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军事领袖地位的确立源于遵义会议,但毛泽东在党内确立其军事统帅的地位却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先始于井冈山时期的红四军,以古田会议召开为标志;但在中央苏区却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权;在经历非常复杂的党内斗争和惨痛的红军失败后,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得以复职,成为中央红军的事实决策者,在会理会议后巩固了这种地位;在与张国焘的分裂活动的斗争中,毛泽东在1935年的8月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的最高军事统帅。[全文] |
|
|
毛泽东的军事统帅地位,最早源于后来成为工农红军主力的红四军,毛泽东即是这支军队的缔造者之一。1927年9月,毛泽东以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领导湘赣边界秋收暴动。[全文] |
|
1928年4月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与朱德领导的部队会合,共同组建为第四军(不久,更名为红军第四军,即“红四军”),这就是著名的“朱毛红军”。[全文] |
|
对于毛泽东在四军的领导地位却在1929年初在红四军内部出现了怀疑的声音,公开表露对毛泽东前委工作不满的是刘安恭。刘受中央派遣到达红四军,出任临时军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实际上仅居毛泽东、朱德、陈毅之后排名第四位的领导人。[全文] |
|
主持中央工作的李立三、周恩来在听取陈毅的汇报后,明确表示不能动摇毛泽东、朱德的领导格局,并以指示信的方式,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的建军思想,强调红军不单纯是作战的武装,也是建立苏维埃政权及扩大政治影响于全国的重要力量。[全文] |
|
毛泽东的领导危机在1930年夏季、1931年初已经出现了一些征兆,这并非是中央错误路线的打击,而是毛泽东领导的总前委发动的“肃AB团事件”的后果。[全文] |
|
在毛泽东开创并坚持的军事战略、土地政策等原则问题上,尽管毛泽东率部取得了空前的军事胜利,王明左右下的中共中央还是对毛泽东产生了严重的不满。[全文] |
|
随着博古等中央核心领导人的迁入中央苏区,对毛泽东的政治批判也陆续展开,毛泽东基本处于养病和赋闲状态,甚至被剥夺工作的权利。[全文] |
|
毛泽东、张闻天本对张寄予厚望,希望两军合力实现北上进而夺占川陕甘的战略企图,但张国焘却坚持西进或直取成都、进占武汉,此即所谓南下与北上之争。[全文] |
|
|
毛泽东能在中国共产党最为危急、党内政治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情况下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袖,并进而成为中共第一代领导核心,主要原因有三。毛泽东在逐渐确立军事领袖地位的过程中,在他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杰出的、忠诚的共产党人,如朱德、陈毅、彭德怀、徐向前等高级将领,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等领导人,还有瞿秋白、李立三等早期领袖。[全文] |
|
|
国外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简史应该说,最早把毛泽东的军事理论介绍到国外并引起最大反响的,是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全文] |
|
毛泽东军事活动大事简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叛变。从此,毛泽东开始参加和领导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工作。[全文] |
|
|
毛泽东的战略战术理论,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理。它是指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所总结和概括出来的有关战争和战役、战斗的指导原则和作战方法的知识体系。[全文] |
经典战役:四渡赤水
1934年10月,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退出苦心经营的苏区,开始了战略大转移。[ 全文] |
经典战役:横渡大渡河
1935年5月15日,中央红军在巧渡金沙江后继续北上,并顺利通过了彝民区。然而一个更大的障碍横亘在红军的面前,这便是大渡河。[全文] |
经典战役:莱芜战役
在徐州坐镇指挥的国民党参谋总长陈诚洋洋得意地声言:即使他的部队全是豆腐渣,也能涨死共军。[全文] |
经典战役:辽沈战役
战略决战是敌我双方使用主力进行的决定战争胜负的作战。它比一般的战役更需要指挥员对全局形势的综合分析和把握,并据此选择时机,选择方向。[全文] |
经典战役: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前,毛泽东运筹帷幄,毅然决定抓住有利时机,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全文] |
经典战役:平津战场
辽沈战役的巨大的胜利,淮海战役的顺利发展,使蒋介石的战略防御体系濒于瓦解,平津一带的傅作义集团顿成惊弓之鸟。[全文] |
经典战役:志愿军入朝参战
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人回忆,在毛泽东的军事生涯中,大概没有一次像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那般苦思冥想。[全文] |
|