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10天,有中企要买长和港口?李嘉诚儿子来到北京,信号不简单

距离交易日仅剩最后10天,有中企要买长和港口?李嘉诚的儿子已经来到北京,释放出不简单的信号。

那么,系列事件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长和又能否“回头是岸”呢?

百亿交易背后的暗战

3月4日,长和集团的一则公告,在商业圈掀起了惊涛骇浪,深深刺痛了每个中国人的心。

公告里,《出售全球43个港口资产,聚焦核心业务》的标题,格外刺眼。

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居然计划把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一股脑儿地卖给美国贝莱德财团,据说交易金额预计超过190亿美元。

长和集团的港口版图,覆盖了24个国家、7大洲,占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的12%。

从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这个在“海上丝绸之路”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欧洲枢纽,到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这些港口就像“海上丝绸之路”的筋骨,支撑着全球贸易的重要物流通道。

多年来,无数满载着货物的货轮从这些港口出发或抵达,它们对全球贸易的顺畅运转至关重要。

买方贝莱德财团里,美国私募股权占比高达67%。

而长和通过这次交易,能套现190亿美元现金,算下来每秒进账3600美元,这钱来得确实快得惊人。

但最要命的,还得是巴拿马运河的“双七效应”。

中国67%的对美集装箱运输都得经过巴拿马运河,船舶从这儿走,能比其他路线缩短7天时间,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节省了不少成本。

可一旦这些港口被美国掌控,情况就不堪设想了。

2017年,特朗普在迈阿密港口演讲时,就突然说道:“巴拿马运河必须为美国利益服务!”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这只是特朗普的一句狂言,没太当回事儿。

到了 2024 年,情况就变得很明显了。

美国海岸警卫队开始频繁搞小动作,对中国货轮实施了 137 次 “额外检查”,平均每次延误 31 小时。

好多中国货轮就这么被堵在港口,运输计划全被打乱,不少做外贸的企业都深受其害。

那阵子,相关新闻报道不断,外贸圈子里都在讨论,美国这明显是在针对中国海运贸易,想给咱们使绊子。

14 亿人的怒火

不过,咱们中国企业也不是吃素的,很快就展开了“截胡战”。

3月18日,中远海运港口抛出了“中国方案”,计划把深圳港 20% 的股权拿出来,再搭配上一笔现金,目的就是置换长和手中的 6 个 “一带一路” 沿线港口。

这深圳港的分量可不容小觑,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港口之一。

在去年就大展身手,一口气签下 6 个内陆港合作协议,成功把郴州、赣州等内陆城市紧密串联起来,大大拓宽了内陆市场的业务版图。

此次中远海运港口舍得拿出这 20% 股权,足以彰显其对那 6 个 “一带一路” 港口志在必得的决心。

当天长和的股价就逆市大涨9%,可见市场对这个方案还是挺看好的,也说明中企在这场交易博弈中,正在积极争取主动权,努力维护国家利益。

就在长和集团出售港口资产的消息刚一传出时,中国舆论场瞬间就像炸开了锅,热度居高不下。

淘宝和京东上,消费者们自发搞起了 “李嘉诚系商品差评运动”。

大家纷纷跑到评论区留言,你一言我一语,都在吐槽长和这事儿,那负面评价跟开了闸的洪水一样,“哗哗” 地往外冒。

线下呢,李嘉诚家的屈臣氏可惨了。

原本店里人来人往、热热闹闹的,结果这事儿一出,顾客一下子少了好多。

数据显示,屈臣氏单日客流量直接暴跌 42%。好多门店门口,都有消费者举着自己做的牌子,上头写着 “不买汉奸企业的水!”。

很明显,大家心里对长和这做法特别不满,都想发泄发泄。

学界那边,32 位有名的经济学家也按捺不住了。

他们一起给国务院写了封公开信,信里说得那叫一个实在,也很直接,就点明 “这笔交易简直就是把咱中国海运的命根子拱手送给美国!”。

这些经济学家可不是瞎咧咧,他们是经过认真计算的。

算出来要是这交易真成了,咱中国一年的外贸成本得增加 680 亿元。

这么一来,好多做进出口生意的企业,运营压力肯定大大增加,对咱国家整个经济贸易的大格局,也会有特别不好的影响。

李泽楷现身北京

面对这样现状,3月23日,李嘉诚次子李泽楷以盈科拓展集团主席身份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这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大伙都在琢磨,他这次现身北京,背后到底藏着啥意图呢?

在这种情况下,李泽楷出席论坛,很可能是想缓和一下舆论压力。

他在这个重要场合露面,说不定就是想向外界传递一个积极的信号,让大家知道李家还是很重视各方关切的,也在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另一方面呢,这次论坛也是个绝佳的交流平台。

李泽楷极有可能借着这个机会,跟相关方面好好沟通沟通港口交易的事儿。

毕竟现在这交易陷入了困境,大家都想找到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

他来北京,说不定就是想跟国内的相关部门、企业或者专家们探讨探讨,看看能不能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大前提下,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

比如说,是不是可以对交易的条款进行一些调整,或者是增加一些保障国家利益的措施,让这笔交易既能顺利进行,又不会对国家造成不利影响。

截至 3 月 24 日,长和港口交易原定的 30 天公示期已经进入倒计时,只剩下最后 10 天。

在这最后的关键时期,各方都在等待着一个明确的结果,无论是企业、民众,还是国际社会,都在拭目以待,看这场大戏最终将如何收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抢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