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97岁的李兆基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离世,因为其“爱国商人”的头衔,受到全网的哀悼。然而同样是97岁,李嘉诚却因为近期做出损害祖国利益的行为,而遭到全网的质疑和谩骂,甚至被官方短时间内多次点名批评,直言其“看不清形势、摆不正立场”。
对此,网上突然刮起一阵“洗白”的旋风,纷纷站队李嘉诚,说他作为一个商人,根本无法和美国这样的国家做对抗,只能做到在商言商。然而直到发现《人民日报》曾用八个字点评李嘉诚,才发现他走到今天这一步,真的是一点都不冤......
将世界重要港口经营权双手送给美国财团,被喊了一辈子“李超人”的李嘉诚, 终究还是从云端狠狠摔回了地面,《大公报》三天之内发两篇文章批评,港澳办同样连续两次对文章进行转发,其实已经足以看出官方对此次交易的不满。
对于李嘉诚个人,或者说对于他掌控的长和实业来说,这确实是一笔获益颇丰的收益,毕竟1657亿的现金到账,直接降低了企业的负债率,虽然帮助美国催生出了一家排名世界前三的港口运营商,但对商人李嘉诚来说,并非难以接受。
然而对于美国来说,拿回包括巴拿马在内的重要港口经营权,可不单单是为了方便美国本身的航运,毕竟省下来的那些钱在美国巨大的债务面前,根本就是九牛一毛,真正能让特朗普“高兴到睡不着觉”的,是这些港口可以成为制约他国航运的一种手段。
“美国优先”喊了这么多年,作为最被美国看重的对手之一,中国没少受到美国的打压,科技、经济,只要美国觉得我们有奋起直追的苗头,制裁的大棒马上就能挥出,什么限制技术出口,提高进口关税,总之就是不能看我们发展的太过顺利。
这次一下拿到世界上这么多重要港口的经营权,说是掌握在美国财团的手中,实际上还是掌控在美国政府自己的手中,毕竟贝莱德财团CEO芬克可是没少跑到白宫向特朗普汇报收购进度,可见特朗普对此交易格外上心。
喊了“扩张领土”这么久,好不容易有人为自己的决定做嫁衣,特朗普也不会傻到任其自由发挥,毕竟用政治手段插足商业交易,美国也算是玩的驾轻就熟,可是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交易双方就达成共识,未免有点太过着急。
要说李嘉诚真的就缺这1657亿估计也不太现实,别说他97岁的高龄,要这么多钱也没什么用处,单凭李家现有的资产,未来几代人肯定是吃喝不愁,现在好了,用港口换来一堆数字,等于将中国未来的航运命运亲手送到了美国的手里。
或许有人觉得是夸大其词,但要明白国际航运对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起到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单单从巴拿马运河来说,美国掌控之后说不定就会对美国通过船只进行照顾,企业的运营成本就会下降,在国际贸易中就能在价格战中占据优势。
而这已经是最好的预想,一旦美国真的撕破脸皮,直接对中国通过港口的船只就行一些无理地约束,提高通行价格都算是轻的,说不定会动用自己在全球的港口,让中国处于无港可靠的境地,小了说影响我国正常的国际贸易,大了说就会制约我国的经济发展。
因此无论怎么看,李嘉诚决定做出的这场交易,其实是典型的“利己主义”体现,就算他没有真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心思,起码也表明他没有在第一时间顾及到国家的利益,虽然都说生意无国界,但他却忘了商人有国籍。
然而从这笔交易公布开始,网上质疑的声音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大家都想他能给出一个说法,就连《大公报》也是整整等了九天,眼看他没有任何表态,这才毫不犹豫用一篇文章质疑他立场不明,两天后更是用“伟大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为标题,再次连发“灵魂五问”。
三天两篇文章,这个频率已经看出大公报对这笔交易的不满,而港澳办的两次转发,更是将李嘉诚吹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但是在看到10年前《人民日报》用八个字锐评李嘉诚之后,大家才发现他早就已经无法回头了。
事情要从2013年说起,那时的李嘉诚还稳坐华人首富的宝座,但是却开始频繁“抛售大陆物业和资产”,单单从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他就通过转让资产或其他方式套现近800亿元人民币。
于此同时,李嘉诚在2015年年初宣布将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进行重组,将旗下公司的注册地由香港迁往了开曼群岛和百慕大群岛等知名的离岸金融中心,这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从中国撤资”,当时有一篇名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让人记忆犹新。
终究他这样的行为还是引起了《人民日报》的注意,“与其挽留不如目送”八个字就是对他的点评,“时间将证明,大陆错过的可能只是一两个商人、一两家企业,而他们失去的,则将是与中国一起成长的整个时代”这句话更是对他做出这种行为的否定。
既然十年前就已经被看透了人性,当下的李嘉诚自然也会选择破罐子破摔,他用商业手段为自己的财富添砖加瓦本没有什么错误,但与霍英东这样的老牌爱国港商相比可就差了十万八千里,或许在他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有的只是商人逐利的本能而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