个/平方厘米的单晶,纯度大于99.99999%的多晶)、金锑冶炼分离技术。

超硬材料相关物项则包括:六面顶压机设备、六面顶压机专用关键零部件、金刚石窗口材料等。

对于上述公告内容,上海钢联稀贵金属事业部锑分析师陈琪琪向界面新闻表示,短期来看是利好消息。目前国内锑需求正处于低迷期。由于国外市场面临出口限制,这可能导致在8月15日-9月15日这一空窗期,出口量出现激增。

“长期来看,这一政策的影响还有待观察。特别是到了9月15日之后,如果部分货物未能及时出口,可能会导致国内市场供应增加,进而引起锑价格的下跌。”

今年锑价的上涨幅度在众多金属现货中表现突出。上海有色金属网SMM数据显示,2023年12月29日,1#锑锭的均价为8.2万元/吨;2024年8月15日,均价为15.9万元/吨,较去年底上涨93.9%。

锑是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金属,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包括用于制造阻燃剂、蓄电池、玻璃陶瓷、化学制品、催化剂等,以及在军事领域等。

锑在工业制造中也常被用作添加剂,因此被称为“工业味精”。锑的化合物,特别是三氧化二锑(Sb2O3),因其良好的阻燃性能而被广泛用于塑料、橡胶、纺织品、涂料、化工和电子行业。

此外,锑化铟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具有极窄的禁带宽度和高电子迁移率,在红外探测器和激光领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锑在铅酸蓄电池中也有应用,主要用作板栅合金的硬化剂。

值得一提的是,在光伏玻璃的制造过程中,需要添加一定比例的澄清剂来保证玻璃的质量和性能。其中,锑正是澄清剂中的重要元素。光伏领域需求或将成为锑新的增长点。

锑、稀土、钨和钼是中国的四大战略资源。2016年11月发布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就已明确将锑作为战略性矿产。

近年来,中国锑资源的保护政策在逐步加强。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着力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2023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订草案)》强调保护战略性矿产资源,禁止压覆;优化勘察开采,提高效率。

今年2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意见》,指出推动有色金属先进基础材料升级,发展先进半导体等关键战略材料。

此外,湖南、广西等锑资源丰富的地区也发布地方政策,重点关注锑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包括勘探开采、深加工等,以及在材料领域的应用。

当前,中国的锑产业仍然面临不少挑战。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地质学会副秘书长张会琼等人于今年7月发表在《矿产勘查》期刊的文章表示,资源枯竭与资源保障能力正在下降。由于长期的高强度开采,易采易选的优质锑资源已经大量消耗。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2022年全球锑矿石储量为180万吨,近70%的储量集中分布在中国、俄罗斯、玻利维亚和吉尔吉斯斯坦四个国家。其中,中国和俄罗斯锑储量均为35万吨,各占全球总储量18.4%,居全球第一。

近年来,中国的锑矿储量占比出现下降。2013年,中国的储量占比为52.78%,2021年这一比例已降至24%。

受中国锑矿矿产勘查投入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国内未发现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锑矿床,导致中国锑资源保障能力呈下降趋势。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调整面临压力,也锑产业的挑战。虽然中国锑产业在规模上居世界前列,但在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上仍存在短板。

除此之外,近年来,一些国家针对锑及其制品设置了贸易壁垒,限制锑产品的进口。这对中国锑产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锑产品的出口市场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国际价格波动可能影响国内市场稳定。

张会琼等人建议,要加强资源勘探与国际合作;提升行业自律与社会责任;推动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 与布局;建立风险预警与应急机制。

同时,加强锑资源的战略储备。其中强调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 进行锑资源储备,形成国家、地方和企业三级储备体系。

工业能源圈 | 转载须知

1. 转载须联系界面新闻获得正式授权。

2. 标题前须标注【工业能源圈】,作者处标注原作者名。

3. 正文前加注:本文选自界面新闻旗下公号“工业能源圈”(ID:IE_jiemian),已获得其授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