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轻工教育工作会议在江苏无锡召开,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出席并讲话
3月26日,2025年全国轻工教育工作会议暨全国轻工、食品产业行指委年会在江苏无锡召开,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出席并讲话。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教学教材处处长刘义国、江南大学党委书记吴正国出席并致辞。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王世成出席会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轻工教育工作分会主任、轻工行指委主任徐祥楠作工作报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执行秘书长、综合业务部主任、轻工教育工作分会副主任、食品产业行指委主任于学军,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执行秘书长、办公室主任郭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叶水云、谢强、王晓丽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党建人事部主任、轻工教育工作分会副主任杨曙光主持。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讲话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教学教材处处长刘义国致辞
江南大学党委书记吴正国致辞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王世成出席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轻工教育工作分会主任、轻工行指委主任徐祥楠作工作报告
张崇和在讲话中指出,轻工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的轻工行业教育。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行业教育工作。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积极贯彻中央要求,多次召开会长办公会议, 专题研究加强轻工教育,研究完善教材评审规则、规范专业认证、专家委员培训等重大工作。“十四五”以来, 轻工教材编写取得明显成效,累计评审轻工优秀教材171种,规划教材立项862种、结项422种,数字化项目立项85种、结项42种,课题立项815项、结题690项。 轻工专业认证取得积极进展,健全了秘书处,组建了专家队伍,开展了认证工作,丰富了工作制度,完善了工作机制。目前,轻工类专业认证委有高校专家11人,企业专家4人。组织审核轻工专业申请92个,审核自评报告20个,进校考评13个。已有13个轻工专业通过认证。 轻工教育顶层设计得到显著加强,工作平台不断丰富,教育服务更加优质,轻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在行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张崇和表示,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大力推动发展轻工职业教育。组建了强有力的新一届轻工、食品产业行指委,强化了地位和作用,明确了职责和组成,增设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轻工大国工匠、手工艺传承创新基地院校,作为行指委委员;组织23名专家编制了《轻纺大类教师企业实践项目指南》,推进教师企业实践标准化;组织专家编制皮具制作、化妆品制造、现代造纸工艺、家具设计、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安全等10个方面的专业教学标准,为轻工、食品职教专业建设提供遵循;加强教材和课程建设,推荐《造纸化学品技术》等9门课程入选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推荐《陶瓷坯釉料制备技术》等16本教材入选教育部“十四五”规划教材,推荐“深耕紫砂非遗 打造育人特色”2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开展轻工院校技能技艺赛训,组织5000余名师生参加化妆品配方师、陶瓷雕刻工等轻工技能大赛;征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案例74项,发布案例50项,择优展示20项,推广院校在一体两翼、现代产业学院、“五金”建设、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典型做法。这些工作,有力地推动了轻工、食品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张崇和对统筹办好轻工行业教育提出了五点建议。
——因业施教,服务轻工促就业保民生需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要服务就业。轻工教育,在相当程度上,是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是职业工种教育。轻工业是国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双重特征。轻工行业教育,关系就业民生,关系社会稳定。发展轻工行业教育,要根据轻工产业特点,联系人才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因业施教,满足不同层次需要,保障“学有所会”“会而能用”,让“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要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培养多样化人才,增强人才供给的适应性,服务轻工灵活创业,促进轻工宽广就业;要通过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劳动者观念,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技能人才充分就业,助力普通劳动者更多就业,在促进就业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人本兴教,服务轻工人才全面发展需要。发展轻工行业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才的全面发展。轻工行业教育,要弘扬教育本质,培育核心价值,强化立德树人;要培育学生政治信念和道德品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发力,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确保知识传授与思政引领的有机统一;要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方位融入的思政工作格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思想引导,在培养专业能力中,塑造政治信仰和社会责任。要面向人人教育,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服务体系;要面向众多年龄人口,覆盖长生命周期,兼顾生活、工作、闲暇需要,开展教育与培训;要拓宽轻工行业教育服务,坚持开放办学,坚持公共培训,开发数字教育资源,为职业启蒙、职业晋升、技能提升提供教育培训,方便“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服务轻工人的全面发展。
——融合产教,服务轻工高质量发展需要。产教融合,是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是完善现代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轻工行业教育,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推进专业与产业融合。要利用企业生产、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化教学专业、创新培养模式、丰富课程教材、改善实训条件,赋能职业教育教学;要以合作项目为引领,推进教学与生产融合,利用学校教师、教材、技艺理论、教学经验优势,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实现教产融合,校企共赢发展;要以政策为牵引,推进教研与技术融合。利用政府有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推广教学研究成果,校企协同孵化,形成企业生产力,形成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要继续落实国家要求,以产区为基础,以产业趋势为导向,培育产教融合基地,组建产教融合体,开创产教融合新局面,服务轻工业高质量发展。
——融汇科教,服务轻工新质生产发展需要。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从建强“创新轻工、品质轻工、绿色轻工、智慧轻工、时尚轻工、特色轻工、放心轻工、技能轻工”八个方面,发展轻工新质生产力。轻工行业教育,要落实国家战略,推进科教融汇,服务轻工新质生产需要,要做深科教融汇,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将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作为重要培养目标,让学生成为岗位能力的“技能掌握者”,成为工匠精神的“技能钻研者”;要做实科教融汇,提升技术技能研发水平,需要保持行业需求敏感性,优化研发模式,突出研发应用技术和技能,满足轻工新质生产需要。
——塔尖领教,服务轻工技能人才建设需要。轻工行业教育,要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提倡德技并修,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强国”氛围,培育学生“工匠精神”,让更多学生成为技能型人才,走向高技能人才;要坚持育训并重,在学校建设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基地,吸纳高技能人才兼任教师,加快学生技能成才;要塔尖竞赛成才,组织师生参加国家技能大赛,推荐教师担任赛项专家和裁判员,推动赛项成果向专业课程转化,竞赛标准向教学标准转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赋能学生技能成才。高技能人才,是技术技能人才中的高端人才,是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塔尖”人才。要发挥大师、工匠、技术能手的领教示范作用,加大塔尖人才培养,服务轻工技能人才需要。
会上,江南大学教授邓嵘、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校长何学军、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校长张绍秋、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执行董事王树生结合工作实际做了经验交流。
左右更多
会议还对第五届中国轻工业优秀教材、2024年度中国轻工业教材和教改课题优秀组织单位、2024年度中国轻工职业能力评价千人院校进行了表彰,发布了全国轻工、食品行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3月26日下午,受张崇和会长委托,王世成副书记主持召开轻工高等院校负责人座谈交流会。江南大学校长陈卫院士、陕西科技大学校长黄剑锋、北京工商大学校长郭建华、大连工业大学校长李长吾、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吕品昌、天津科技大学副校长王敏、郑州轻工业大学副校长肖艳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原校长卢坤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张瑜,交流了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产教融合、促进轻工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并提出意见建议。
大会同期召开了轻工类专业认证委员会专题会议,认证委员会副主任陈坚院士,中国轻工联党委副书记、认证委员会徐祥楠副主任,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刘义国处长,认证委员会专家及相关高校领导出席会议。
轻工、食品产业行指委各专委会年会,轻工教育专题培训会同期召开。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建人事部副主任、轻工教育工作分会秘书长、轻工行指委秘书长韩雪梅,党建人事部副主任、轻工业职业能力评价中心副主任庞黎鑫,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处长、食品产业行指委秘书长李洋,轻工行业协会的有关领导、轻工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的负责同志、轻工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委员、轻工行指委委员、食品产业行指委委员及有关院校代表500余人参加会议。
文|记者 解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