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的认知里,胰腺炎和糖尿病似乎是两种毫不相干的疾病。前者常因暴饮暴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引发,患者会遭受剧烈腹痛等痛苦;后者则更多地与血糖代谢异常挂钩,以 “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为典型症状。成都普济中医杨成平主任指出,胰腺炎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胰腺炎患者在康复后,千万不可忽视预防糖尿病。
胰腺炎,这个听起来就让人胆战心惊的疾病,发作时患者的胰腺组织会遭受炎症的猛烈攻击。经过治疗,身体逐渐恢复,很多患者便以为万事大吉。但实际上,胰腺炎带来的影响可能远超想象。胰腺,这个位于腹部深处的 “神秘” 器官,不仅在食物消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还与血糖调节密切相关。当胰腺因炎症受损后,它在血糖调节方面的功能可能会大打折扣,从而为糖尿病的发生埋下隐患。
胰腺的 “双重身份”
胰腺兼具外分泌和内分泌两种重要功能。外分泌功能主要负责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至关重要。而内分泌功能则由胰岛细胞承担,胰岛中的 β 细胞分泌胰岛素,α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这两种激素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糖的稳定。胰岛素能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降低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则能升高血糖,二者如同身体里的 “血糖调节卫士”。
胰腺炎如何破坏血糖调节机制
当胰腺炎发作时,胰腺组织会出现充血、水肿、坏死等病理变化。炎症不仅会损伤胰腺的外分泌细胞,对内分泌的胰岛细胞同样造成严重打击。大量的胰岛 β 细胞在炎症中受损甚至死亡,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大幅减少。没有足够的胰岛素,身体就无法有效地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运到细胞内进行利用,血糖水平随之升高。同时,炎症还会引发身体的应激反应,促使体内分泌更多升高血糖的激素,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进一步加重血糖的紊乱。
胰腺炎后糖尿病的发病特点
胰腺炎后引发的糖尿病,通常具有起病较急的特点。与常见的 2 型糖尿病不同,它并非是由于长期不良生活方式逐渐积累导致,而是在胰腺炎发作后的一段时间内迅速出现。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表现出明显的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尿、口渴等。而且,这类糖尿病往往对胰岛素治疗较为敏感,因为其发病根源就是胰岛 β 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
个体差异与预防重点
不同患者在胰腺炎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存在差异。重症胰腺炎患者由于胰腺组织受损程度更严重,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相对更高。另外,本身存在代谢综合征、肥胖等基础问题的人群,在胰腺炎后也更容易出现血糖异常。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在胰腺炎康复后,更要密切关注血糖变化,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包括合理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适度运动,增强身体代谢能力;避免再次暴饮暴食和酗酒,减轻胰腺负担。
胰腺炎与糖尿病之间的关联不容忽视。胰腺炎患者在康复后,绝不能掉以轻心,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定期体检,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并干预。一旦确诊糖尿病,也不要惊慌,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合理用药、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同样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记住,预防永远胜于治疗,重视胰腺炎后的血糖管理,就是为自己的健康增添一份保障。
免责声明: 文章中所展示的图片均为人工智能生成。若这些图片存在版权问题或不适用于商业用途,我们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一经指出,将立即删除相关图片,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