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畅通的不只是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交流互动,更是为了以公开推动理念转变与流程再造,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11月9日至10日,《中国政务公开发展报告(2024)》发布暨政务公开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烟台龙口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政务战线的工作人员、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政务公开工作成效与经验,并就规范和深化政务公开、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促进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
11月9日-10日,《中国政务公开发展报告(2024)》发布暨政务公开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烟台龙口市召开。
政务公开“晒”亮点
烟台、龙口两地作交流发言
会上,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发布了《中国政务公开发展报告(2024)》,通过评估政府的政务公开情况,客观呈现政务公开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推动政务公开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何为政务公开?
政务公开,通俗来讲,就是指政府机关将其行政过程、决策、服务等相关信息向公众进行公开。这种公开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群众了解政府的工作情况,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从而接受社会的监督。
在当今社会,政务公开已成为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山东省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主动公开事项目录编制、政策文件库建设、依申请公开质效提升、基层政务公开衔接延伸等方面,与时俱进打造出新亮点、新特色。
本次会议围绕“政务公开高质量发展”“政法视域下的公开”“政务公开助力治理效能”“政务公开优化营商环境”等主题,分成不同小组进行发言研讨,并由各专家学者进行评议。
烟台市作为此次会议的举办地,全市营商环境工作水平始终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在2023年度政务公开评估中位列全省第一名,在政务公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烟台、龙口两地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烟台以高质量政务公开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烟台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范仲利从烟台市秉持“公开惠民、公开便民、公开为民”的理念,围绕企业群众需求、机关内部运行、产业增值服务三个维度,介绍了全面推行的“精准公开”模式。
龙口市政府党组成员、市政府办公室主任闫继业以《聚焦打造阳光透明政府 持续提升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为主题作交流发言。
另外,北京、上海、广州、河北、江苏、湖北、安徽等地的政务公开工作相关负责人上台分享了政务公开领域的创新做法和成效。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到南山控股(南山游客中心)、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龙口市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南山航空材料产业园、华为(龙口)城市智能体和大数据产业园等地进行现场观摩。
拓展和深化
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融合发展
随着政务公开工作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政务公开已不止于信息公开“上墙”“上网”,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已成为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效能的有力抓手。
企有所盼,政有所为。例如,烟台打造“政企通”平台,一站式聚集项目、政策、人才、金融、科创等全量服务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了广泛深入的信息公开集成服务,今年以来累计解决企业诉求2.5万余个。
除了线上,也布局线下服务。烟台推出服务企业专员制度,选派2200多名干部常态化联系服务3800多家重点企业,每月走访调研,定期召开例会;创新实施产业链链长制,16个重点产业链逐一配备市级领导担任链长,全面打造产业垂直生态体系;创新开展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建立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政策数据库,实行“一企一档”,构建政策与企业双向精准匹配模型,587条政策实现“免申即享”,兑现资金47.5亿元。
又如龙口以“群众视角”创新政务服务。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立足线上线下相结合,创新打造营商环境“e企站”“蜂巢驿站”“先锋驿站”等“线下”政务服务平台,探索推出“云勘验+”审批模式、“审监执信”全链条管理模式、“信用承诺+标准地”等80余项特色亮点,相关经验做法多次被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刊发推广,蹚出了一条“政企同心、双向发力”的优化营商环境“龙口路径”。
不断深化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融合发展已成为共识。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贾志文在会上称,西城区将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融合,规范“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清单,依托政务公开平台阵地发布,助力行政审批效能提升。
此外,执法司法越公开,就越有权威和公信力。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南京中院、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深化推进阳光司法的有关做法和经验。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是激活经济活力的关键因素。而政务公开的程度,是衡量营商环境的重要尺度。”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卢超称,通过政务公开,有利于助推营商环境再优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听到各地代表的分享,让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伏创宇深有感触。他说,政务公开不止于信息公开,应与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等方面互通互融,相互促进发展。政务公开正朝着标准化和体系化发展,已从粗放式推进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数字化赋能
政务公开提“智”增效
除了政务公开工作的拓展和深化外,在这场大会上,“数字化赋能政务公开”也成为各地代表口中的高频词。
数字化转型是构建更加普惠均衡、精细智慧、协同顺畅、便捷高效新时代政务公开发展路径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烟台市聚焦基层治理、涉企执法检查等重点领域,探索打造数字化平台,“双向公开”各类政府信息,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涉企执法检查工作质效。创新推出的“涉企联合检查平台”通过“八位一体”工作机制,实现了涉企检查信息的全程双向公开,最大程度减少了对企业的干扰,显著提升了政府监管效能。自平台实施以来,烟台全市涉企联合检查比例达44.6%,累计减少重复检查4.9万余次,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并显著提升了政府监管效能。在精准服务方面,依托平台打造了医保缴费扩面管理、孤困儿童认定、水库移民补贴发放等66个精准服务业务应用场景,对接了婚姻、老年、残疾、学历、出生、死亡、独生子女等30余个证照和数据,建立了大数据自动比对机制,日均比对次数达350万余次,累计向基层推送线索200万条,通过跨部门数据融合共享,大数据主动发现潜在政策享用对象,让服务更精准有效。
上海市探索开展“阅办联动”模式,打通“看政策”与“用政策”之间的壁垒、 江西省打造“赣政通”数字化平台、青岛市打造“青倾公开”政务服务品牌……多地政府以政务公开为抓手,以公开信息为基础,积极推动政务公开与数字化建设的深度融合,依靠数字赋能提升公开成效。
历时两天的研讨交流和观摩,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共鸣。
“各地在政务公开领域进行了有力的探索和实践,而且有很强的地方特色。”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郑毅称,各地在政务公开领域的创新诚意拳拳,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从思维到作为,从形式到模式,从实践到经验,从善治到法治,有效助力基层治理,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与会代表们纷纷表示,此次会议的举办,不仅是对政务公开实践与理论的一次深入交流与探讨,更是对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构建更加民主、法治、廉洁、高效的政府治理体系的一次深刻思考。希望通过此次大会,能够凝聚共识,明确方向,为推动政务公开工作的不断深化,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实现贡献智慧与力量。
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政务公开战线工作人员共200余人参加会议。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钟建军)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