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搜狗拼音输入法  搜狗音乐大本营
地球365
搜狐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球365: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周年纪念
排行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日月谈 | 地方 | 在线阅读 | 访谈 | 专题 | 图吧 | 论坛 | 文字版 | 导航 | RSS | 直通车 | 滚动
切尔诺贝利,切尔诺贝利20周年,切尔诺贝利核泄露,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于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首府基辅以北130公里处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猛烈爆炸,反应堆机房的建筑遭到毁坏,同时发生了火灾,反应堆内的放射物质大量外泄,周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27万人因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万人。这造成了核电史上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事故。
     20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新进入切尔诺贝利,苍穹之下,袅袅炊烟从荒凉的村落升起。继续生活下去,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大灾难之后的选择和勇气... [
]
切尔诺贝利,切尔诺贝利20周年,切尔诺贝利核泄露,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切尔诺贝利,切尔诺贝利20周年,切尔诺贝利核泄露,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周年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周年
事故现场的资料照片
□ 黑色瞬间:8吨强辐射物喷涌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残片和核燃料碎片喷涌而出。据估算,核泄漏事故后产生的放射污染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
  消防队比尔昆回忆说,赶到核反应堆附近时,他们看到的只有火光。““反应堆的顶部已经被炸翻,里面的沥青、混凝土以及石墨都被炸了出来,”比尔昆说,“石墨落到哪个地方,它就把那里烧成火海。”…[详细][评论]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周年
事故发生后采取紧急措施
□ 黑色创伤:死亡人数可能达9.3万
  核泄漏过程持续了10天,核反应堆泄漏出的大量锶、铯、钚等放射性物质散到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以及其他欧洲国家。事故发生20天后,核反应堆中心的温度仍然高达摄氏270度。
  “绿色和平”组织本月18日说,20年前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造成致癌死亡人数10倍于联合国作出的官方估计,全球共有20亿人口受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27万人因此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万人…[详细][评论]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周年
“死亡之城”
□ 黑色现场:“死亡之城”30公里宽
  进入隔离区,死气沉沉的感觉越发强烈。竖着大烟囱的核反应堆像停泊在船坞的笨重汽船,毫无生机;市政大院游泳池上时钟的指针已冻结了20年,这里的时间在1986年4月26日凌晨1:23凝固了;废墟上时不时能看到生锈的铁牌,上面“为了下一代保护环境”的字样还清晰可见。
  这里早已成为一座“死亡之城”,只有每晚仍会忠实站岗的街灯带来一点温暖,昏黄的灯光静谧的街道,诉说着幽幽的故事…[详细][评论]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周年
事故发生后采取紧急措施
黑色记忆:丈夫被特制铅棺安葬
  当柳德米拉终于赶到医院,她被眼前看到的景象吓住了。“那完全不是我的丈夫,是个肿胀的脓包,”身为护士的柳德米拉心里很清楚,丈夫的病已没有希望了。
  核泄漏事故发生5小时后,弗拉基米尔死亡。两天后,弗拉基米尔被埋在切尔诺贝利附近的一处公墓。一年之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中最先遇难的核电站工作人员和消防员被转移在莫斯科一处公墓内,安葬他们用的是特制的铅棺材…[详细][评论]

专题导航

· 黑色伤痛:放射危险将持续10万年
· 灰色苍穹:切尔诺贝利与死神同居
· 金钟罩:方舟计划欲降服核魔

背景: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1986年4月26日,在进行一项实验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详细][评论]

切尔诺贝利事故污染范围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周年

切尔诺贝利事故中的英雄们

 “眼前一片火光,到处是黑的烟雾、红的火苗,还有熔化物,”比库恩说,“反应堆的顶盖已经被炸开,沥青、混凝土和石墨四处飞溅。石墨所到之处,一切都已熔化。” [详细][评论]

