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关键词透视中拉经贸合作新亮点

智能

秘鲁钱凯港无疑是这一趋势的重要代表。去年,“从钱凯到上海”成了秘鲁大街小巷热议的话题。该港口的投入使用,使得南美洲出口至亚洲市场的货物运输时间从35天缩短至25天,物流成本大幅降低。

业内人士预测,钱凯港将成为拉美新的枢纽港和太平洋门户港,为太平洋海运提供全新选择。“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拉丁美洲的新加坡,这样货物就可以通过这里运往亚洲。”秘鲁交通和通信部部长劳尔·雷耶斯指出,中方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契合秘鲁的目标和南美国家的需要。

钱凯港不仅是深水良港,还是南美首个智慧港口和绿色港口。在建设过程中,中国企业引入最先进的港口管理技术和绿色低碳理念,打造高效、智能的物流生态系统。数据显示,钱凯港一期工程预计每年为秘鲁创造45亿美元收入,并提供8000多个直接就业岗位。港口投入运营后,上汽集团友道智途的无人驾驶智能卡车已陆续“上岗”,成为我国海外首批大规模商业化运营的智能驾驶港口运输车,为这座绿色低碳的现代化智慧港口打造高效、安全、智能的物流生态系统。

来自中国的新质生产力,正在赋能“一带一路”上的拉美国家,5G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科技正助力拉美数字化转型。2022年,墨西哥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移动公司在该国南部使用中国设备构建5G网络。在巴西圣保罗州,中国企业参与建设当地第一家5G全覆盖工厂,并设立生态系统创新技术中心,重点研究5G技术和人工智能,助力当地高科技人才培养。

面对拉美地区迅速增长的数字经济,中国互联网企业也加大深耕力度。今年2月19日,阿里云宣布其在拉美区域的首个数据中心——墨西哥数据中心正式开启服务。

惠民

拉美地区几十个国家,大小不一,经济发展程度不一。而中国始终秉持平等互惠的理念与其进行交流合作。厄瓜多尔前副外长拉雷亚曾表示:“我赞赏中方推动符合拉美需求、有明确规则、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计划。”惠民务实正是中拉合作的重要写照。

在加勒比岛国格林纳达,中国援助的国家体育场(板球场和田径场)项目是深入人心的标志性项目。这两座体育场2004年因“伊万”飓风受到严重损毁,2005年两国复交后由中国政府援助重建,并定期提供维护。项目雇用本地工人、充分利用当地建材,同时结合中国先进施工理念技术,对当地建筑行业发展具有良好促进作用。

中国车企也加大在拉美地区的建设力度。比亚迪计划5月开始在巴西采用半散件组装方式组装汽车,并希望在年底前实现全面投产,预计产能为每年15万辆。长城汽车也计划今年开始在巴西组装汽车,总产能为5万辆。

去年3月,由中车株机公司研制的首次出口海外的胶轮地铁车辆——墨西哥城地铁一号线车辆正式运营。地铁一号线作为墨西哥城最古老的地铁线路,已经运营超过50年。在中国技术助力下,未来墨西哥城地铁总控中心将实现半自动化控制,全线路覆盖网络,行车安全性和准点率将得到较大提升。

与此同时,哥伦比亚波哥大地铁一号线、哥斯达黎加32号公路改扩建等多个项目都在加快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城市间的交通连通性。大量援助项目遍地开花,一批小而美投资项目也陆续落地,兼顾加勒比地区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发展需要,取得双方都高度认可的进展。

绿色

拉美地区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可再生能源投资目的地之一。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到2050年,拉美可再生能源投资需求每年约为450亿美元。

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加速驶入拉美市场。2024年,中国对“全球第七大汽车生产国”墨西哥出口汽车44.50万辆。出口拉美的汽车中,自主品牌是主力军,新能源汽车则是拳头产品。比亚迪、宇通和福田的电动公交车已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投入运营,为当地公共交通提供低碳、便捷的出行方案。在哥伦比亚,波哥大和麦德林等大城市街头,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电动出租车成为城市绿色交通的新风景线。据巴西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数据,2024年上半年,巴西从中国进口超过6.2万辆电动汽车,占电动汽车总进口量的91.4%,创历史新高;巴西市场销量最高的10款电动汽车车型中,中国品牌占8款。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因中国车企推出越来越多的平价新能源汽车车型,2024年拉丁美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一倍以上。与此同时,比亚迪以3900辆的年度销量成绩登顶2024年哥伦比亚汽车销量榜首,同年在巴西市场共销售7.6万辆汽车及轻型商用车,同比增长328.22%。

在墨西哥,啤酒制造巨头莫德洛公司引入50台比亚迪电动卡车,用于日常货物运输。司机卡洛斯·伦东表示,电动卡车不仅驾驶舒适、安静,还减少了对社区的噪音影响,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墨西哥经济学家、前经济部副部长胡安·卡洛斯·贝克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在墨西哥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的前景非常好,中国车企能持续提供高质量且价格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互利

中拉经济互补性强,发展战略相互契合,加强合作具备天然优势。

2025年是中国与拉美国家签署首个自贸协定20周年。自2005年与智利签署自贸协定以来,中国在拉美地区已先后与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尼加拉瓜签署五个自贸协定,并正在推进与洪都拉斯、萨尔瓦多等国的谈判,加快自贸合作布局。

自贸协定带来的互惠互利,从去年生效实施的三个协定中可见一斑。

——中尼自贸协定于2024年1月1日生效后,当年两国贸易额同比增长46.8%。其中,中国对尼加拉瓜出口同比增长40.8%,自尼进口同比增长高达218.3%。尼方食糖、冻龙虾、白虾、棉纱线等部分产品对华出口从零起步实现快速增长;中方生产的客运车辆、摩托车、电话机、针织品及橡胶制品等产品以更优惠价格进入尼市场,有力推动当地民生改善。

——中厄自贸协定于2024年5月1日生效实施,实施当月,中国自厄瓜多尔进口即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2024年5月至12月,中国自厄进口累计57.8亿美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10.1%。厄特色出口产品如冻墨鱼、冻龙虾、冻鱼、咖啡、可可豆、火龙果、鱼粉等产品,对华出口都大幅增长。中国生产的智能手机、摩托车、电冰箱、发电机等产品也已走进厄千家万户,为当地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中洪自贸协定早期收获实施不满半年,已助力洪都拉斯白虾成功输华,新鲜上市,产自中国的罗非鱼则以更优惠的价格端上洪都拉斯民众的餐桌……

命运与共,大道同行。可以说,20年来,中拉自贸合作从无到有、由浅入深,中拉人民都切身感受到了两国开展自贸合作带来的机遇和红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