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要认输,泽连斯基不干了,未料美国会给出一个噩耗逼乌军投降

美国和乌克兰之间的关系似乎正走向不可调和的分裂!”

此前,美国多家媒体用了上述标题,来描述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之间的口水仗。

据报道,特朗普要求泽连斯基这个“喜剧演员”应对俄乌冲突负责,最好迅速采取行动以确保和平,否则他的国家将不复存在。而泽连斯基则回应称,特朗普生活在俄罗斯制造的“虚假信息空间”中。

特朗普已经不止一次向美国人民表明,他正在收回对乌援助,因为美国不想花纳税人的3500亿美元,去参加一场不可能打赢的战争。他还讽刺说,泽连斯基为什么不想停止战争?因为乌克兰想得到美国源源不断的军事援助,“继续轻松捞钱”。

见美国的态度如此强硬,北约也调整了乌克兰政策。3月20日,泽连斯基当众承认:因为美国不支持,乌克兰已不再被邀请加入北约。

泽连斯基的原话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不会被北约接纳。乌克兰没有被邀请加入北约,这没什么可讨论的。作为北约主要成员国的美国不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这就是当下的情况。”

一、

美国和北约国家反对乌克兰快速加入北约,有其自身的考量。

美国虽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的三年间,向乌克兰提供了超800亿美元军事援助,但始终不去触碰俄罗斯划定的北约东扩“红线”。因为俄总统普京曾多次警告,如果乌克兰加入北约,将触发“不可预测后果”。

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则明确表示,如果乌克兰入约,将迫使北约根据《集体防御条款》第5条与俄开战,华盛顿可不愿冒这个险,也不愿意承担每年高达180亿美元的军援成本,毕竟和亚太地区相比,乌克兰已不再具有“战略优先级”的地位。

对于北约其他国家来说,至今仍没有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比如德国的天然气进口中仍有15%来自俄罗斯,且德俄在能源基础设施、工业供应链的深度捆绑,让德国也不愿意彻底激怒莫斯科。

目前俄乌战场的局势,也让北约对乌克兰能否取胜失去了信心。俄罗斯国防部3月21日通报说,3月15日至21日,俄军使用高精度武器和无人机,对乌军多个重要设施发动13次集群打击,包括军用机场、装配车间、弹药库、无人机储存和操作人员训练基地等。与此同时,俄军在库尔斯克州也持续击败乌军,并击落乌军一架米格-29战机和1100余架无人机。

对于战场上的局势变化,泽连斯基自然一清二楚。所以在接受英国天空新闻采访时,泽连斯基一再强调要加入北约,获得北约的保护。他还指出,如果要结束战争,必须尽快将乌克兰目前控制的领土“纳入北约的保护伞之下”。

尽管泽连斯基的话讲得很隐晦,但媒体还是读出了他的言外之意:泽连斯基知道美国不会无底线地继续援助乌克兰,所以不再要求俄罗斯必须全部撤离1991年划定的乌克兰边界,也不再要求必须追究普京等人的战争罪,俄罗斯必须赔偿乌克兰损失等要求,只要北约接纳乌克兰后,乌克兰就可以“体面地认输”。

二、

泽连斯基的立场变化,自然与特朗普当选之后美国立场的改变有关。在看到特朗普任命反对美国继续援助乌克兰、乌克兰必须尽快接受谈判停火要求的凯洛格担任俄乌问题特使,并划定了停战谈判的最后期限之后,泽连斯基就算不干,也已经无计可施了。

早在2017年,乌克兰便通过了一项法律,明确表示加入北约和欧盟是国家战略目标。此后,乌克兰通过参加北约的各种联合军事演习,并获得了西方国家的军事、政治和外交支持。

乌克兰倒向北约,遭到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对。俄罗斯警告说,北约的东扩不仅威胁到俄罗斯的国家安全,也可能引发全球范围的安全危机。若乌克兰加入北约,俄罗斯将采取“适当的军事回应”,并表示无论西方如何施压,俄罗斯都将坚决捍卫自身的核心利益。

经过长达三年的博弈,北约大门对乌克兰依旧紧闭,也预示着乌克兰长达十年的战略幻想彻底破产。

在战场上,俄军稳步推进,乌军士气低落,美国国会对对乌援助法案一拖再拖,欧洲内部民意转向。就连加入北约这最后一根稻草,乌克兰也没有等到。显然,北约已经不想再在乌克兰身上花费气力了,认输是乌克兰唯一的选择了。

但泽连斯基显然不愿意就此认输。就在前几天,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他与挪威首相斯特勒进行了热情且富有成效的会晤。双方讨论了在有力安全保障下实现乌克兰可持续和平的相关事宜,并就联合外交工作刀化乌克兰国防能力的举措展开讨论,包括防空系统、弹药供应及国防投资等方面。泽连斯基调,这些合作将增强乌克兰和挪威以及欧洲的安全。

