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没料到,戴恩斯访华无突破,回国不到24小时,中方公布新规

中美关系向来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场重要“大戏”,这戏里有经济利益的较量,有地缘政治的博弈,更少不了各种针锋相对的外交手段。就在这纷繁复杂的背景下,特朗普忠实支持者、共和党参议员戴恩斯带着任务访华,而他这次的行程无疑也在全球政坛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波澜。

戴恩斯的访华之旅令人关注,他的日程表上不仅有与中国高层的会晤,还包括出席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可惜,这次“高规格”的访问没有带来期待中的突破性进展,中美之间的谈判不仅未能达成共识,反倒因为一些敏感话题再一次引发摩擦。

众所周知,所谓的“中美贸易不平衡”一直是美国政客们口中的老调。在这次访华过程中,戴恩斯依然祭出了这面旗帜。然而,细究下来,美国的贸易逆差事实上根植于其自身经济结构的问题,毕竟制造业外迁、储蓄率低迷和过度消费都是美国自己铸下的因。更何况,美国在高科技产品出口上的严苛管制,又进一步加深了贸易失衡的印象。戴恩斯的这一表态,显然是在为某些美国国内利益集团摇旗呐喊,企图通过政治施压迫使中国在贸易规则和市场准入上做出让步,但这样的策略无疑忽视了双边合作的基础条件。

不仅如此,芬太尼问题再次被戴恩斯提上谈判桌。他指责中国在芬太尼管控上做得不够,并将其与关税政策强行挂钩,这未免显得有些牵强。这难道不是一种典型的“甩锅”行为吗?事实是,中国在国际禁毒合作中一贯积极,早在2019年就已经将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入管制。而美国的药品监管漏洞和医疗系统的商业化倾向才是芬太尼泛滥的真正病灶。难怪专家们会说,美国这是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于他人,一面向中国施压,一面分散国内对政府治理不力的注意。

然而,但特朗普或许没有想到,就在戴恩斯刚刚回国后不到24小时,中方反手祭出了一张“法律牌。3月24日,中方发布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的规定”。总共22条,这部法规的出台对国际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中国不惹事,但也绝不怕事,对无理制裁有能力也有意愿给予必要反制。

但话说回来,特朗普政府真的做好准备面对这“回旋镖”了么?那些试图通过贸易战和立场施压的美国政客们,或许该重新掂量一下自己的砝码。在全球化日趋深入的今天,贸易壁垒和单方面制裁不仅无助于化解分歧,反而可能会引火烧身。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曾直言不讳地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增加了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和衰退风险。戴恩斯的此次访华未能如愿以偿,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美国内部在经贸问题上的焦虑和无奈。

聪明的政客应当明白,中美之间的关系必定是在对话和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稳步前行。中方的态度是一贯的:我们乐于合作,但绝不会在不平等条件下妥协。中国对戴恩斯访华做出的回应,不仅是一种外交姿态,更是对外界传达出的坚定信号。参与全球事务的每一个主体都应该认识到,互利共赢才是长久之计,而任何仅顾自身利益的做法注定会碰壁。

中美关系将走向何方?很显然,在两国关系再度调整的过程中,法律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中国不再单纯地依赖外交辞令,而是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而此时的美国,需要从自己设下的悬崖边缘退一步,用更多的智慧和诚意去寻找解决之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抢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