世界重大核电站安全事故

· 1979年3月28日: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核泄漏。
· 1988年1月6日,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一座核电站爆炸,造成1名工人死亡,100人受伤。
· 1992年11月,法国三名工人未穿防护服进一座核粒子加速器后受污染。
· 1999年,东京一座核反应堆曾发生辐射泄漏,2名工人死亡。
· 1998年到2002年:印度在四年间核电站共发生了6次核泄漏事故。
· 2004年8月9日,日本中部福井县美滨核电站再次发生蒸汽泄漏事故,导致4人死亡,7人受伤。
· 2005年5月,英国塞拉菲尔德核电站的热氧再处理电厂因发生放射性液体泄漏事件被迫关闭。[评论]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周年
景色很美,但却像个坟场
  切尔诺贝利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令人心动的美景:乌克兰北部清晨的薄雾中,一抹晨光穿透茂密的森林。银色的白桦树亭亭玉立,树叶正渐渐变成金黄;一排排松树郁郁葱葱,本该是采蘑菇的人流连忘返的天堂。
  但这个村子却没有房屋,远远看去,只有一些超出地面少许的土墩,就像一个规模庞大的墓地。但这不是人类的墓地,而是房屋的坟场。[详细][我来说两句]
灰色的天空
20年前,为清理反应堆,切尔诺贝利周边半径3公里的隔离区一直保存到今天。
□ 鲇鱼大得就像潜水艇
  在核发电站附近,一个受到核辐射的池塘里,超过两米长的鲇鱼正在黄色的池水中游动,巨大的身躯看上去就像是一架潜水艇。记者从桥上丢下了大块大块的面包,它们游上来很快一抢而光,样子很是吓人。[详细][我来说两句]
□ 红苹果落满树下无人拾
  在切尔诺贝利附近,随处可见红艳艳的野生苹果,普利佩雅特的中心也一样,树下的落果给这里铺上了一条深红的地毯。核辐射,就像白雪公主那个可恶的后妈,给这里所有的苹果都下了毒。如果谁把这里的苹果咬上一口,就会比白雪公主睡得更久,可能3万年也醒不过来。[详细][我来说两句]
一名乌克兰老人在聆听户外音乐会
一名乌克兰老人在聆听户外音乐会
居民在普里皮亚季河边洗衣服
居民在普里皮亚季河边洗衣服
300多人偷回隔离区定居
  事故发生之后,有300多人偷偷跑回了自己的家园。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但政府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为他们开通了公共汽车,以方便他们去购物、看医生。[详细]

遗迹见证灾难历史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周年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电影院已无观众入场,只剩下排排斑驳的座位。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周年
  学校地板上散落着木料。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周年
  救援人员当年佩戴的防化面罩还留在附近区域。

俄150万人仍受核污染威胁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周年
 俄罗斯卫生部门官员24日说,超过150万俄罗斯人迄今还住在受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污染的土地上,其中有人还在吃受放射性污染的食物。[详细]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周年
切尔诺贝利石棺由于建造仓促再次泄漏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石棺”是在当时发生爆炸后,为防止核泄漏继续蔓延而用水泥浇铸成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的融化内核完全被包裹在“石棺”里。“石棺”设计寿命长达50年,但自进入上世纪90年代初便出现种种问题,专家们不得不将这个预期降低为20年。[详细][我来说两句]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发电机组外的石棺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发电机组外的石棺
“石棺”的加固工程正在进行
“石棺”的加固工程正在进行
“石棺”将穿上11亿美元“钢衣”
  乌克兰官员称,他们即将启动一项工程———“新安全封闭”计划,取代当时建造的权宜掩体。乌克兰官员称,该项目计划于明年启动。这个耗资11亿美元的加固型装置其实是建造一个巨大钢棚—————高108米、宽250米、长150米,建成后的这个钢棚可以将整个4号反应堆包裹。据称,这样一来,该地区可以安全度过100年。
  《泰晤士报》为“新安全封闭”计划取了个很形象的名字:“方舟”计划。[详细]
方舟计划欲降服核魔
  拱形建筑物将在距离“石棺”比较远的地方进行组装,旨在最大程度减少工作人员遭遇核辐射的危险。当这两个半拱形建筑物合在一起时,有望达到“天衣无缝”的效果,这样最终会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的居民提供最为安全的保障。
  “方舟”不仅可以继续“捂住”放射性物质,防止其“四处逃逸”长达百年时间,还在更大程度上有利于研究人员拆除封存在“石棺”之下的核原料,然后将其转移至更为安全的地带进行可靠性处理,预计这样的转移过程将耗时半个世纪。[详细][我来说两句]

“金钟罩”示意图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周年

解读中国核电安全密码

  针对这样的疑问,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安全环保质量部主任从慧玲给出的答复是:“在中国,(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悲剧)那样的事故绝不会发生。”[详细][评论]

核能源利用是双刃剑

· 俄罗斯:开发核能更重安全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惨痛教训推动核能技术向更安全的方向发展。俄罗斯如今的核电技术与2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俄的核电建设在世界居于前列。
·
德国:通过立法放弃核能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德国展开了一场马拉松式的长年论战,焦点是否应放弃使用核能。2002年德政府立法放弃核能。去年上台的大联合政府继承了这一决定,计划到2021年逐步关闭所有核电站。
· 美国:防止恐怖袭击是大事
  “9·11”恐怖袭击后,美国政府马上意识到了这个危险。华盛顿官员说,美国目前有103座核电站,如果恐怖分子从空中对美国发动袭击,这些核电站很可能首当其冲。[评论]

   结语:切尔诺贝利是全球公共议程的重要符号。因为核电站不出问题则已,一出问题就足以造成大规模毁灭性伤害。尽管核泄漏的危机难以排除,但人类从来没有停止发展核技术的步伐。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如何防范此类事故的再度发生,并且对降低核事故的伤害展开研究。[详细][我来说两句]
地球365
第22期 06-04-26 编辑:张静波 李天亮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