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机器人总动员丨AI赋能 工业机器人加速进化为“老师傅”

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机器人的应用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科技画卷。实际上,在工业领域,机器人并不稀奇,在汽车、光伏等多个行业的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线中,工业机器人早已广泛应用。

2025年,随着AI的加速崛起,工业机器人还有哪些应用场景?将迎来怎样的进化?

机器手臂取杯、接开水、泡茶等动作一气呵成。“机器人已经可以到人民公园的茶馆‘出摊’了。”现场观众们纷纷打趣。在3月19日举行的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产品发布会上,来自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六轴多关节工业机器人,让人们看到了工业机器人的无限可能。

远销全球

已实现批量“机器人造机器人”

走进位于成都机器人产业园的卡诺普生产车间,各类工业机器人正在挥舞手臂,不停转动,进行着出厂前每一道工序的检测。这里生产的各类机器人超60余种。展厅里一台台蓝色机器排列整齐,正流畅地进行指定位置快速抓取、精准操作演示……仿佛一位位专业且细心的工人,但和人类不同的是,“这位工人”可以24小时连续不间断地工作。

“在工业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助手。”成都卡诺普机器人副总经理邓世海告诉记者说,目前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已覆盖汽车、电子、冶金、轻工、石化、医药等行业,广泛应用于喷涂、焊接、搬运、码垛、抛光打磨等领域。

2012年公司成立时,就立志做“中国机器人先锋”。公司产品在焊接领域的卓越表现备受瞩目,被称为“机械焊将”。卡诺普不仅仅在焊接领域名列前茅,在一般工业、汽车行业、新能源行业、电子行业、消费品行业等领域均有出色表现。其中,汽车智造机器人采用自研的控制系统和工艺软件系统,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可满足汽车制造产线上的钢点焊、铝点焊等多种焊接工况。“公司采用智能机器人装配模式,已经实现批量化‘机器人造机器人’。”

凭借领先的技术,卡诺普也实现全球业务的加速拓展。邓世海告诉记者,去年卡诺普工业机器人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实现翻倍,美洲市场则完成零的突破。如今,卡诺普客户遍布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足迹跨越印巴、东南亚、美洲和欧洲四大国外市场板块。

如何进化?

计划年内推出工业人形机器人Demo

一路走来,我国机器人产业“从小到大”,已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生产国和消费国,是全球机器人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达到55.6万套,同比增长14.2%。

人工智能风起云涌,工业机器人应用密度是否还会继续提升?AI大模型成为工业机器人能力进化的“关键密码”。

“工业机器人有成熟的应用场景和市场,如何拥抱AI,赋予机器人思考和推理能力,使其更加贴近客户需求,甚至解决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成为我们新的思考方向。”邓世海坦言,面对快速发展的AI技术和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卡诺普需要制定出更加智能的一些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在以前需要较高成本或者说无法完成的场景,能够有一套性价比更高的智能化方案实现更好的智能化场景落地,助力整个机器人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不久前,卡诺普启动全系列产品CR认证,“CR认证的全面覆盖,将扩展‘成都造’机器人在市场端的高阶准入能力。”这意味着公司将“成都造”工业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提上日程。邓世海透露,预计公司将在年内推出工业人形机器人Demo,并争取在1—2个垂类工业场景中实现落地应用。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刘泰山 摄影 刘泰山 责任编辑 何齐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