泽连斯基还特别指出,挪威决定将对乌克兰的援助金额增80亿美元。这笔资金将用于采购和制造无人机、炮弹及火炮等军备物资,以帮助乌兰士兵,并推动俄罗斯通过外交途径结束战争。

看起来,泽连斯基真的是“病急乱投医”了。在美国、英、法等北约大国都不愿意继续援助他的情况下,居然把挪威这种实力的国家当成救命稻草,恰好反映出在北约内部,真的没几个人愿意帮乌克兰了。

三、

见泽连斯基如此“执迷不悟”,美国只好给他来个“釜底抽薪”,停止资助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直到泽连斯基“愿意接受和平”。特朗普甚至公开抨击泽连斯基“俄乌冲突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的言论,并指出“美国不会再容忍太久——这个家伙就不希望有和平。”

美国五角大楼一位官员也证实,目前所有美国军事装备都将被暂停输送,包括正在飞机和船只上过境或在波兰过境区等待运送的武器。

《华尔街日报》称,由于拜登在任期末批准了大量援乌武器,所以就算美国切断新军事援助,乌克兰仍能撑一段时间,但最多也只能撑到今年夏天。到时乌克兰的防空导弹、地对地弹道导弹、M142“海马斯”高机动性火箭炮等能够对俄军纵深发动打击的武器,将彻底耗尽。

美国为什么要停止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这个问题值得好好分析一下。

俄乌冲突爆发前,乌克兰并不是美国对外援助的重点对象。相比较而言,美国更关注阿富汗、以色列、约旦、埃及等国。随着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乌克兰成为在美国对外援助中占比最大的国家。但总的来看,美国对乌援助有多重动力,也面临多种限制性因素。

作为美国自冷战以来的最大威胁和竞争对手,俄罗斯一直受到美国的敌对和攻击。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民族问题等原因,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一直难以调和。鉴于乌克兰与俄罗斯特殊的历史联系和两国相邻的地理位置,美试图将乌克兰打造成遏制俄罗斯的“桥头堡”,通过扶持代理人、提供援助等手段挑起俄乌冲突,推动对抗升级,让俄罗斯周边长期处于战争动荡中。

在这一背景下,俄乌冲突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边对俄实施制裁,一边向乌克兰提供大量军事援助,俄乌冲突实际上成为美国以乌克兰为代理人与俄罗斯进行的一场代理人战争。乌克兰也就此成为美国进一步制约俄罗斯的重要筹码。

四、

美国援助乌克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利益。

俄乌冲突爆发至今,俄罗斯和乌克兰都遭受了巨大损失,而美国国防企业以及军火、能源、粮食等企业却成为这场战争的唯一赢家。俄乌冲突爆发后的三年内,包括雷神技术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在内的美国军工企业,无不赚得盆满钵满,美国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对欧出口也出现了大幅增长,能源企业从中收益颇丰。

但战争进行到现在,俄罗斯的韧性远超美国预期。虽然美国和西方密集出台了多轮经济制裁措施,但俄罗斯依靠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在较短时间内稳定了国内金融经济秩序,能源、农业、制造业等支柱性产业稳定增长。根据俄罗斯民调机构的相关调查,有71%的受访俄罗斯人支持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普京总统的支持率也一直居高不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观美国及其盟友内部在对乌援助方面的矛盾越来越大。美国、英国、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等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最大,而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则兴趣不高。这些国家很大一部分老百姓认为,本国不应介入俄乌冲突,也不应该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给纳税人增加负担。这种矛盾的加大,也影响了北约内部的团结。

2023年10月,巴以爆发了新一轮冲突后,美国不得不将重心转移到中东地区。因为与乌克兰相比,以色列对美国来说更为重要。

以色列作为中东地区唯一的非伊斯兰国家和拥核国家,自建国以来便被视为美国在中东的“民主灯塔”和“战略桥头堡”,是美国全力遏制阿拉伯力量的重要棋子。再加上犹太人操纵着美国70%以上的财富,是美国最强大的少数族裔,美国不可能减少对以援助,这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分散对乌援助资源。所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曾指出,“以色列对加沙的袭击扰乱了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并对以色列分散美国注意力的现象表示遗憾。

五、

美国减少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摆明了是要乌克兰接受和平协议。如果泽连斯基不听话的话,也不排除美国会考虑换个人当乌克兰总统。

2025年3月21日,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表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经尽全力,他的处境“非常艰难”,现在是乌克兰达成协议的最佳时机,而美国可以促成乌克兰得到一个“最优协议”。

威特科夫还承认,特朗普的特别代表,正在与乌克兰反对派领袖、前总理季莫申科进行会谈,讨论乌克兰能否迅速举行总统选举一事,特朗普也希望能在乌克兰找到一位“和平伙伴”。

现在的泽连斯基。可以说只剩下一张强硬的嘴巴了。虽然他一再重申,除非乌克兰加入北约,否则不会辞职,但乌克兰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很可能不是他能说了算的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抢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