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发布《中国研发经费报告(2024)》

本报讯(通讯员 赫铭)日前,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创新管理研究团队发布《中国研发经费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这是该团队第四次推出相关系列研究。该研究以“讲好研发经费的中国故事”为宗旨,对研发经费的投入规模、结构演变、区域差异及国际比较等关键维度展开持续追踪和深度解析。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我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转成中高速,但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并未放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研发经费为1.97万亿元,到2024年已超3.6万亿元。在这6年时间里,研发经费增长了84%,顺利实现了“十四五”规划中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的目标。

《报告》主体从总量结构、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以及区域研究经费专题等4个部分,对中国研发经费的投入、结构、区域分布等数据进行了梳理和解读。

《报告》指出,从研发投入强度来看,中国处于G7国家中等水平。2022年,中国研发投入强度提高至2.54%,与美国的3.59%相比仍有一定差距。2020—2023年,南方地区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比例由66.50%上升至67.21%,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同时,南方地区在全国研发投入强省中的占比也不断上升。2023年,安徽超越河南,跻身研发经费投入总额排名前十的省份行列,使得南方地区在排名前十的省份中的数量增加至8个。排名前十的北方省份为山东和北京。

《报告》指出,2022年,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增长至2.39万亿元,占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比重达到了77.57%。从2018年到2020年,中国境内上市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由7672.95亿元增长至16728.53亿元,占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比重也由50.37%上升至70.06%,实现了飞跃式增长。

和以往相比,《报告》增加了区域研究经费专题。不同区域政府的研发经费支出规模存在明显差异,如北京市政府的研发经费支出最高,超过了1000亿元。

各省份政府财政研发经费支出在应用研究、技术研究与开发等投入方面占比较大。2022年,在浙江省政府财政研发经费支出中,基础研究经费占比最高,为50.51%。在应用研究经费占比超过30%的5个省份中,贵州省的占比最高,为59.80%。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占比在不同省份之间差别较大,安徽省为74.96%,而浙江省为0.12%。

整体而言,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我国研发经费规模和强度逆势上涨,充分体现了国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定力和决心。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已经达到2.5%的创新型国家门槛值,当前应更加关注优化研发经费结构、提高创新体系效能等问题。

《中国教育报》2025年03月26日 第06版

作者:通讯员 赫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抢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